将绿色教育理念内化在孩子意识和行为中

2021-07-20 04:30丁佳佳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5期

丁佳佳

摘  要:培育环境保护素质和爱护环境的道德素养,需要长时间的潜移默化才能让绿色教育理念内化为孩子的自觉意识、自觉行为、良好素养。第一是要让孩子看见绿,感受到绿,喜欢上绿。第二是让孩子在“亲手植绿”的过程中体会到每一个绿色植物存在的不易和重要意义。第三是唤醒孩子护绿的自觉,让孩子的童年世界更有绿意更有责任感。第四是让孩子意识到给自己的心灵“植绿”,是不可或缺的行为操守。让孩子童年里有绿,成长中有绿。

关键词:见绿;植绿;护绿;绿色童年;生态文明素养

培育一种环境保护素质和爱护环境的道德素养,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过程,才能让绿色教育理念内化为孩子的自觉意识、自觉行为、良好素养。

回归到一个班级,作为班主任,培养孩子的这种生态文明素养是一种应尽的责任,又该如何去开展教育实践工作呢?

一、眼里有绿

要想孩子爱护自然、保护环境,首先得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自然、什么是环境,为什么要爱护自然、保护环境。而这得从孩子最近距离的绿色开始,需要让孩子看得见绿,感受到绿,喜欢上绿。校园是孩子大部分时间生活着的地方,这个场所带给孩子的感受是深刻的,也是最重要的。因此打造校园环境,塑造绿色校园文化、班级文化是很重要的。

(一)校园有绿可见

佛山市东平小学“低碳环保行,绿色满校园”活动的开展,使一个个由孩子自己亲手制作的绿植装饰陆续挂上了学校的各个墙面和各个角落,成为校园随处可见的风景。校道两旁的柱子上、墙壁上、走廊边,错落有致地挂满了一个个大可乐瓶子,每个瓶子里都种着孩子自己喜欢的各种花草。无论远观还是近看,整个绿韵廊都显得清新别致又缤纷夺目。每天午餐之后,带着班上的孩子去校园里面散步,看看校园里又增添了什么植物,什么植物又新开了花。美术课时,带着孩子去校园里写生,画一画校园里面的植物,让这些绿色植物进入孩子的笔端,留下学习的痕迹,让绿与孩子悄然相伴,让绿意在孩子的童年世界里生机盎然。

(二)班级有绿可见

回到教室,教室外面走廊,整齐摆放着一排排绿色植物,教室内的窗台也摆放着孩子从家里带来的小盆栽。班级设置了“护绿小精灵”的岗位,负责给植物浇水。这让孩子感受到,在教室里,绿植无处不在。这让孩子明白,植物需要被照顾、呵护,不然就会枯萎。在享受绿色植物带来的舒适的同时,也要给它们以照料,让孩子知道,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美美与共。

学校和班级活动的绿色文化交互作用、共同影响,让孩子去观察,欣赏,研究植物,在无意识中感受自然美,习惯这份“绿”,自然而然也就知道环境的重要性了。这份“绿”,与孩子朝夕相处,成为孩子童年世界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亲手植绿

校园里很多植物,都是老师和孩子亲手种植的。在树苗还没有“自食其力”的时候,孩子会情不自禁地关心自己种下的作品,记得不时去松松土、浇水、除草、施肥,不间断地悉心照顾着。这时,这些树苗的生命与孩子的生命发生了情感联系,得到孩子的在乎和珍视。

每年在植树节这个特别的日子,学校都会开展“绿脚印?进东平”的植绿活动,孩子会在校园里亲手种下一片绿、一树绿,也会漫步在校园里面赏花识草。因为疫情原因,今年植树节孩子是在家过的。但在家并不代表什么都不能做。学校延续“绿脚印?进东平”植绿传统,开展了别样的植树节系列活动——让花开在“宅家防疫”时。

1. “种花育草”行动。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播种、植绿、护绿。有蒜苗、绿豆、土豆等等,并且为自己种植的植物制作“名片”。让孩子亲手种下一个小生命,播种、浇灌的过程,让孩子感受植物的生命、珍稀植物的生命。

2. “枯枝落叶的艺术”。让孩子将随处可见的枯枝、落叶变身为艺术品、装饰品、收纳小工具。孩子将枯枝、树叶玩出生命力,玩出了艺术感,玩出了创造力。

3. “最美阳台大比拼”。一个家庭的阳台承载着对生活的热爱与足迹,让孩子和家长合力打造绿色阳台,使小小的家也获得无限生机。孩子不仅打扮了自家的阳台,更调适了“宅家抗疫”的生活。

4. “环保装饰DIY”。让孩子开动脑筋,废物利用或旧物改造。给“宅家”生活增加乐趣的同时,变废为宝,减少垃圾的生产。

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孩子在“亲手植绿”的过程中体会到每一个绿色植物存在的不易和重要意义。更是在这种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深刻又自然地体会到绿色装点了孩子的生活,孩子也可以更细心地呵护植物,在童年世界里感知绿色的生命价值。

三、行动护绿

感受过绿色环境的美,用心播种过小小生命,相信孩子对美好环境有了深刻认识,也有了一定的生态文明认知。接下来需要培养青少年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能力。因此需要孩子“行动护绿”。“护绿”行动不仅仅是去户外栽树,在室内种植小植物。孩子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1. 开展“光盘行动”。光盘行动有助于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浪费。孩子每天中午会在学校用餐。班级设立了“光盘小天使”,并且会拍照上传到班级群进行表扬。告诉孩子,光盘不仅可以有助于身体发育,而且是一种爱护环境的行为。带着责任感,孩子吃得更香了。

2. 培养卫生习惯。每天午睡之前,班级会开展一个微班课,对班上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爱卫生”是常说的话题之一。不仅教室卫生要爱护,校园环境卫生也要爱护。其实感受到校园的美之后,谁又愿意破坏美呢?谁又不愿意保护自己的校园呢?孩子有时候没有意识到,微班会课不断强化孩子爱环境的意识,并且告知孩子捡拾垃圾时的卫生意识。孩子也就慢慢养成了爱卫生的习惯。

3. 学会垃圾分类。在教室杂物间,可以看到两个并排的垃圾桶,一个标注着“可回收”,一个标注着“不可回收”。关于垃圾分类,可能很多孩子都没有这个习惯,从一年级开始,从自己的小小地方开始,就开始垃圾分类,能帮助孩子习惯的养成。

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每一张纸,保护每一片绿、每一棵树……孩子可以做的“护绿”行动很多很多。只要孩子有足够保护环境的动机,相信孩子会自觉自愿参与各种活动的。护绿的自觉,让孩子的童年世界更有绿意更有责任感。

四、心中有绿

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挥主人翁精神,在心中种下环保的种子,让孩子亲身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以实际行动保护绿色,其实就是最好的生态文明教育。相信在“眼里有绿”“亲手植绿”“行动护绿”的基础上,孩子一定心存环保意识。这种环保意识,会从关注绿植,到动物、河流、土地……直至整个生态系统。

其实,植绿只是植树节的自然含义,目的是引导孩子养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的习惯和自觉。在心中植下一片绿,才应该是植树节、开展植绿教育活动内在的社会意义。让孩子意识到给自己的心灵“植绿”,是不可或缺的行为操守,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把保护生态从口号变成现实,让环保理念深入孩子的内心、融入他的日常生活,孩子的童年就会绿意盎然,积淀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

(责任编辑:汪旦旦)

参考文献:

[1]蒋玉娟,路强. 生態文明教育从孩子抓起[N]. 人民政协报,2014-01-30(009).

[2]谢立清. 让孩子站在学校中央:八载东平的教育情怀和耕耘实录[M]. 北京:线装书局,2018:7-9.

[3]吕红英. 广州市天河区员村小学:搭建小学生环境素质的培育结构[J]. 环境,2007(03):94-95.

[4]陈育梅.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学环境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6.

[5]荆烨. 加强中小学生环境素质教育[J]. 云南环境科学,2000(0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