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2021-07-20 04:30胡平云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语文素养语文教学

胡平云

摘  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指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融合。要全面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就要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走进教材,引导学生直接体验教材中作品的人文内涵;走出教材,在大量的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素养;实践活动

一、走进教材,引導学生直接体验教材中作品的人文内涵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

首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解读教材作品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中的人文性、工具性。“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挖掘作品中的人文精神,整合课程素材,熔铸自己的教学情感,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为学生理解作品,直接参与情感体验打开方便之门。如我在上《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就充分地利用了作品自身所蕴含的人文内涵,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来有机整合与文本相关的文史材料,图文并茂,音像共存,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在教师范读,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进行体验、感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生成知识,增进能力,促进情感的形成。我在整个引导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层层铺垫,以情导情,以情激情。这样不仅让学生能够融进具体的情境之中,在情境感悟中生成新的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其情激荡着学生的心扉,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受到了对周总理崇敬、爱戴和深切怀念的情感体验。

其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以发现者的心态和精神去关注每一篇作品,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文章语言的美。这样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使学生在作品中直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受到美的熏陶。此外,在教学中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即“传神之笔”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从多维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走出教材,在大量的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姬说:“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童年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

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但仅靠课本中的几篇文章,学生要学会表达是不可能的。因而,教师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让学生自觉地进行力所能及的涉猎,在广阔的天地里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感受那纯净的文学,促进心灵的感悟、思想的净化,为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在一个个美丽的时刻,用人类文化的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让阅读成为孩子们“诗意栖居的家园”。在引导学生扩展阅读时,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精选阅读材料

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在选择阅读材料上还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推荐一些阅读材料就显得十分的必要。在推荐时,我一般这样做:一是推荐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从而达到拓展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目的。如学完《草船借箭》,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与周瑜的故事,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和周瑜的心胸狭窄。二是推荐学生读一些经典的作品。古今中外,不乏经典之作,这些作品经历了久远的年代,历经无数人的阅读而依然生机盎然,显示了它们强大的生命力。这样的作品,读了之后会对学生的一生都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给学生推荐这样的文本去读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如朱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

(二)注意保持学生旺盛的阅读兴趣

我在班上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让学生讲书中故事,交流读书收获。经常不断地表扬那些读书积极性高的同学,有时还给他们谈谈我最近读的书。这样做,使他们对读书越来越有兴趣。

(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个爱读书,并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学生,他的成绩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无疑他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十分重要。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做到“每天坚持读一会儿”,读的时间长短可视情况而定,如果当天的作业多,就少读一会,如果没有别的什么事,就多读一会儿,贵在坚持,到了时间就应该提醒自己“现在是读书时间,我应该去读书了。”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这一习惯,我要求他们每天在家庭作业上简要地写上当天读书的情况,这是一个提醒,也让学生明白,原来读书应当天天如此。天长日久,学生就会逐渐养成习惯。当读书成为学生自身的一种习惯的时候,我们还会发愁他学不好语文吗?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课程标准又进一步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学习母语,主要的不是靠知识传授,而是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靠感悟、靠习得来获得。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丰富的资源,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语文实践机会,加强学生的感悟和情感体验,丰富语言积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一)演

对于文教材中那些内容浅显,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如《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教师可引导学生演课本剧。当学生戴着小壁虎、老牛、燕子等动物的漂亮头饰,她们往往为了演好文中的某个人物而反复读文,评价的同学也像小导演一样,根据课文的内容,自己的理解进行评价和建议。就在这一演一评中,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发展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二)读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读是语文教学的根,也是语文教学中使用最多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果在一篇课文学完后,学生还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那就说明这位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所以,读好每一篇课文,是学好语文的保底线。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加强对读的指导,每一次读书目的要清楚,目标要明确,问题要有穿透力,有思考的价值、覆盖面要广,要牵一发而动全身。

读书时要做到动静结合、读思结合、读说结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把自己的情感读出来。要以朗读促理解、以理解促朗读,这样学生不但能读出声、还能读出形、读出情,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课堂上不但要听到朗朗的读书声,更要有静思默想的思维时刻,这样交流时才能听到学生独特的见解。以上所指的是课内阅读。读的另一方面,就是课外阅读。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每天“快乐阅读三十分钟”,如倡导低年级的学生读儿歌、读古诗,中年级的学生读童话、高年级的学生读名篇。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展示读书成果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读书收获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三)辩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师中看似矛盾的因素,提出一个辩题,引导学生在争辩中发展思维,发展语言,深思文本。如在教学《凡卡》一文时,当学生初步感受凡卡当学徒后的悲惨遭遇之后,就出示辩题:我们都很向往城里生活,为什么凡卡还渴望回到乡下爷爷的身边?这样就会引导学生再读文本,寻找辩论依据。在辩論中既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写

写指两个方面:一是写字,二是写作。在低年级的写字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注意执笔的姿势,养成提笔即是练字的习惯。在指导写字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写字时的注意事项,总结写字的规律,掌握写字的方法。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所写字的优缺点,在自评和他评中明确改进方向,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

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习得而成的,也不是只靠八个单元习作就能提高的,它必须经过长期、多次、方法得当的写作实践才能达成。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读写的结合,在阅读教学中,一要注重品词析句,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同时,感受语言的美,从而积累语言。二要在赏句品段中感悟作者的写法之美,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逐步掌握写作的方法。三要寻找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在对文本的补白、续写、仿写、改写等多种形式的写作中发展学生的习作能力。四要引导学生持续进行低年级写句、中年级写段、高年级写篇的训练,倡导学生写日记,写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真话,吐真情。

(五)讲

讲,一指引导学生讲课文中的故事,以讲故事促进学生读文。二指讲学生乐读爱讲的课外故事。如中年级可引导学生讲童话故事、名人故事,高年级可进行主题演讲。以讲故事、演讲赛促进学生课外阅读。

(六)背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记忆的黄金时代,教师一定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这一时期多读多背,为学生的一生储备精神食粮。我们可引导低年级的儿童背朗朗上口的儿歌,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可引导中、高年级的学生背诵精彩的片段、流传千古的名诗。学生在吟诗诵段中不但能积累语言,还能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

(七)说

为了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们语文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在每一次的口语交际课上说好,交流好,还要充分挖掘语文课文中能发散学生思维、能多途径、多角度练说的训练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放开心情地说,放开胆量地说,不怕说错,只要敢说、乐说就好。另外,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开展课前一分钟的“七嘴八舌”活动,让学生说自己生活中的新鲜事、新发现、新见闻。这样就把学生的视角引向广阔的生活,实践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

(八)赛

以上各种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都可用比赛的形式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因此,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在某一阶段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题开展相应的比赛活动,如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朗读比赛、写字比赛、习作竞赛、古诗背诵比赛等。以比较赛促进活动的开展、以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总而言之,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是当前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及积极的实践,使其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悟祖国语言的精妙,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得到素养的提升。

(责任编辑:汪旦旦)

参考文献:

[1]李舒怀. 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10):34-35.

[2]杜长航. 语文核心素养下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J]. 知识文库,2021(10):19-20.

[3]马金勇. 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 试题与研究,2021(11):193-194.

[4]雷建新.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J]. 家长,2021(13):123-124.

[5]毕小曼.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 智力,2021(12):166-167.

[6]何雪红. 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创新探究[J]. 教育艺术,2021(04):26.

[7]朱佳慧.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分析[J]. 名师在线,2021(11):24-25.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语文素养语文教学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