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放疗方法治疗原发性巨大肝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1-07-21 13:15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原发性标志物肝癌

张 琦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放疗科 安阳 455000)

原发性肝癌是第三大消化系统肿瘤,当病灶直径超过10cm时,为原发性巨大肝癌。原发性肝癌的病理机制、病因尚需深入研究,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原发性巨大肝癌的发病与黄曲霉素、病毒性肝炎等因素密切相关[1]。原发性巨大肝癌临床早期无特异性表现,当发现时已处于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常规放疗方式因定位缺乏准确性,可同时杀死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导致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2]。Tomo放疗和调强放疗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恶性实体肿瘤治疗中。观察原发性巨大肝癌进行不同放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选择2017年6月~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原发性巨大肝癌患者,进行不同放疗方式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原发性巨大肝癌86例。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原发性巨大肝癌的诊断标准[3];经临床血清标志物检测、影像学资料、临床特征确诊;首次发病,无法进行手术治疗;肿瘤直径≥10cm。排除标准:肿瘤直径<10cm、凝血功能异常、严重感染、继发性肝脏病变、其他恶性肿瘤。基本资料经本院医学道德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TNM分期:IVa期10例,IIIb期24例,IIIa期52例。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37.8±3.1)岁;其中男53例,女33例。根据随机对照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治疗组TNM分期:IVa期5例,IIIb期13例,IIIa期25例;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37.7±3.2)岁;男27例,女16例;对照组TNM分期:IVa期5例,IIIb期11例,IIIa期27例;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37.9±3.0)岁;男26例,女17例。两组的TNM分期、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大体一致(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资料分析

1.2 方法

治疗组进行螺旋断层放疗系统(Tomo)治疗,螺旋断层放疗计划系统,6MV能量的X射线,将勾画好的靶区CT影像传输至螺旋断层放疗计划系统,GTV处方剂量67.2Gy,PTV处方剂量为48Gy,CTV处方剂量为57.6Gy;处方剂量需覆盖超过95%靶区体积,设置束流强度调制因子为2.5、螺距0.287、统一射线宽度2.5,共治疗12次。对照组进行调强放疗法,两组持续治疗4周。完成治疗后3个月评估临床近期治疗效果;空腹8h后采集3~5ml静脉血,肝素抗凝,充分混匀后离心10min,15cm离心半径,12000r/min,血清分离,置于-20℃下备用;免疫化学发光试剂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等指标水平变化。

1.3 临床效果评估标准

临床近期治疗效果评估标准为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实体瘤临床效果标准:完全缓解:肿瘤及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持续1个月;部分缓解:肿瘤体积缩小≥50%,持续>1个月;疾病稳定:肿瘤体积增长<25%或缩小<50%;疾病进展:出现新的病灶组织或肿瘤体积增大≥25%。临床近期临床效果为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的百分比之和[4]。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近期治疗效果评估

治疗组完全缓解22例(51.2%),部分缓解13例(30.2%),总有效35例(81.4%);对照组完全缓解14例(32.6%),部分缓解7例(16.3%),总有效21例(4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近期治疗效果评估[n(%)]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后CA19-9、AFU、AFP均有下降,但治疗组治疗后CA19-9、AFU、AF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变化比较

3 讨论

原发性巨大肝癌肿瘤直径超过10cm,其主要病因为肝脏其他代谢病变、蓝绿藻类霉素污染农村饮水、长期酗酒、黄曲霉素污染食物、感染肝炎病毒。原发性巨大肝癌起病隐匿,发现时已处于晚期或出现病灶转移,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目前,TACE已成为许多无法手术的肝癌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案,但有统计数据显示TACE的平均有效率仅为35%,TACE术后部分肿瘤细胞仍然存活,引发病灶转移、复发。临床逐渐开始进行TACE术联合放疗或化疗等治疗方式,但联合化疗、三维适形或常规放疗方式的临床效果不甚理想。

本研究观察原发性巨大肝癌进行不同放射疗法的临床效果和对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35例(81.4%),对照组总有效21例(4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A19-9、AFU、AFP均有下降,但治疗组治疗后CA19-9、AFU、AF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朱六玲等[5]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原发性巨大肝癌肿瘤临近肝管、胆管、大血管,无法进行手术治疗,而大体积照射肝脏的耐受性较差,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是集IMRT(调强适形放疗)、IGRT(影像引导调强适形放疗)、DGRT(剂量引导调强适形放疗)于一体,其独创性的设计使直线加速器与螺旋CT完美结合,突破了传统加速器的诸多限制,在CT引导下360度聚焦断层照射肿瘤,对原发性巨大肝癌患者进行高效、精确的治疗[6~7],具有照射精准、疗效显著、多个病灶一次完成、减少并发症等优势。AFU是一种特异性水解酶,溶酶体内水平较高,是用于评估原发性肝癌的预后敏感指标之一[8~10]。而AFP是最早发现的用于感染诊断的有效肿瘤标志物。研究发现,原发性肝癌血清中CA19-9指标显著增高,联合AFP、AFU等肿瘤标志物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11~13]。

综上所述,原发性巨大肝癌进行Tomo系统放疗法,可显著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对原发病灶治疗效果较佳,提高疾病预后,延长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原发性标志物肝癌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枯骨逢春饮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外伤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血巨核细胞体外扩散的相关性临床分析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