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村留守学生,探寻班级德育新途径

2021-07-23 17:05陈学梅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77期
关键词:留守学生初中班主任德育

陈学梅

【摘要】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设定有针对性的德育策略。优化学生档案,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开展文化活动,构筑学校、家庭、社区联动的德育体系,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逐步变得热爱生命,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提升审美能力,强化规则意识,进而起到德育效果。

【关键词】留守学生;德育;初中班主任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成为了“打工族”,而相应地,他们的孩子留在乡村,成为了“留守儿童”,处于由长辈隔代教养的状态。由于老人大多身体状态不好、思想观念保守,所以常常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农村初中班主任把握住这个关键时期,针对留守儿童常常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促使他们改变自我,得到成长和发展。

一、记录成长细节,懂得热爱生命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生活境遇不同,心理特点不同,遇到的难题也不同,所以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设置成长记录袋,认真了解并填写留守儿童的思想、行为、爱好等情况,并加以引导。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调整世界观、人生观,懂得热爱生命。

我为班级中每一个学生都编写了“成长笔记”。首先,通过家访、微信沟通等多种方法收集了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家庭成员、性格爱好、学习成绩方面的内容。此后每周一次定期更新相关的内容,尝试记录下各种细节。如有一名农村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但是近几天外公去世了,所以他感到十分悲伤,显得比较消极。我便和其进行沟通谈心,让他认识到在人的一生中免不了要和很多人分别,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外公也希望他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的风采。在一番劝解后,学生逐步认识到要更加热爱生命,活出自我风采,这样才不辜负外公对自己的期望,他的心理问题也因此而得到了改善。

教师在记录学生档案袋的时候,要做到真实、具体、有连续性,这样能准确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变化经历,并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尤其是学生面临和亲友家人分别等重大变故的时候,教师更要加以引导,促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定期心理疏导,引导阳光乐观

由于不少长辈存在耳背、不善于沟通等问题,所以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生活中感到寂寞空虚,在遇到了心理问题之后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所以教师要建立心理咨询室,定期进行心理疏导,促使学生形成阳光乐观的心理,对不良心理进行及时纠正。

一名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他感到很自卑,也很少和他人讨论交流。我在定期心理辅导中发现了该学生的问题,为了激发他的自信心,便尝试用话语引导,让他发现自己身上的“例外”。“虽然你的学习成绩暂时比较落后,但是,老师发现你的记忆力特别好,其实,你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點辅助学习。”在我的启发下,该学生发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他认识到可以利用记忆力好的优点,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双管齐下,这样就能提升学习水平。通过这次心理疏导,学生不仅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在性格上也变得更加阳光乐观,他开始尝试参与到同伴的交流讨论中,学习成绩也有所提升。

在心理咨询室中,教师要避免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和学生交流,而要用朋友的身份尝试了解他们的问题,并用说服劝解的方法帮助其矫正心理偏差,辅助其寻找克服心理障碍的具体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解决问题,内心世界也逐步变得积极乐观。

三、开展文化活动,培养审美情操

很多留守儿童生活节奏单调,精神世界比较空虚,常常沉溺在网络世界中,容易受到低级庸俗文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学生的线上线下互动都变得多姿多彩,这样他们的课余生活便能得到充实,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我发现不少农村学生课余生活匮乏,他们都喜欢观看动画片,甚至有沉溺“二次元”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组织他们参与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中,学生在自主搜索资料后,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我鼓励他们将“二次元”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展现,这样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会得到提高。如有学生了解了孔子、孟子、老子等古代哲学家的思想,于是便用漫画的形式将他们的主张表现了出来。这样的活动并没有强行将学生和“二次元”隔离开,而是将传统文化之美慢慢地渗透进去,这样他们的接受程度更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提升审美能力,渐渐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开展书画展能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展开故事大会能让学生提升创造能力,举行歌咏比赛能让他们提升审美赏析和品鉴的能力。这些活动能让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色彩斑斓,更能增强他们的审美情操,提升班级凝聚力。

四、加强社校联动,渗透规则意识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所以留守儿童有可能在课外生活中结识各色社会人士,他们常常因为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而模仿一些不良的行为。因此教师要加强展开社会、学校、家庭多元联动,填补德育真空地带,促使学生提升规则意识。

我发现班级中有一些学生存在插队、随意破坏庄稼等问题,这是因为他们在社会上看到不少人都这么做,所以不知不觉地受到了影响。我联系了村委,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规则知多少”主题活动中,让学生和其他农村居民一起讨论规则的问题,包括购买东西的时候要排队、不要随意损坏庄稼等问题。学生可以将自己观察到或者亲身经历的不良行为演绎出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切感受这么做会给他人带来怎样的麻烦。此后,再让学生说说应该如何改正自我,学生就能在脑海中树立规则意识。在有条件的时候,我还邀请学生的家长也抽空参与到活动中,外出打工的家长还可以说说在各大城市中人们如何遵守规则。

在参与社会活动、亲子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逐步提升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规则意识,认识到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违反了公共规则,需要杜绝这样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懂得如何在社会生活中遵纪守法,更好地保护自己。

猜你喜欢
留守学生初中班主任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如何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初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创新方式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的运用研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