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校共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构建策略

2021-07-23 00:32苟小平刘俊涛
速读·中旬 2021年6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构建策略心理健康教育

苟小平 刘俊涛

◆摘  要: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学校的引导和培养,更离不开学生原生家庭的关注和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凸显的现代社会中,构建家校共育模式来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重要。通过家校共育模式的构建,能够实现关键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能够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完善。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通过完善家校合作制度体系、做好家校教育资源的开发、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等方式提高家校共育运用的效果,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有效、更科学的教育保障。

◆关键词:家校共育;心理健康教育;构建策略

家校共育是通过构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模式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方式,在家校共育过程中,家长与学校及教师形成更为高效紧密的沟通模式,是有利于双方实现信息共享、合力互助的可靠方式。结合家校共育开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整合家校资源和信息,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准确找出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的重要保障,为针对性开展心理问题学生的辅导工作提供了可靠参考。同时,在家校共育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避免家校双方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上形成孤立或对立的局面。因此,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应重视家校合作,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家校共育模式建设水平。

1家校共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1整合家校共育资源,保障中学生心理健康

家庭和学校是中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场所,结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调查研究可知,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来自学校的学业压力、原生家庭两方面。作为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是成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改善的关键力量。通过创建家校共育模式,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专业性指导作用可以得到更全面地发挥,在家长的帮助下可以实现将学校的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延伸至学生家庭教育中。而家庭作为学生长期生活居住的场所,家长对于学生的情况了解程度高于学校,结合学校的专业指导,可以实现科学合理地开展家庭教育、优化家庭氛围的目的。由此可见,家校共育是两股关键教育力量地整合,在学生心理健康保障中发挥出了1+1>2的效果。

1.2通过完善教育网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在综合压力不断增强的新时期中,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高发,诱发因素呈现多元化,需要整合多方力量实现家校共育,否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将难以适应新时期中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和培养的需求。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及家庭之间相互独立,并未形成合力。在教育目标和目的开展方式不统一的情况下,学生在不同场景下的不同心理健康状况学校和家庭都无法全面获知,采取的教育方式必然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家校沟通的缺乏,可能会出现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对立矛盾的现象,不仅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还可能加剧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开展家校共育,能够避免信息掌握不全面等引发的对立矛盾问题,还能够实现双方相互引导帮助,让学生在校内外受到更统一、更系统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可見,家校共育形成的教育网络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足的弥补与完善,直接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2家校共育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构建策略

2.1建立科学完善的家校共育体系

要实现家校共育模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积极效果,首先,要重视和完善相关家校共育体系。学校方面应组织成立心理健康专项小组,主要负责家校共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开发以及资源的运用和指导。同时,专项小组还需要按阶段进行细化分工,明确各阶段中家校双方的职责义务,确保家校共育开展的有序性及有效性。第二,专项小组还需要结合学校心理健康实际情况制定家校教育资源在应用上的具体计划、方案等,完成家校双方实施流程地制定与完善,给予家庭方面的专业指导。为保障共育效果,专项小组需在共育过程中发挥出监督指导作用,通过采取阶段性共育效果检验等方式,及时发现并解决共育过程中的问题,保障共育行为的循序渐进,保障双方信息互联与教育合作的高效,逐渐将共育从援助升级为合一。第三,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开展共育效果的评估工作,在各个阶段共育工作结束后,要组织家长与相关教师进行阶段性共育工作的沟通交流,对于实际家校共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不足进行剖析和反馈,促进共育体系及具体操作模式的完善;家庭方面,要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家长责任小组,由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更高、相关家庭教育经验丰富的部分学生家长来担任,负责传达学校专项小组的共育诉求,收集学生及家长的信息反馈等工作,发挥出桥梁作用,提高家校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的互通效率,同时保障家校共育的可操作性。

2.2高效协同,科学的开展家校共育工作

高效协同的开展家校共育工作,首先,通过对家校共育教育模式的协同探索,达到优化家校双方教育的目的。在教育方式的协同探索上,学校方面需要发挥出自身专业性作用,引导家长约束改善自身行为,如在家庭中营造和谐、平等、友爱的良好氛围,达到为学生提供更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原生家庭成长环境的目的。第二,要发挥出学校专项小组的作用,由专业心理教师指导和帮助家长开展家庭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如通过开展专业培训和教育活动,让家长认识到不良教育方式对学生性格、行为及思想的负面影响,让家长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家庭教育方式、家长情绪、父母关系、语言暴力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巨大影响,以此来帮助家长完善家庭教育方式。第三,家庭方面要发挥出自身在学生情况了解程度更高的优势下,为学校提供更全面细致的学生心理问题,为学校实现教学方式的优化提供可参考的关键信息;第四,高效协同还应体现于信息共享方面。结合家校双方教育的需求,开发形式多样的沟通渠道,形成多样化的沟通方式,确保家校双方信息沟通的及时和高效,进一步提高家校共育的可操作性。一方面需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等通讯工具实现家校双方沟通互联的及时性,形成常态化、及时性更高的沟通模式,为家校共育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性问题提供高效的解决方式。另一方面,应重视传统面对面沟通交流模式地运用,如开展家庭沟通交流会和班级亲子活动等,为家校共育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的解决建立统一渠道。通过建立各有侧重的高效沟通模式,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共育工作的有效运用、高效开展提供切实保障。

3结束语

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高发的背景下,建立家校共育模式优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迫在眉睫。通过建立家校共育模式,优化整合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教育资源和力量,实现提高和深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综合效果的目的,双方多方合力。在更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更科学专业的开展家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更有效的维护和解决中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家校共育过程中,需要学校和家长协同合作,完成共育体系的构建,同时结合信息技术完成沟通渠道的拓展,提高家校共育的有序性及可操作性,科学保障中学生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肖生巧.家校共育,助力初中生心理健康成长[J].教师,2020,(3):7-8.

[2]高惠玲.论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性[J].亚太教育,2020,(16):179-180.

[3]刘中强.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5):98.

[4]周茹,邹雨含.家校共育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71-73.

[5]周劢.家校共育,赋能年级,营造心理健康安全的成长生态[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4):34-37.

第一作者简介

苟小平(1974-04),男,汉族,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构建策略心理健康教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