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理咨询师成为来访者

2021-07-25 16:32李婷
心理与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咨询室咨询师来访者

李婷

前一段时间,我读完了法国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安德烈主编的《内在疗愈》。在书中,这位心理学家讨论了“如何成为一名好的心理师”。他提到,一个心理师在自己状态不好的情况下工作会影响到治疗。作为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我们需要在面对来访者时“准备好自己”;作为一个人,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自我探索。

很多心理咨询师都在进行着长期或短期的个人体验。我想,咨询师做个人体验的目的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咨询师在准备好自己的路上不停地自我探索,有的想要体验作为来访者的感受,有的也许只是因为生活中出现了问题,想通过咨询来缓解情绪……我在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个人体验后,拥有了丰富的感受和收获。

想做一个“合格”的来访者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对心理咨询中的专业设置已经熟记于心了。当作为一名来访者出现在心理咨询室时,这些原有的知识规则并不会随着角色的变化而悄然消失,它们似乎总在沉默地提醒我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来访者。当我的心理咨询师看钟表时,我也会忍不住看一下表,估算着在剩下的时间里还能讲多少话,希望能够有个完美的“ending”—当咨询师宣布“今天的时间到了”时,我刚好倾诉完毕。至于遲到早退,“合格”的来访者可不会出现哦,即便因为今天堵车晚了几分钟,都会跟咨询师报备。

这样不自觉地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来访者,一方面确实和咨询师相互配合让心理咨询工作能够展开得看起来更顺利了,另一方面,它也会使我处在一种紧绷的状态,我无法在咨询室中安然地做一个“自然人”。当我开始意识到时,我试着去觉察自己当时的内心状态。我在那段时间的生活和工作中都有些焦虑,在各种场景中也忍不住去追求完美,这样的状态也被带进了心理咨询室中。

坐在来访者的位置,我给自己时间去专注地觉察自己的状态;我的心理咨询师从一个客观中立的第三者视角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当下的状态。

随着个人体验的进行,我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不会总是要注意时间的来访者,并且终于可以舒展地坐在沙发上了。

更大程度地“拥抱”情绪

我舒展地坐在咨询室中向我的咨询师倾诉着过往生活里的情绪体验,有时回忆到动情处,也会眼泪婆娑。我的咨询师那样稳定地坐在那里,注视着我,在某个我哭泣的瞬间,我看到我的咨询师眼里也有亮晶晶的泪水。我突然觉得如释重负,感受到了另一个人理解了多年前的那个我的感受,我也知道了“理解”对我多么重要。我不需要去压抑我的真实感受,我可以理解自己的难过,情绪也可以自然流淌。

随着自我探索的进行,对自我的了解越来越多,也开始更加地自我接纳,也会更大程度地理解和接受自己的情绪感受。当我作为心理咨询师再去与我的来访者探讨是否要让那些压抑的情绪出来“晒晒太阳”时,也会更加真诚。

自我成长带来宽阔的视野

我在个人体验中回溯了很多童年经历,希望能从童年经历和与原生家庭相关的故事中去了解我如何成为“我”。随着个人体验的进行,我开始明晰那些我性格里的闪光点和晦暗处是怎样形成的。

小时候,和母亲一同乘坐亲戚家的车出行,我感到晕车不舒服,母亲总会让我忍一忍,说不然会麻烦到其他人。听多了“忍一忍”,我也变得越来越怕麻烦别人,总是觉得忍一忍就好,甚至有时候在身体感到不舒服的情况下,还坚持超负荷运转,继续工作。和咨询师聊到这件事,我的咨询师引导我体验“忍一忍”给我带来的感受,并询问我“泪水在诉说什么”。我开始意识到“忍一忍”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委屈的感受,而且它有时候会产生自我牺牲的感动,进而外化成对他人的要求,希望他人能够看到自己的牺牲,为自己的牺牲感动,如此循环,委屈感越来越重……

在咨询的进程下,我开始思考是否要学着自我关怀和合理地表达需求,而不是积攒自己“忍一忍”的委屈。

当我开始看到自己的行为模式,我也可以更多地看到因为我的行为模式给身边的人带来的影响。自我成长不仅让我加强了对自己的了解,而且帮助我在理解他人上带来了更广阔的视角。

当我作为心理咨询师时,我也会陪伴我的来访者一起去看到他们的感受,一起去看到情绪背后的想法、需求和渴望。

感恩心理咨询中的“抱持”带来的积极体验

每每回想起我的个人体验经历时,回想起我的心理咨询师对我的“抱持”,我都会感恩这段心理咨询。“抱持”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能遇到足够的情感理解和支持,得到充分的宽容和关怀,即抱持,他的心灵就会因为这种环境的照顾而获得成长。回想起在心理咨询中,那些情绪激动时的表达,那些委屈的泪水,我的心理咨询师都没有去评判对错,他总是认真倾听,试图了解,温和回应。虽然并不记得我的咨询师向我传输过任何观点,但现在的我却对过去困惑的问题有了新的理解,对于应对这些困惑有了更多的力量。我想,这一切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咨询师在心理咨询中创设的“抱持性环境”,给了我足够的自我体察空间。

我们每一个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可能在成长时期并没有体验到被养育者和周围环境抱持。心理咨询可以为我们创设一个“抱持性环境”,让我们体验到无条件积极关注和无条件的爱。心理咨询带来的这种积极体验并非让我们无限地向现实环境索取“抱持”,而是让我们学习到如何无条件关注和爱自己。我想,当一个心理咨询师体验到“抱持性环境”给自己带来的自我成长,那么心理咨询师在面对自己的来访者时,也更容易创设一种“抱持性环境”,并能够引领来访者去学会更好地爱自己。

猜你喜欢
咨询室咨询师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咨询师带给来访者的礼物
浅谈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在“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中谈“共情”
心理求助指南你了解多少?
心理咨询室配套产品一览表
同感的技术
学校心理咨询室切莫成为摆设
心理咨询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