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对策分析

2021-07-25 09:33颜秀容
考试周刊 2021年48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有效性小学数学

颜秀容

摘 要: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模式的构建,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构建深度学习课堂,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有效性

所谓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之上,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能够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一种学习模式。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教学需要,积极构建深度学习的课堂,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角,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构建深度学习的模式及其重要。文章中,笔者立足深度学习视角,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深度学习模式的意义、现状极其对策。

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深度学习课堂的意义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其数学学习效果的好坏。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强化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极其关键。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的教育理论认为:在知识习得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有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之分。高阶思维对应的学习方式是深度学习,低阶思维对应的学习方式是浅层学习。低阶思维的学习,体现为“记忆—理解—应用”,这是一种依靠模仿和记忆来获取知识的学习模式,相对而言比较机械;而高阶思维的学习方式,则是“分析—创造—评价”,强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发挥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立足高阶思维与低阶思维的区别、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区别我们可以轻松地总结出: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积极构建深度学习的数学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分析、总结和归纳能力,促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和浅层学习模式相比,深度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需要。

(二)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共同构成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六个维度。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改变过去应试化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适应于未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强化学生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而传统的以考核为目标的数学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在知识习得的过程中,常常是在机械记忆的基础之上理解知识,这是一种典型的浅层学习模式,不利于学生数学思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在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分析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种立足知识与技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理解而后记忆的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革新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进而达到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 基于深度学习,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整体分析内容,设计长程学习目标

1. 设定长程目标

小学数学教科书的内容通常以单元为单位,并且单元的内容顺序排列以反映数学学习的内容。该单元的主要内容,包含最重要的要点,学生掌握知识点,学生了解重要的数学内容和基本单元概念,把握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并设定学生单元目标及长期目标。这些目标称为单元根对象。在该目标的指引下,再结合课程设计,使得缩短的目标是长期目标的序列点,但它们始终会与长期目标保持一致。例如,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目标旨在理解和运用分数的含义,了解如何比较分数大小并进行计算。

2. 整体分析核心内容,设计靶向长程目标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通常是递进编排式,但是,对小学数学内容进行梳理时会发现,一些具有相同的数学思想包含在核心内容中,核心内容由具有共同特征的基本技能,数学知识组成,所有这些数学思想都像目标中心。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内容变得越来越多,并且逐渐扩散到中心外水平。这些内容不管怎么扩展和发展,最主要的是围绕核心思想来扩展。例如,学生探索计算平面图面积的最重要的内容是计算方法,数学的核心概念转换,专注于数学的推理能力。我们紧随这个中心,然后慢慢扩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圆形的面积→圆柱体的体积→……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学习和理解数学思想以及各种数学内容的核心知识,使之所有内容都围绕着这个目标落实。

(二)深化知识理解,引导深度学习

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数学教学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提高教學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促使教学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小学数学的教育,课本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授课的依据。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研读教材,深入剖析,把握知识的内涵,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深度学习。

例如,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笔者并没有让学生直接记忆乘法分配律的表示方式,而是融入数形结合思想,立足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推导乘法分配律的表示方式。图形如下:

通过图片展示,笔者提出问题:同学们,要求出图中图形的面积,有哪几种表示方式呢?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并得出了不同的答案,有学生用a×c+b×c表示,也有学生用(a+b)×c表示。笔者继续提问:哪一种方式的计算是正确的呢?学生深入思考,发现两种表示方式都是正确的计算方式。笔者:既然同学们发现两种计算方式都是正确的,说明:(a+b)×c=a×c+b×c,而这个公式所表达的,就是乘法分配律。这种自然的知识过渡,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有效地改变过去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知识的学习方式,实现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

(三)科学问题导学,引导深度学习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有效性小学数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