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研究

2021-07-26 07:21贺佩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5期
关键词:类药物抗菌用药

贺佩云

(镇江市丹阳市丹阳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镇江 212300)

0 引言

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抗菌类药物,针对其提出了高要求,对比其他药物来说,抗菌药物用药浓度以及半衰期要求均更高,在用药时间方面要求也高,在临床上常见各种不合理用药行为[1],会增加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对临床用药效果造成影响,因此严格把控给药时间,临床对此十分重视,意义重大。此次选择88例患者,研究常用抗菌药物给药时间以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将2020年1月至12月88例接受抗菌药物患者分组,研究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9.5岁;对照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24~74岁,平均年龄49.0岁。比较以上资料,两组统计学结果为P>0.05。

1.2 方法。对照组常规给药,对患者用药进行常规指导,不对给药时间进行控制。研究组对给药时间、给药方式进行严格控制,具体办法: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参考病情严重程度,将合理给药方案制定,参考我院专家指导意见,为患者实施用药指导,将各种抗菌药物基础知识讲解[2],提高患者了解抗菌药物程度,有助于临床用药合理、科学。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各个类型抗菌药物使用率,包括β-内酰胺类、大环内脂类、喹诺酮类、抗真菌药物、氨基糖苷类、其他抗菌药物,对比两组合理给药率、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包括红肿、恶心呕吐、皮肤瘙痒、食欲不振。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对比两组各个类型抗菌药物使用率,研究组中最多抗菌药物是大环内脂类,对照组中最多抗菌药物是喹诺酮类(P>0.05)见表1;研究组合理给药率明显更高、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明显更少,对比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各个类型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n(%)]

表2 两组合理给药率、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3 讨论

细菌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因为病原微生物对人体造成侵入而导致的感染,在人体内,细菌会大量繁殖,将毒素产生后,会对人体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相关报道提出,合理用药间隔以及恰当用药时间可保证临床合理用药[3],因此,在抗菌治疗之前,首先应将患者病原菌结果明确,然后针对患者病情,将抗敏作用发挥,对于不同患者来说,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分布、吸收、代谢特点均不同,因此临床适应证也不同。

在临床上应用的抗菌类药物多种多样,临床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在治疗患者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将针对性更强药物选择,在临床用药相关标准中,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因素是给药时间以及给药间隔,根据用药间隔以及用药时间,可以将其分为浓度依赖性、时间依赖性、抗菌活性持续时间长。随着临床发展药理学相关知识,患者改变了药物吸收能力,结合患者实际来分析,为了最大限度发挥抗菌药物作用[4],需要将给药时间合理安排,可以将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在临床医学上,可以相应改良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一定浓度下,可以杀灭以及抑制病原体,为了确保临床合理性用药,关键措施是合理控制用药间隔以及用药时间,有助于患者经济、安全、有效使用药物,尤其是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患者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病原菌、病情感染程度、感染部位,将抗菌药物服用方案进行科学制定,具体涉及给药次数、剂量以及疗程等,医者在制定方案时,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品种[5],确定抗菌药物给药剂量,在联合用药时,根据药敏实验将配药选择,可以将依赖性药物给药时间适当放宽。

目前临床主要使用大环内脂类、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药物来治疗患者疾病,其中β-内酰胺类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属于依赖性的长期抗菌类药物,包括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类等,其中临床广泛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属于一线用药。随着药物研究不断深入,头孢菌素类已经发展到第四代,在治疗细菌感染导致的皮肤感染以及呼吸道感染患者过程中可以应用第一代、第二代药物,对于革兰阴性菌导致的严重感染患者来说,可以应用第三代药物,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联合抗厌氧菌药物,患者治疗效果较为理想[6]。对比第三代药物,第四代在临床上应用更加广泛,针对革兰阴性菌,可发挥良好抗菌效果。大环内脂类药物属于时间依赖性药物,药物种类不同,药效存在一定差异,在制定临床治疗方案过程中,应对患者体内组织中维持药物浓度以及最低抑菌浓度时间进行重点关注,保证前者高于后者,结合患者抗菌之后的效应持续时间,将患者合理用药方案制定,一般情况下,若接受红霉素或者琥乙红霉素等药物治疗,这些药物有较短抗菌后效应,半衰期较长,应将给药时间以及给药间隔明确,每天用药3~4次,需要保障药物浓度,确保其对比抑菌最低浓度明显更高,可以保障患者治疗效果理想。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药物浓度正相关病原菌清除率,细菌不呈现为耐药特点,这一类药物抗菌后效应时间长,药物浓度变高,药物接触细菌时间变长,会相应提高抗菌后效应值,这类药物浓度越高,越容易出现用药不良反应,两者正相关,因此,在临床用药过程中,不能将剂量随意加大,与药物最低抑菌浓度、抗菌后效应以及半衰期等因素进行有机结合,然后综合分析之后,对患者临床用药方案进行确定,一般情况下,每天用药1~2次,可以保证患者临床医疗方案科学合理,属于标准用药时间,举例说明,在治疗膀胱炎患者过程中,可以使用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标准用药时间是每天1~2次,在治疗呼吸道感染过程中,应将给药间隔制定,一般为2 d。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涉及药物包括抗真菌药物以及氨基糖苷类药物等,以上各个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均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结合药物特点为患者进行辩证给药,保证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理想,在联合用药时,需要保证用药合理,然后将患者抗菌后效应值相应提高,延长患者给药间隔时间,可以最大程度发挥药物药效。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临床一直关注给药时间,为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在临床不断改善医疗条件情况下,临床应该重点关注抗菌药物滥用情况,因为患者个体内病原菌抗药性增加,会导致药效下降,临床应根据不同药物特点,将合理用药方案制定,十分必要,在此期间,需要对用药剂量以及用药间隔进行严格控制,可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可保障临床治疗效果理想,同时将患者经济负担下降。

此次实验得出:研究组合理给药率明显更高、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明显更少。本组实验过程中,研究组需要将合理用药时间制定,可以将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提高,保证抗菌作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告知患者相关药物给药时间,将给药频率以及给药间隔合理性提升,然后将给药方案设定,临床医师在为患者开药时,需要对抗菌药物剂量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充分掌握并对其进行参考。为了避免首过效应发生,将钝化酶出现可能性减少,将细菌耐药性降低,临床应做好相关措施,将持续抗菌功效满足,可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将患者医疗支出下降。另外,还需要定期评估患者不良反应,对给药方案以及给药时间是否存在错误进行分析并加以调整,然后优化给药方案,将错误用药最大限度减少,可以将不良反应发生频率相应下降。

综上所述,控制抗菌药物给药时间并制定合理给药方案,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相应提高,可以保证临床治疗高效安全,值得临床运用。

猜你喜欢
类药物抗菌用药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什么是抗菌药物?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研究他汀类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