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1-07-26 07:22胡梅顾晓凤李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5期
关键词:神经外科血栓导管

胡梅,顾晓凤,李娟

(四川省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四川 邛崃 611530)

0 引言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因为病情危急、发展速度快且治疗周期较长等原因,在治疗过程中输入药物刺激性大,药物种类多,一般均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v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这一方法具备了创伤性低、安全性高的特点,且针管留置时间更长,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之中发现,该方法虽然并发症较少,但患者仍然存在发生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可能,尤其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thrombosis,DVT),这一并发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极大,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1]。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收并治疗的120例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进行观察,分析了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收并治疗的120例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进行观察,并根据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情况分为DVT组12例与非DVT组108例。其中非DVT组108例患者中男62例,女46例,年龄45~82岁,平均(55.82±7.16)岁,根据疾病类型分为:颅脑外伤患者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8例,脑血管病患者14例。DVT组12例患者中男9例,女3例,年龄36~85岁,平均(62.48±8.06)岁,根据疾病类型分为:颅脑外伤患者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例,脑血管病患者2例。

1.2 方法。医护人员要在患者入院后建立针对性个人档案,其中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等一系列基本信息以及患者的各项身体检查结果,根据患者档案进行分析。

1.3 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指标。①患者置管侧上肢发生显著的增粗情况,且对其进行按压有明显压痛,部分区域出现红肿情况;②对患者予以超声检查诊断,诊断结果显示患者静脉出现显著增宽情况,且部分区域出现闭塞,中等回声团块情况;③根据实验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白细胞计数显著提升,或者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凝血功能发生异常[2]。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单位通过[n(%)]表示,计量单位采用(±s)表示,采取t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当P<0.05时,则表示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之中12例DVT患者年龄为(62.48±8.06)岁,APACHEⅡ评分为(25.0±4.4)分,纤维蛋白原为(7.2±0.8)g/L,GCS为(7.2±0.8)分,感染情况共计发生5例,占比41.66%,108例非DVT患者年龄为(55.82±7.16)岁,APACHEⅡ评分为(20.8±5.2)分,纤维蛋白原为(3.5±1.0)g/L,GCS为(8.5±0.5)分,感染情况共计发生18例,占比16.66%,数据对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PICC相关性DVT单因素情况

3 讨论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病情均较为严重,且发展速度快,一般都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并且治疗过程之中要长期给药,因此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最为有效的给药方法,通过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能够有效的避免患者因为药物刺激而损伤血管,患者的疼痛情况也更低,安全性更高[3]。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过程中较为多见的一种并发症,且该症状对患者的治疗影响极大,导致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其血管受到损伤,血液粘稠度发生变化导致血流淤滞。当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以后会严重影响其治疗进程,造成患者病情反复发作,还极有可能会造成静脉狭窄、肺栓塞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因此,掌握并了解造成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十分重要[4]。

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收并治疗的120例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进行观察,分析了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本次研究之中12例DVT患者年龄为(62.48±8.06)岁,APACHEⅡ评分为(25.0±4.4)分,纤维蛋白原为(7.2±0.8)g/L,GCS为(7.2±0.8)分,感染情况共计发生5例,占比41.66%,108例非DVT患者年龄为(55.82±7.16)岁,APACHEⅡ评分为(20.8±5.2)分,纤维蛋白原为(3.5±1.0)g/L,GCS为(8.5±0.5)分,感染情况共计发生18例,占比16.66%,数据对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根据相关研究指出,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约为8%左右,与本次研究之中,共计120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其中12例出现了深静脉血栓情况,占比10.00%,基本符合[5]。根据上述研究数据可以看出,患者的年龄、APACHEⅡ评分以及纤维蛋白原和GCS评分和感染都是导致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此外,患者的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尿病等症状也与其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有着密切联系[6]。在现阶段,年龄是否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仍然没有定论,本次研究之中深静脉血栓患者年龄平均要高于非静脉血栓患者,这也说明年龄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着一定关联性。而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体内血浆因子与纤维蛋白肽A的浓度不断增高,而且其体内的胆固醇和磷含量也会对其血小板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其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高。APACHEⅡ评分是现阶段临床较为常用的一种病情发展评估方法,其根据患者身体多项指标进行统计,可以有效的帮助医师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做出判断。一般而言APACHEⅡ评分小于10分的情况下,疾病的致死率较低,而当APACHEⅡ评分大于20分时,疾病的致死率会达到50%~80%[7]。本次研究之中,深静脉血栓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均高于非静脉血栓患者。血流淤滞也是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而纤维蛋白原是患者血液情况的直接反映,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纤维蛋白原要显著高于正常患者,患者体内的纤维蛋白原增高表示其机体之中纤活性下降,诱发了血栓的形成。此外,颅脑损伤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前GCS评分越高,其在手术之后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越低,本次研究之中非静脉血栓患者的GCS评分要明显高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而感染也是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当患者在治疗过程之中出现感染情况,其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是无感染患者的3倍以上[8]。

综上所述,神经科重症病人采取PICC置管后所发生的危险因素较为复杂,因此对该类病人开展抢救时,必须为其进行“早发现、早评估、早治疗”法则,使用多方位的方法对此类病人进行有效治疗及预防,降低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以便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提高医患的良好关系。

猜你喜欢
神经外科血栓导管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湿热烧伤膏对神经外科正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