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生学术英语写作问题分析

2021-07-28 06:21
关键词:博士生学术文献

孙 瑜

(台湾清华大学,台湾 新竹 30014)

一、引言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发展,学术发表已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知识建设和学术成就的重要指标,大学和国家(地区)的排名也相应地取决于他们在国际公认权威期刊发表的数量。[1]根据STM报告(科学和学术出版概况)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0 000家期刊出版商,研究人员的数量估计在650万至780万,而这些出版刊物的作者大多来自美国和西方国家。[2]近年来,国家财政部实施了一些针对性的资助计划用以提高国际学术竞争力,我国研发开支于2015年已赶超欧盟达到4 090亿美元,占全球研发总额的21%。[3]尽管巨额的研究支出促使中国成为科学文章的主要生产国,但其在国际权威索引(如SSCI、SCI)收录期刊上的投稿接收率和引用率仍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这意味着目前我国的学术还不够有注册影响(registered influence)。[1]就当下学术现状而言,并非是中国教育研究低于西方所宣称的水平,而是历史上长期占据学术主导地位的西方国家对于学术规范的强加,换言之,学术发表需要遵循西方标准。这一标准对非英语国家提出了更大挑战,这些国家的学者通常被期望用英语而不是他们的母语发表论文。

根据袁本涛对2011年至2012年以中国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在SSCI、SCI以及A&HCI三大检索中的337篇热点论文的作者身份进行分析,52.86%的第一作者为研究生,其中又以博士生居多。[4]由此看来,博士生在实现国家学术繁荣、科研精进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对他们而言,今后的学术职位竞争同样要求证明其卓越的研究水平,而以英文发表在国际同行评审期刊的文章则是最好的证明。虽然博士阶段的学习已经让他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但在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上仍有许多不足,因而当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博士生能够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由于目前国内对于博士生写作问题的相关研究在全部学术写作研究中占比很少[5],所以有必要深入了解当今博士生对于学术英语写作的认知以及他们在学术英语写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更多的中国学者跻身世界学术舞台。本研究试图通过分析我国一所重点研究型大学教育专业博士生学术英语写作问题,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学术英语写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以下为本研究的待答问题:(1) 对教育专业博士生来说,哪类写作问题更具挑战:一般的学术写作技巧或与语言相关的问题?(2) 教育专业博士生在学术英文论文各部分撰写中存在哪些问题?

二、文献综述

当前有关第二语言写作的文献主要从认知和社会文化两个视角进行研究:前者侧重写作和修改过程,而后者则强调为特定读者写作的作品。[6]研究表明,学生的写作表现可能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如第二语言水平、母语写作能力、母语和第二语言写作经验。[6]因此,一些学者认为母语写作能力会迁移到第二语言的写作上,即母语写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第二语言写作的表现。[6-8]与此相反,也有学者认为,母语写作和第二语言写作是基于不同的文化和修辞特征,不能完全归因于母语的影响。[9]

就学术英语写作而言,学生一方面需要掌握在数据库中搜索并阅读相关文献、有效总结和比较先前研究结果、按逻辑顺序组织写作思路、用精准的学术词汇来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技能,同时还需兼具母语和英语间良好的文化语言转换能力[10],这对许多非英语国家或地区学生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Evans 和Green对香港大学生学术英语写作认知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使用适当的学术用语连贯句子段落以及表达观点想法时遇到的困难远比组织文章结构大得多,即与语言相关的问题相较于一般写作技能更具挑战性。[11]此外,在学术英语写作中,大多数学生偏爱先用母语记录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将其转换成英文表达,但囿于有限的英语语言能力,他们通常会在用英语清楚连贯表达思想时遇到困难。[12]但对博士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多数研究需要借鉴国际经验或存在国际合作关系,从文献搜集到学术产出这一系列过程都需要频繁地使用英语;与此同时,发表文章的质量和数量不仅能满足毕业要求、增强职场竞争力,还能为自身研究领域和所在大学/国家声誉排名做出贡献,因此,他们对学术英语写作有更大的需求和动机。

通过对有关二语学术写作文献的回顾,大致可以将该领域研究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有关学生对于二语写作问题的认知,主要研究对象是非英语国家或地区研究生群体[12-15];第二类是有关二语写作中母语和第二语言间转换问题的研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在校大学生[6-8];第三类是对二语写作技能的指导研究,其中包含了少部分对学者或博士生学术写作(或发表)的指导文献[16-18],这些文献中的多数研究是从作者的视角分析其写作需求从而给予写作(或发表)建议,鲜少有文献将作者对学术写作问题的自我认知与指导者对其论文的评判结果结合起来进行剖析。尽管当下对二语写作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广大学者的注意,但相较于博士生对于学术写作及发表的潜在需求而言,针对这类高层次人才学术英语写作问题的研究显得过于稀少。因此,本研究将从作者与评审者的视角,来探究博士生学术英语写作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中的样本为我国某重点研究型大学教育专业15名二年级博士生,其中女生9人,男生6人(M=30.7岁,SD=3.7)。他们的英语学习时间均在10年以上,且英语水平均属于中等偏上程度。

2.数据收集与分析。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以上15名学生就学术英语写作问题认知的问卷调查结果以及对他们所发表的英文实证论文的内容分析结果。问卷设计采用Kotamjani, Samad和Fahimirad[14]对马来西亚公立学校国际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问题的研究框架,该框架包含两个维度:一般学术写作技能和与语言相关的问题。一般学术写作技能涵盖撰写引言(writing introduction)、撰写研究空白(writing research gap)、使用数据库和图书馆资源寻找合适的文献(searching for proper literature by using databases and library resources)、引用来源(referring to source)、回顾和评判先前研究并创建研究空白(reviewing and critiquing the previous research and creating a research gap)、设计研究方法(designing research method)、总结和呈现数据(summarizing and presenting the data)、讨论数据(discussions on the data)、撰写参考文献(writing references)、撰写结论(writing conclusions)等10个方面。与语言相关的问题则包含了解学术文体的特定语言特征(understanding the specific language features of the academic genre)、能够自如地使用适当的词汇短语来构建句子和段落(using appropriate lexical phrases freely to build sentences and paragraphs)、总结/改写(summarizing/paraphrasing)、撰写连贯的段落(writing coherent paragraphs)、顺畅地连接句子(linking sentences smoothly)、使用恰当的学术语言和词汇(using proper academic language and vocabulary)、使用正确的语法(using the proper grammar)等7个方面。本次调查问卷在研究对象充分了解研究目的并征得本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范围从1(非常容易)到5(非常困难),通过使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对15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博士生对于学术英语写作问题的认知。此外,本次研究还选取了每位博士生发表的1篇ProQuest(教育相关文献资料库)收录的英文实证研究论文,由两位具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经验的评审员(标记为A、B)参照Zhao, Beckett和Wang[19]制定的《研究质量评估要素》(ElementsforJudgingResearchQuality)对文章各主要类别(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讨论等)基本要素进行内容分析,旨在了解博士生学术英语论文各环节撰写中存在的问题。两位评审员分别对15篇文章依次进行评定,15篇文章被标记为1-15,论文中各类别评估要素按照1-1、1-2……进行编码,之后双方再对评判上的差异通过讨论协调。最终评审员的评定结果将与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比对,进一步分析造成其结果的原因。

四、研究结果

1.对学术英语写作问题的认知。调查显示,教育专业博士生普遍认为与语言相关的问题(M=57.14)比一般学术写作技能(M=53.94)更具挑战性。如表1所示,撰写研究空白(67.06%)、讨论数据(62.35%)和撰写引言(61.18%)被认为是在一般学术写作技能中挑战最大的三个方面。就语言相关问题而言,使用恰当的学术语言和词汇(64.71%)、能够自如地使用适当的词汇短语来构建句子和段落(61.18%)和了解学术文体的特定语言特征(58.82%)被认为是英语语言使用上最具挑战的三个方面。上述研究发现表明,教育专业博士生在语言间转换方面的能力较为薄弱,同时也说明了他们学术词汇量的不足以及英语写作经验的匮乏。

表1 学术英语写作问题认知

表2 主要评估类别的描述性统计

2.学术英文论文各部分撰写中存在的问题。表2数据显示,虽然两位评审员在对15篇文章各类别评估要素的评判上存在些许差异,但总体上持大致相同的看法。首先就引言部分,对研究空白的描述这一基本要素被标记最多。其中少数被标识出的文章(评审A:1篇,评审B: 2篇)是因为鲜少提及研究空白,多半是在陈述当前研究的意义,而多数文章则存在没有清楚具体陈述当前研究领域在哪些方面已经得到成熟广泛的研究,哪些方面仍有待研究,并阐述此研究空白对当前研究领域的实际价值等问题。整合文献回顾以联结到当前正在研究的问题被标识为文献综述撰写中问题最多的方面。绝大多数文章(评审A:6篇,评审B:9篇)仅仅是对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做一个逻辑上有序的汇总陈述,并没有阐明先前文献中的研究存在哪些可借鉴或不足之处,以及对当前的研究设计有何启示。其余的文章虽然有对先前文献的研究与当前研究做联结,但仅限于个别层面(如本研究理论框架是对先前研究理论的拓展),仍不够全面具体。研究方法这部分被标记最多的是阐明研究设计与研究问题之间如何关联的适当性。评审A和B标记的文章都只是陈述了用何种研究方法(工具)来处理待答问题,并没有详细说明使用此方法处理的合理性与适用性。就研究结果而言,被标记的文章都能如实地针对待答问题呈现研究结果,但是在呈现方面,有些文章使用大量数据而鲜少辅以文字说明(评审A:5篇,评审B:7篇),而有的却使用过多文字堆砌缺少足够有说服力的数据证明(评审A:2篇,评审B:1篇),还有的则是在避重就轻地呈现数据(评审A:1篇,评审B:2篇)。最后的讨论部分,两位评审标记的文章不仅数量相同且文章编号也相同。标记的9篇文章都只是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待答问题做进一步总结分析,没有就当前研究发现与文献综述部分探讨的研究进行首尾呼应,进一步分析当前研究结果与先前文献研究结果异同的原因,以及陈述是否有新的研究发现(表3)。

表3 学术英语写作的主要问题

五、讨论与结论

通过对学术写作问题的问卷调查和对15篇文章的内容分析结果比对,调查问卷中撰写研究空白(67.06%)和讨论数据(62.35%)是博士生认为挑战最大的两个方面;而在文章评判结果中,描述研究空白和将研究发现与先前文献联结起来对数据进行讨论是被两位评审员标记居多的问题。就此层面而言,博士生对自我学术英语写作问题的认知和评审员对其文章的评判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究其问题的本质,归因于学生曾经接受的写作训练多半是靠死记硬背(常用句式)或是模仿,而不是通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来建构写作知识[16],因而他们的文章多半是在陈述既有事实和呈现研究数据,而在对当前该领域的相关研究以及所得数据批判性的讨论方面则显得苍白无力。

上述问题的改善必将涉及对英语写作课程和教学的调整。学术英语随着外语教学理念的发展已经拓展为通用学术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和专门学科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前者适用于所有学科通用的学术交流技能指导,而后者是针对某个特定学科领域给予的专门指导。[20]鉴于专门学科英语才能够让学习者根据自身专业领域学习相应的学术用词、体裁特点和写作技巧,今后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的教授应当以了解特定的学科内容和语篇为前提,课程的最终目标则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专门学科英语写作模型。写作课程的教学顺序可依照论文各部分呈现的顺序(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依次推进。先由教师引用较具学科代表性的论文范例,依次介绍文章五大主要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和语言特征,以帮助学生在对文章每部分的语用结构和修辞上形成整体概念;之后,学生可对照教师提供之范例研读其他英文文献,尝试总结出文章各部分的写作模式和要点。然而,课堂教学和操练总是有时数的限制,这就需要高校为研究生提供灵活的学术写作指导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借鉴台湾高校时下兴起的成立专业小组读书会,读书会的成员必须是同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生,每周由一位同学负责报告自身专业领域的一篇英文文献,之后小组成员就文献的写作方式及其文内观点加以讨论,这一活动有助于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也为形成自我学术英语写作模型奠定基础。读书会的另一项功能便是同侪辅导,其明显优势在于同龄人之间更容易进行无障碍交流。同小组中学术英语写作水平较高者,或是有在国际期刊进行发表的同学可以在同侪交流中为后辈提供宝贵的经验分享。学术英语和通用英语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学术英语具有自己特定的用词规则和文法规范,且不同学科的具体要求也大不相同。文章撰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多半是因为学生专门学科英语写作经验的匮乏,导致后续对文体知识及结构把握不当,而提升写作水平最快且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国际发表,投稿过程中收获的专业评审意见能为研究生提供更为接近国际学术水平的写作指导。学术英语写作能力是研究生与国际学术界同行进行沟通交流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提高学术英语写作能力不仅是国家教育层面的需求,更是研究生自身学术国际化的发展需求。因而,了解我国博士研究生英语学术写作的问题所在,具有一定学术价值。课内的学术英语写作指导和课外的读书会小组只是在研究生学术写作的初步阶段提供有效的支持,而以实际的学术发表为依托的任务,才能填补写作训练脱离真实情境的缺陷。

本研究在为学术英语写作指导提供一定借鉴意义的同时,仍应承认某些方面的局限性。受限于研究条件,本研究只提供了15份样本数据以供分析研究,后续研究可以考虑更大样本数量,更广泛专业领域以及不同英语水平的博士生进行相关研究。关于文章的评审,本研究仅采用两位评审员标记在各评估要素上出现写作问题的文章编号和数量来进行问题分析,今后可以尝试从同侪评审、导师评审以及专家评审等多角度对文章各评估要素及整体进行评分等方式对评审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

总之,教育专业博士生对学术英语写作问题的认知是与语言相关的问题更具挑战。通过参照西方评审标准总结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写作问题,既可以帮助博士生认知自己的写作水平与国际期刊发表之间存在的差距,同时也可为其今后的努力提供方向。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所使用的《研究质量评估要素》是以西方标准来评判学术研究。学术写作不仅仅是语言翻译问题,还涉及中西方之间不同的修辞传统和社会政治历史,实质性论据则可能采用与文化历史相适应的不同框架,因而导致在研究传统和论述上产生一些差异。[21]这或许也是我国国际学术发表接收率和引用率不高的原因之一。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建议西方审稿人在对学术发表的评判上能够承认和尊重差异,站在跨文化的角度来上考量每位作者的写作方式和权益。

猜你喜欢
博士生学术文献
理想与现实之间: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张力及其消解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学术动态
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动态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迎春佳作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