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高中德育的有效融合

2021-07-29 04:03李明珠
教育界·下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中阶段传统文化德育

李明珠

【摘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有无穷的底蕴。无数的先贤将他们的思想精髓留给了后人,这是我们的无价财富。身处高中阶段的学生随着身心的发展,有不少的困惑和烦恼,不妨让他们借助经典的力量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得到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阶段;德育

近年来,德育在各阶段的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各级学校不再唯分数来评定学生,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上。目前,我国的德育改革方向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注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授,注重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内容的选取,注重德育中的知行合一。”只有这样,才能充实德育内容,实现德育目的。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年前最为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渴求探知世界上的众多未知数,愿意尝试探究,渴望独立,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当然,他们也有青春期的心事:他们非常希望有单独的空间,渴望被人理解。同是忧虑,有人郁郁寡欢,有人豁达开朗;同是消极情绪,男生倾向于发怒和宣泄,女生倾向于悲哀和惧怕;同是日常小事,外向的学生容易被兴奋、乐观所笼罩,内向的学生则易被悲伤、忧郁所影响。

如何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他们在面对成功时不沾沾自喜、得意忘形,面对挫折时又不会妄自菲薄、黯然神伤,甚至有更为过激的举动,这是当前高中德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诸葛亮曾有这样一句话:“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有无穷的底蕴,这些薪火相传的宝贵财富是后人的引路明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因此,将传统文化引入高中生的德育中,让他们在先贤智慧的引导和启示下迸发出属于自己的思想火花,是一个十分不错的途径。

在高中阶段,由于语文、历史、政治等科目的学科特点,教师或多或少会在课堂上讲授一些与教学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但这些只是冰山一角,要想让学生将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运用于学习生活中,教师还需要利用更多的时间讲解更多的内容。

一、开设有关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完善德育课程设置体系

在我校阳光生态的教育理念引领下,部分教师开设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校本课程,例如“故宫的风花雪月”“唐朝生活指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赏析”等。这些课程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极大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更好地体会到古老文明的璀璨光辉。

下面以笔者开设的校本课“故宫的风花雪月”为例做简要的阐述。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是明清两朝帝王工作、生活的场所。这座即将迎来自己六百岁生日的皇家宫殿经历了无数的血雨腥风和人间冷暖,当然也有相当多的传统文化精髓等着我们去品味。笔者从十个方面将故宫的不同特点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从中了解了建造紫禁城的历史、王朝更迭的原因、王侯将相的处事方法以及故宫不为人知的一面等内容,使学生在感受故宫这座古老宫殿无与伦比的魅力的同时,感知先人的智慧,同时也为自己未来的人生点亮一盏明灯。

二、定期举办“文化讲坛”,丰富德育认知

央视开办的《百家讲坛》栏目,给许多人带来了精神上的文化盛筵。我们不妨借助这样的模式,在校园里定期开展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讲座,既拓展了德育的内容,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对学生的“三观”有很大程度的正向影响。

众所周知,传统文化的内容浩如烟海,如何系统地整理归纳并传授给学生是一项浩繁的工作。我们不妨仿照古人的分类,将传统文化的典籍分为“经史子集”四类,每一类再按照年份的先后筛选出适合传授给学生的内容。以下便以“史部”为例,谈谈该如何挑选内容。

“史部”收录史书,其中包括正史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在内的15个大类。每一大类都有若干部典籍,只凭高中三年的时间是讲授不完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将史书中的精髓传授给学生,笔者认为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归类。

(一)以时间为轴,按照朝代更迭的顺序进行选材

以《史记》为例,《史记》全书共有一百三十卷,包括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人物众多,事件纷杂。我们可以按照上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进行分段,并参考语文教师和历史教师的意见选取内容,以重大历史事件為切入点,进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二)按照人物的身份、地位进行选材

古往今来,形形色色的人物登上过历史舞台,他们或名垂千古,或遗臭万年,或平庸度日,或隐居山野。当然,史书中记载的人物大多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留有印记的,这其中既有布衣卿相,又有寒门士子;既有政坛领袖,又有江湖义士。他们在面对人生挫折和困惑的时候,在面对如何与人沟通交往的问题时,到底是如何解决的?珠玉在前,我们理应借鉴。

教师可以从人物的身份和地位入手,发掘典型人物尤其是具有挫折人生的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并进行专题讲解,从而提高学生对抗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

三、举行以“我与传统文化的千年相约”为主题的文化沙龙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代入感,让学生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将其作为成长路上的引路明灯,才是将传统文化和德育融合一体的最佳境界。

我们可以以班为单位,每月开展一个主题活动,如“‘我与先贤的对话——读书分享活动”“‘一蓑烟雨任平生之我看挫折”“‘诗酒仗剑走天涯——我的人生我做主”“高山流水知音何在——如何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等,让传统文化的精髓慢慢深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用经典影响人生。

四、举办“我看历史中的是与非”主题辩论赛

辩论赛既能考查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场考验。赛前,选手们需要查阅相当多的资料来充实自己的论点,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并且还要考虑到赛场上有可能出现的种种突发情况,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不小的考验。

另外,因为辩论赛的主题与传统文化相关,更需要学生将自己学过的传统文化知识运用于辩论赛中,观点鲜明,言语犀利,进而在比赛中体味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锻炼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

五、开展“与传统文化邂逅”的研学活动

研学是近些年兴起的一项利用假期时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校外活动。研学旅行是典型的研究性学习,是体验式学习的一种。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一种校外教育活动。

我国地大物博,有相当多的文化遗产,它们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历史见证,是被认定的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传统文化的载体。这些载体以各种方式连接着历史与当代人之间的情感,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文化基础和基因,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因此,利用研学的契机来进行有关传统文化的德育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研学要求“研行合一”,学生不能只是单纯地游览,而要带着研学任务来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研学之前,学校可以布置与旅行目的地相关的研学作业,让学生以纸质或者电子版等多种形式上交,作业的内容可以包含文旅影像打卡、穿越时空遇见你、中华礼仪趣味谈等,内容丰富,形式各异。学生要根据本次研学的旅行方案,提前查阅与当地文化遗产相关的资料,做好笔记。

研学结束后,可以利用开学后第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与传统文化的心灵碰撞”的研学心得分享活动,让大家在展示研学成果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精神结晶,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传承和发展。高中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将传统文化与高中德育有效结合,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李瑞伟.如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

朱术.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05):45-46.

猜你喜欢
高中阶段传统文化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课堂若无经典,语文何以立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