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广东省某三甲医院的运营挑战

2021-07-30 09:33王亚娜
现代医院 2021年8期
关键词:科室广东省肺炎

贺 婷 王亚娜 何 颖

中山市人民医院 广东中山 528400

2019年12月,“不明原因肺炎”在湖北武汉出现,随后全国甚至全世界均爆发传播[1]。2020年1月23日,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启动广东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2月24日,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3月15日开始,广东省已无出现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截止4月30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 588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93例,累积出院1 565例,累计死亡8例[2]。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对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营造成了严重影响。如何快速响应、规范有序、安全高效地开展医院业务是疫情防控期间医院运营的关键。本研究将比较广东省某三甲医院新冠肺炎期间与去年同期(2020年1月—4月与2019年1月—4月)的指标数据,评估疫情下医院和科室的运营状况,从而总结经验,建立起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运营机制和低成本、高效率的管理体系,使有限的医疗资源获得最大化的利用效率和最佳的服务效果[3],为医院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源来源及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广东省某三甲医院为样本医院,通过医院的HIS系统、医疗统计报表等收集数据,报告期数据为2020年1月—4月(新冠肺炎发生期间),比较期数据为2019年1月—4月。

1.2 研究方法

采用Excel 2010对医院收支情况、运营效率、患者年龄段分布、病种分析等的指标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疫情对医院运营效果的影响。

2 结果

2.1 医院业务量对比

相比2019年1月—4月,医院总诊疗人次为62.18万人次,下降33.66%,其中门急诊人次为62.00万人次,下降了33.68%(见图1),出院病人数为2.04万人次,下降23.64%(见图2),手术操作人次为1.90万次,下降19.58%(见图3),病床使用率从90.61%下降至68.31%(见图4)。

图1 广东省某三甲医院门急诊人次对比

图3 广东省某三甲医院手术人次对比

图4 广东省某三甲医院病床使用率对比

2.2 医院总体收支情况对比

新冠肺炎发生期间,医院总收入为8.7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78%(见图5),其中,门诊业务收入为3.3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1.76%,住院业务收入为5.0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64%(见图6)。医院的总支出为10.3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98%,其中业务活动费用9.4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11%,单位管理费用0.7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6.34%(见图7)。医院的收支结余为-1.59亿元,每百元总收入支出118.07元。

图5 广东省某三甲医院收支情况对比(亿元)

图6 广东省某三甲医院门诊业务收入和住院业务收入对比

图7 广东省某三甲医院支出情况对比

2.3 各科室运营情况对比

医院门诊部科室除了肿瘤门诊总诊疗人次略微增长,上升3.60%,其他门诊科室总诊疗人次增减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儿科门诊、康体保健中心、中医康复医学科、眼科和口腔医疗中心为下降前五位(见表1)。住院部介入医学科和化疗科的出院人次均上升,其他住院科室出院人次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口腔科、普通儿科、皮肤科、风湿免疫科和泌尿外科二区为下降前五位科室(见表2)。住院科室的病床使用率全部呈下降趋势,其中普通儿科、皮肤科、小儿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风湿免疫科为下降前五位科室(见表3)。

表1 广东省某三甲医院门诊科室总诊疗人次对比 (万人次)

表2 广东省某三甲医院住院科室出院人次对比 (人次)

表3 广东省某三甲医院住院科室病床使用率下降前五位 (%)

2.4 来院患者情况分析

新冠肺炎期间,0~10岁来院就诊病人明显减少,从15.71%下降至9.22%,41岁以上就诊病人占比比去年同期同年龄段患者占比多6.98%,其中41~50岁年龄段患者占比最多为16.95%,其次是51~60岁年龄段患者为16.28%(见图8)。门诊病人前五位病种分别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妊娠状态和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前五位病种分别为上叶、支气管或肺的恶性肿瘤,鼻咽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老年核性白内障,乳房良性肿瘤和不稳定性心绞痛(见表4)。2020年1月—4月各月的CMI值比2019年1月—4月各月的CMI值大,上升的幅度在0.15~0.3之间(见表5)。

图8 广东省某三甲医院病人年龄段分布对比

表4 广东省某三甲医院门诊和住院前五位病种 (人次)

表5 广东省某三甲医院CMI值对比

3 讨论

3.1 严防严控,以人为本的防控体系是首要条件

新冠肺炎防控有三大难点:①传播途径多样,医院感染防控难;②临床表现多样,鉴别诊断难;③流行病学史问诊难[4],因此防控工作是第一要事。必须满足临床科室防护物资需求,杜绝不合格防护物资进入临床使用,解决医务工作后顾之忧。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中要求,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的培训,包括COVID-19 病例的发现与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医疗救治、院感防控、密接管理、个人防护等内容,提高医务人员防控和诊疗能力[5]。落实预检分诊制度,主动控制每个科室的流动人次数,实行门诊“一医一患一诊室”和住院“一人一固陪”,尽可能减少人员聚集。对于一些重点科室的医护人员,例如感染科、呼吸科、发热门诊等,给予充分的身心关怀,提供免费的在线心理咨询,保障他们用餐安全、营养充足和休息充分,并进行密切的医学观察。

对于来院就诊患者,必须佩带口罩,每一位患者进院前都需测量体温,详细登记家庭地址及联系电话,并填写流行病学史,出示健康码,发热患者需及时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

3.2 下沉宣传,扩大外延的多元化预约服务

预约服务方式是预约诊疗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疗改革的重要工作[6]。预约服务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给予患者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减少“过长排队挂号和等待就诊时间”引起的患者不良情绪,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减少矛盾与冲突,对医院的经营秩序有着推动作用。开展预约挂号、预约检查、预约治疗等多元化预约服务,规范预约流程,借助各大平台,扩大宣传力度和范围。特别在疫情期间,采用“非急诊必预约”模式,提倡在预约时间前15 min方可进入诊区,缩短患者在医院逗留时间,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其满意度,让其享受预约诊疗服务的便利,实现从排队看病传统方式转变成预约服务方式。

3.3 医改惠民,大力推行日间手术

日间手术是指患者在1 d内(24 h),入、出院完成的手术或操作,特殊情况下不超过48 h离院的治疗模式,但要剔除门诊手术和急诊手术[7]。推行日间手术中心,①高效利用医疗资源,提高病床使用率,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利用的最大化[8]。②采用“一站式”服务,医疗服务效率性价比最大化。③减少患者住院时间,缩短手术等待时间,直接降低患者的医疗支出,减少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同时减少患者家属陪护所需投入的大量时间和精力。

疫情当前,推行日间手术中心符合防控精神,做到患者当天治疗当天返回,避免患者和家属聚集,提高患者的就医感受,降低医院成本,提高服务效率。而且日间手术模式符合“方便、有效、安全、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是我国推动医改进程、落实医改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举措,全面推进日间手术势在必行[9]。

3.4 业务延伸,从传统医院到互联网医院转型

“互联网+医疗”是以互联网为主体的信息技术与传统医疗行业深度融合的行业新形态,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趋势[10]。门诊医师利用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健康咨询、用药指导、心理疏导、康复建议等服务内容,与疫情防控制度方向保持一致,有效节约了人力,减少了慢性病患者、复诊患者来院次数,还可提供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药物快递到家服务,减少人民群众出门就医暴露风险。

疫情发生初期,迅速在市内建立会诊队伍,由市级三甲医院感染科、呼吸科和重症医学科等专家担任,及时、准确和快速对本市就诊的新冠肺炎疑似患者作出诊断,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并以此会诊队伍为中心节点,建成覆盖市、县的互联网医疗远程会诊系统,为定点救治医院、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站提供远程会诊服务,使有限的医疗资源获得最大化的利用效率和最佳的服务效果。

建立互联网医院是将医院业务延伸至移动互联网,在建设互联网医院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就诊、医生出诊、院内相关部门协助、物流配送等环节[11],医院HIS、PACS等系统的数据对接,在大量防疫资源投入和医疗收入降低的情况下,推进业务外展,调整医院结构,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资源再利用率,提升医院整体乃至个人的抗压能力,确保医院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3.5 业财融合,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成本管控优化

新冠肺炎从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转变成常态防控事件,导致新的成本项目出现,这是医院始料未及的,因此在遵从总体战略布局下,结合新的政策要求和疫情实际情况,医院必须做到全面成本管控,精打细算,开源节流,尽早尽快识别这类新成本并进行管控,尽最大努力控制成本支出,提高收支结余。①必须深化成本意识,找准发生变动的新成本项目,监控和分析其增长数据,从源头上把新成本费用控制在医院可承受范围内。②完善成本管控制度,建立成本管控部门,管理层以身作则,带动员工积极性,纳入绩效方案管理,建立完善的激励与惩罚机制,强化医院各员工的成本管控意识。③在现有的数据平台、智慧财务平台等基础上,打造统一的信息集成平台,增加信息间的数据互联,推进业务与成本管控相融合,既优化业务流程,又使成本得到控制[12]。

3.6 全面预算,智慧财务平台实施计划控制

医院成本控制中最关键的工作项目就是预算控制,因此预算管理至关重要。医院需重视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及分析,在强调“防患于未然”的事前控制的同时,也不可放松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①从上至下,从整体到个人,把常态化疫情下的医院管理融合于执行预算的过程中,用智慧财务平台管控,做到人人按预算办事,事事按预算办成,进而合理完善医院资源和患者信息的整合和分配。②将医院的资金、物资储备、药品等资产纳入智慧财务系统统一管理,实时动态监控使用状态,及时准确掌握各项资产的产出效益,对于闲置或者使用效率低下的资产调剂到工作量饱负荷的资产,协调盘活资源,提高门诊、住院、检查、手术的数量和含金量[13],实现全院资产统筹调配,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14]。③参考财政专项项目,对各预算项目进行绩效考核,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估体系,细化至各科室,通过智慧财务平台对科室内部财务信息高度管控,加强设备和材料的管理,及时清查不合理的支出项目,优化业务流程,推进业财融合,进一步提升医院整体运营管理水平,强化个人预算控制观念,做到奖惩并举,切实将预算考核落到实处[15]。④智慧财务平台实时和阶段性自动生成各类财务和预算报表,体现财务实际情况与预算管理费用的差异,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财务数据依据[16],这不仅是疫情下对医院的考验和要求,也是医院未来发展的方向。

总体来说,根据广东省某三甲医院的数据分析,新冠肺炎的发生对医疗机构的收支情况和运营效率存在着很大的冲击,为了能顺利平稳运行,医疗机构需要管理层高度重视和基层员工全力配合,同时本着以人为本、防控打头的原则下,以业财融合为基础,运用战略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产管理等管理会计工具,以全面绩效考评为激励,向管理要收益,实现对有限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17],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和服务效率,从而更好地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科室广东省肺炎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藏清代铁锚的保护与修复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星科学校
来势汹汹的肺炎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