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2021-08-02 03:19郭建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1年18期
关键词:所感水性一滴水

郭建

教学目标

1.理清游踪,发现丽江之美。

2.品析语言,体会表达之妙。

3.揣摩情感,感受用情之深。

设计难点

1.实践并印证在教读课《壶口瀑布》所学“所至、所见、所感”的分析方法。

2.充分利用教材的助读系统进行教学设计,且能够体现自读课的特点和要求。

教学创意

1.以关键词“水的方式”切入,用递进的三个主问题串联各教学环节,达到“一语立骨”的效果。

2.以任务驱动自主阅读,活动形式灵活多样。阅读层次由篇到段再到句,逐层聚焦。环节设计由易到难,从较浅的信息提取梳理,到较深的思辨能力训练。

3.顺势引入相关的游记散文(片段)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进行“1+X”的群文(拓展)阅读。

教学过程

导入:

问: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你们认为文中最有总结性(或概括性)的一句话是什么?

明确:“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问:什么叫做“以水的方式”呢?

(提示学生关注自读课文“阅读提示”的作用)

提出主问题:水的踪迹是怎样的呢?这滴水究竟去了哪些地方?

学习活动一:所至——这滴“水”到了哪里?

自读任务:通读课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简要绘制思维导图——理清游踪及地点名称等。

展示、小组互评,修改完善。

要求:把难度提高一点,在思维导图上加上时间。

提示:这里的时间既可以是表示年代的时间,比如前多少年、什么朝代等,也可以是一天当中的某个时段,比如早晨、晚上等。

展示、交流。

小结(屏显):原来,这一滴水不仅穿越了空间,领略了丽江美丽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穿越了时间,展示了丽江的历史沿革、沧桑巨变。

要求:在书上把这些标红的词标记出来。

问:你们知道这些词在哪里吗?

明确:阅读提示。

提醒: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是解读文章的钥匙,不能把它忽略。

问:这一滴水经过的场景真不少,而且似乎每一处场景都是浮光掠影,点到为止,这不就是一篇“流水账”吗?你怎样替作者辩护?

课堂辩论,小结。

预设:(1)这样写,扣住了“经过”一词,符合“一滴水”流动性、短暂停留等特点;(2)流经的水路颇具匠心,这既是一条真实的水路,且途经的一些细微景致,如“雪山”“放牧”“马帮”“驿道”“银器”“古乐”等,恰恰是丽江最具代表性的风物。

板书:流水的游踪

学习活动二:所见——这滴“水”看到了什么?

自读任务:比较阅读、方法延伸

问:既然是游记散文,必定少不了写景的段落。可是,我觉得这篇课文的景物描写不好,阿来语言水平很一般,比不上其他作家。例如第2段有句话:

“我望见了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望见了森林、田野和村庄。”

文段比较:“拍得累了,坐在山坡上干燥处休息,头顶的阴云正被高空风急急驱散。我发现整个丽江坝子展现在眼前。大地从此铺陈而下,隔着大片牧场,是村庄簇集的田野,田野的尽头是丽江城,城的尽头,又是一派青翠的隐约远山。”

凭你的直观印象,你认为哪个好?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问:你们知道这位作家是谁吗?(教师揭示谜底,原来后段文字出自《丽江记》,作者也是阿来。)

问:同样的景,阿來在另一篇文章里写出了更精彩的句子,为什么课文中不这么写呢?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预设:以“水”的口吻、“水”的视角、“水”的思维。(老师给它命名为“水性的语言”。)

追问:那么,是不是水性的语言就要求表达简单一点,把修饰语去掉?老师试着按这个要求,缩写了一个文段,你们觉得哪个好?

原文: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修改版:我经过卖银器的小店。经过卖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有老人在演奏音乐。

讨论,小结,预设:前者更像“一滴水”的语言,因为“银器”“玉器”“老者”“音乐”等对“我”而言是陌生的,这样能把这一滴水幻化为一名孩童,写出孩童般的好奇、天真。

活动:从文中找出水性的语言的例子。

参考示例:“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看见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这样,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见我了。”“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板书:水性的语言

学习活动三:所思——这滴“水”有怎样的情怀?

自读任务:给课文一个难句加旁批

过渡:以水的视角、水的口吻、水的性情来写丽江,确实令人向往。老师没有去过丽江,很想听听去过的人是怎样评价它的。于是,询问了班上几位去过丽江的同学,他们的感受让我大跌眼镜——

* 有很多售卖纪念品小贩,其实都是从义乌小商品城进的货。

* 商业气氛太浓了,古城到处有廉价的银玉首饰,酒吧街太吵闹。

* 本地纳西族人不多,都是外地人,人很多很杂。

* 人看起来很热情,只不过都是为了做生意。

提示:这很奇怪,他们眼中的丽江好像和文中的丽江不一样。更有意思的是,阿来自己在《丽江记》中的描述与文中的描写也有很大的反差——

《丽江记》:当你在网上搜索“丽江”,浓重的商业气息,铺天盖地的酒吧文化,让这座古老的城有点面目可狰,这是今天游客们的丽江。很多小资的网上文字或纸上文字,都津津乐道他们对丽江的新定义:艳遇之都。

课文: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活动:设想自己是教材编者,仿《登勃朗峰》,给此处句子加一个旁批。

教师提供以下问题作为支架:

* “水一样晶莹”的心是指什么样的心境?

* 对丽江怀有怎样的感情才能有如此的心境?

* 看似矛盾的句子,其实表达了“景”和“情”的什么辩证关系?

学生批注,交流。教师对几个问题的思考做出归纳和小结。

板书:如水的情思

小结:“流水的游踪”“睡醒的语言”“如水的情思”恰好印证了《壶口瀑布》一课所学的游记三要求:所至、所见、所感。

板书:所至、所见、所感。

课堂收束

生齐读:一滴水从雪山之巅醒来,它看见了时间之流上的丽江/一滴水从玉龙雪山漂游而来,它看见了空间格局上的丽江/一滴水在丽江坝中旅行,它看见了因水而“秀”的丽江/一滴水在丽江坝中旅行,它看见了因文化而“奇”的丽江

提示:这是一位丽江市的市委书记读《一滴水经过丽江》后写的读后感。

推荐阅读:阿来《丽江记》、散文集《大地的阶梯》。

板书设计

水的方式流水的游踪  所至水性的语言  所见如水的情思  所感

猜你喜欢
所感水性一滴水
一滴水照见太阳
我是山上一滴水
一滴水
作文什么时候写“所感”
青年教师参加“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企业实践所感
观舞剧《徽班》有感
对丙烯酸酯类水性木器涂料未来的展望探讨
学熟悉水性的游戏教学法
水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