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综合化实施背景下的教材重组初探

2021-08-03 08:58王思宇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

王思宇

摘  要:在推进小学科学课程综合化实施的过程中,教材无疑是重要元素。教师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理念倡导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从学生出发,以生活为基础,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拓展教材,优化整合教材和创造性重组教材,推动科学课程的深入改革,进而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材重组,要坚持“以生为本”,彰显学科精神;要牢记“勿忘初心”,突出课程智慧;要敢于“为我所用”,凸顯教学思想。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综合化;教材重组

在推进小学科学课程综合化实施的过程中,教材无疑是重要元素。现行《科学》教材虽是我国现行使用较广、相对权威、实践丰富的教科书,但也因编写年份久远、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文化区域的差异等原因,越发凸显其局限性。

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理念倡导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从学生出发,以生活为基础,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拓展教材,优化整合教材、创造性重组教材,推动科学课程的深入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核心素养养成。

一、教材重组,要坚持“以生为本”,彰显学科精神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教材,也不是教学生,也不是教学生学会,而是教学生会学。因此,在教材重组时,要坚持“以生为本”,尤其要注意两点,即“以学生的学为本”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是基础和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归宿和目的。

“以学生的学为本”,即尊重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尊重他们的经历经验,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顺应他们的成长规律,用真正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所在的教材,去引领学生快乐学、探究学,不能把他们当成一个个装知识的容器,用教师的思维来代替学生地思维,把教师的观点硬塞给学生,变相强迫学生去接受知识,忽略科学学科本质精神和规律,被动地促使学生主动追求科学方法和结论。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仅要强调教会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更是要教会他们学习的能力、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不断进取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意识。只要学生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他就可以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去研究,这才真正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使得学生终生受益。

如在执教《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时,常见的教学方式是:由老师提出或变相引导提出质量和体积对从沉浮影响的问题研究,老师依据这个研究任务再抛出一个一个问题,驱动解决问题。这堂课的实质还是由老师的引导提问串起来的,学生从本质上来讲仍然是被动的,因为这些问题是老师派发的,学生更多的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不会真正形成学生的内在需求。

若能站在学生角度,让学生根据其对沉浮的认知,自发提出与质量和体积相关的问题,其本质就不同了。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学生的内在需求,能体现出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在探究、解决的过程中就会格外的主动、积极、认真,更重要的是,学生只有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动用自己已有的所有的知识、经验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它可以提高学生明锐的观察力,是一个民族创新的源泉!

当然,这样的重组和教学,从表面看来,面临一定的“风险”,如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是提的问题不着边际,发出去了收不回来,还要承担课堂实效相对不高的“风险”。化解这样的“风险”,一是平时需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倾听、主动思考的科学意识、科学习惯和科学素养。二是正确看待这样的“风险”,因为知识最重要的、最精彩的并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生成的过程,学生只有彻底了解知识的生成、方法的寻求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才能掌握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能,才能真正感受探究过程的乐趣。

二、教材重组,要牢记“勿忘初心”,突出课程智慧

教材是专家经过深思熟虑、精心选择的典型教学材料,对教材的重组,不能不顾一切地抛弃教材,另起炉灶,要充分地理解和尊重原教材,科学地对待教材,解读教材,深入钻研教材,明白教材的编排意图、框架结构,而不是盲目地改动。

如《比较水的多少》是一节比较典型的课例,上公开课的教师也比较多。很多教师在执教本课的时候,在引导学生们用有更简便的方法比较两个瓶子的水的多少时,直接教授和出示量筒使用方法,并让学生具体动手操作。对比教材,很多教师都会删减了自制刻度线测量的环节。让学生知道怎样去比较水的多少并不是最终目的,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重新经历人类发明量筒这种工具的过程反而更为重要!

因此,在重组教材时,若把侧重点放在让学生去寻找更多种比较不同瓶子里的水“到底多多少”上,就没有真正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也缺少了对教材的真正理解和提升过程。

在重组教材时,必须尊重教材、理解教材,要以科学、审慎的态度去研究教材、解读教材。具体要做到几个体会:认真熟悉教材的编写内容,体会教材到底编写了什么;认真思考教材为什么这样编写,体会教材的呈现方式及编写理念;认真揣摩这样编写对教学的启示,体会教材的优点与可改进之处。只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地去解读教材,先做好“入”教材,才有可能“出”教材,经过合理的加工、重组、改造,才能真正做到超越教材,实现科学、合理、有效地“用教材教”。

三、教材重组,要敢于“为我所用”,凸显教学思想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的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

教材的重组,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的教材,书本的教材固然是科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但绝不是科学课教育课程的唯一资源,要从更大的时空来着眼,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去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全方位的提升,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提高和发展。

由此,是否为了达成完美的教学设计,而忽略学生迸发的学习热情,就是教材重组的成败关键。在小学科学教材的重组中,要依托一切可以利用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去重组教学资源,重点体现4S理念,即从科学(Science)、社会(Society)、学校(School)和学生(Student)4个方面着手,充分整合小学科学课程各方面课程资源,融合成推动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强大合力。

比如在对《一天的食物》《赛车会》《电路是怎样连接的》《垃圾的处理》等课例进行重组时,可以从以下角度去考虑。

一是从科学的角度。要透过科学知识本身,找寻知识所覆盖的一般真理或普遍规律的运作的知识或知识体系、科学方法,以及探索科学、求知过程中的所有知识或知识体系。

二是从社会的角度。充分利用社会的功能,将无数单个的小学科学教育课程资源组织起来,形成文化、规范、意见和功能的整合,共同服务于科学教育的目的,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如社会资源中的工厂、农场、植物园、动物园、科技场所、图书馆、社区、各种媒体以及网络等,都应该得到充分利用,通过不断的拓展、重组,把科学的课堂延伸到校内外,拓展于自然中。

三是从学校的角度。教材重组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局限于学科之中,学校的环境、教师的素质、都是最为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科学课程资源,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内在潜能,合理有序地开发与利用校内科学课程资源,做好对校内科学课程资源的规划、设计、实施,自身条件,积极吸取和利用各种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其他课程资源。如可将同一课标下的不同版本的教科书进行重组,甚至与其他学科的衔接和相互渗透,让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充实在科学教学中,达到不同学科课程综合化实施的有机结合。

四是从学生的角度。主要在学生本身科学素养、学生家庭、社会关系等方面,如学生家长的阅历与职业背景、家庭家教及教育方法、家庭物质资源等,都是潜在的科学素材资源和适合小学生科学探究的课题资源,家庭科学资源是学校科学课程资源的补充和扩展,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并鼓励家长关心和参与孩子的科学探究活动。

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把学校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过程、方法,复制或迁移到课堂以外甚至自己家里,做好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鼓励家长关注关心孩子在家里进行的科学探究、科技小制作等活动,让家庭成为科学的“坚实后盾”。

四、结语

在小学科学课程综合化实施背景下的教材重组,应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对教材进行合理、优化重组,将学科精神、教学思想、课程智慧、教育情怀、教学创新融入各种“教材”,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宽松、快乐的生活、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在教材重組中融入学科观、课程观和教学观,真正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切实带来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学方式的变革和课堂文化的营造,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更好地体现科学教育的真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R].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俞红珍. 教材二次开发的教师角色期待[J]. 中国教育学刊,2010(01).

[3]人民教育编辑部. 生本教育:课程与教学再造[J]. 人民教育,2015(04).

[4]张超. 小学科学课程综合化实践探索[J]. 科学咨询,2014(48).

(责任编辑:淳  洁)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
关于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探讨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让有效交流彰显小学科学课堂的精彩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