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组合作学习助力小学生成长

2021-08-05 08:25刘颖
黑河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合理分组内容选择小组合作

刘颖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的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教育教学任务的目的。在组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科学合理分组,适时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小组合作;合理分组;内容选择;评价激励

小学《道德与法治》内容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设计了大量生活实践问题。这种教材内容的设计非常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来开展。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发挥作用,助力学生自我成长,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做好三个准备工作:

一、合理分组,建立长期有序的小组合作学习机制

一提到小组合作学习,很多教师会认为就是小组讨论。于是课堂上会出现“假热闹”的现象,主要是小组成员分配不合理,组内人员分工不明确造成的。要想让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出来,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长期的、任务分工明确的学习合作小组。

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差异进行分组,对不同性格、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还要考虑到男女生的搭配。这样分组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从而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小组中各成员职责明确,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具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二、精心备课,有选择地使用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选择地使用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探究和讨论价值,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如一年级的《这样做对吗》一课,教材中出示的生活现象学生不用讨论就知道对错,就没有必要将此环节设计成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教师要精心安排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把合作落到实处。如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达到启迪思维、开阔思路、培养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目的。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和形式化。什么情况下适宜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备课时可以从两方面考量。

(一)看教学任务

如果教学任务中有一人不易完成,需要同伴帮助的,或教学任务会让学生产生理解认知上的困惑的,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如二年级《这些是大家的》一课中,有一张“学校公物调查表”需要学生课前完成,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无法独自完成这项任务,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行动,来完成课前学习任务。

(二)看教学目标

如果教学目标需要多人参与,相互协助才可以完成,或者跨学科的、综合性很强的任务,需要大家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就可以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如四年级《我们的班规我们定》的学习中,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小组探究,讨论合作,能制定出解决班级不足的措施”。可设计教学过程如下:1.出示学习单“我给班级开处方”。2.出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3.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单,找出班级中不足的某一点,分析成因,可能带来的影响、解决措施及负责人。学生结合学习任务,讨论时自主发言,由组内记分员统计出小组成员的建议,组长整理好,由发言人代表本组成员,发表给班级“治病”的“处方”。4.板书:群策群力献计献策。这些教学活动既营造课堂合作的氛围,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目标。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开展,做到教学内容与学习方式协调统一,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三、建立长期多元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中,易出现两种现象。现象一:评价没有具体的分配标准。有的课堂设有回答问题给小组加分的一项,但分数的多少没有标准,加多少看教师心情。或者被提问总是几名优生,其他人没有得分机会。现象二:评价没有长期性和多元性。很多教师评价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突出,主要看这个小组一节课得分多少,与下节课或其他方面没有建立联系,不能形成对学生的长期激励作用,更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教师要制定针对小组集体的评价标准,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一)评价内容

1.课堂表现。课堂上积极主动举手发言,答对者每次加1分,能提出有价值问题者加1分。但一周内每人加分最高不超过4分,由专人统计登记。

2.作业完成情况。各科作业都由小组成员互相督促完成,遇到疑难问题相互探讨解决。专人统计登记不交或迟交作业的同学,实行扣分制。

3.学习成绩测评。每学期学校会组织两次考试,即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每次考试之后,各小组长统计各个小组成员的总分,每进步一个名次,全组成员加1分。

4.补充。本组成员有参加校级以上竞赛的,每人次加5分。获得荣誉者每人次加10分。

評价面对各学科,分数长期累加,以学年为单位清零。

(二)评价方式

1.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既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又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2.学生互评与自评。评价的内容有:(1)听到教师开始的口令后再动手、动口,小组交流时要小声、有序,完成后用坐姿告诉教师。(2)课上能认真听教师讲课、听同学发言。(3)积极举手回答问题。(4)发言时声音响亮、清晰。(5)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能与他人合作。(6)善于思考,并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7)善于倾听,会指出同学错误的解答。(8)作业干净整齐,独立完成。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请教教师或者同学。

3.家长评价。家长评价主要是学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如放学后是否第一时间完成作业,有不会的题目是怎样解决的,教师留的读、背作业是否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是否认真、整洁,个人卫生、生活礼貌是否做好等。其评价结果可每月1次或2次,由小组长将所得分数累计到学生的评价手册内。

(三)评价要求

1.评价要及时。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相当关注的,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发言过后,教师及时、积极的评价会给学生小组和个人以动力,无论是肯定或是否定的评价,都表明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对于学生来讲也是一种心理需要。

2.评价要客观。虽然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观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出积极评价,但如果教师在评价时一味去“夸奖”学生,学生可能会觉得教师太“假”,从而对教师失去信任;也不能因为教师个人的“喜恶”对学生有失公正公平的评价,使小组合作效果打折扣。

3.评价要有“弹性”。人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接受知识、获取知识的方式与快慢都存在差异,教师如果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每个学生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因此,小组评价中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标准,不能“一刀切”。教师要为学生定一个“水平线”,只要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超越这条线,哪怕是隐性的,也要给予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进步的乐趣。这种弹性评价更有针对性,激励学生再接再厉。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在促进学生间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和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不断学习探究,正确理解和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助力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炳亭.高效课堂教育实践:我们的教育学[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

[2]张丽冰.合作学习评价的机制及其实施[J].教学与管理,2007,(06).

[3]张爱芬,王建平.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2012,(12).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合理分组内容选择小组合作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师生合作
小班幼儿开展区域游戏的探究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的内容选择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浅析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阅读教学中内容的选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