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全媒体战略下的影视教育设想

2021-08-05 02:33姚睿张泽辰
粤海风 2021年2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姚睿 张泽辰

摘要:2020年,由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影视行业互联网转型的步伐加速。行业对影视人才的专业能力提出新要求。本文旨在回应下一代超高清技术语境对影视创作人才的要求,以培养“技术型创意人才”与“科研引领,多方融合”为核心理念,提出影视创作及理论类课程的教学设想、改革方案和实施举措,以期通过教育转型适应新时代对影视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教学改革 超高清技术 影视创作 人才培养 移动互联网

一、问题的提出:

超高清时代的影视行业变局

2018年4月2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落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与广东省人民政府《推动广东省4K超高清电视应用与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工作方案的通知。报告中提出: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将广东省打造成以促进4K超高清电视应用与产业发展为重点的全国广播影视产业试验田和示范区,为全国4K超高清电视发展和广播影视业转型升级积累经验、探索路径。[1] 这则官方文件的出台意味着广东省正式将打造4K超高清技术及其产业发展作为全省产业与文化战略的重心。在这个备忘录的指引下,2019年上半年,广东4K超高清产业飞速发展:制作了4200小时4K节目,全省可提供4K节目达1.8万小时;加快建设4K电视云服务平台,全省4K电视用户达1890万户;成立4K产业发展联盟,集聚了近500家企业。[2]

在全球化的发展格局下,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大势所趋。2019年8月,科技部、中央宣传部、财政部等六部印发了《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提出“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转变文化发展方式”。[3] 在粤港澳大湾区被正式确立为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区域化经济与文化中心之时,随着4K、8K下一代超高清电视和5G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广电媒体从内容商向服务商发展,媒体进一步深度融合,带来了整个影视行业格局的变革。

超高清时代带来的变革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还贯穿了编创的各个环节。更大的画幅,更清晰的画质以及带有更多元指向性的声音空间,无疑将带来更多元的信息量呈现,从而改变影视语言的整体面貌。在超高清时代,全景声、VR(虚拟现实)交互等多种技术形式和视频制作的进一步融合,以及传统影视创作模式和制作流程的重构,均对影视人才的培养提出新挑战。这也就对影视创作及理论类课程的教育理念、培养模式、课堂授课与课后实践提出了新要求。影视专业课程应当与时俱进地围绕全省的超高清布局和战略,对影视创作教学中的内容、形式、资源、教学法进行教学改革,以培养适应超高清时代的影视创作、创意与技术人才。为此,针对面向下一代超高清技术的影视创作类课程教学改革便迫在眉睫。

二、改革的核心理念与目标

影视创作及理论类课程是戏剧与影视学的核心专业课程体系,它包含创作实践与理论讲授,具体课程不仅涉及影视剧本创作、影视导演创作等内容创意及理论课程,也包含影视摄影制作、影视照明技术、影视声音等技术类课程。作为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它巩固了影视专业的核心知识体系,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构思创意能力,近年来为影视行业与电视台等机构输送大量人才。

本次改革的核心理念有两点,一是打造适应时代发展的“技术型创意人才”,二是采用“科研引领,多方融合”的协同创新教育模式。所谓“技术型创意人才”是指既能够熟练运用超高清时代先进科技手段,又能巧妙依托技术来拓展创意能力与内容生产力的复合型创意人才。培养“技术型创意人才”既是改革的核心理念,又是改革的终极目标。在以往的影视创作及理论课程体系中,学生普遍动手能力不强,作品的完成度较低,极易造成基本技术操作的失误,所以“眼高手低”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更好地与超高清时代的业界接轨,是本教育改革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影视创意行业中,“眼高手低”并不完全是一个贬义词。“眼高手低”是“眼高手高”的第一步与基础,没有高远的眼界、心境和格局意识,是不可能在创作上有所突破的。因此,面对大量学生动手能力的缺失,需要在制作与技术方面提升课程的应用性和示范性,但同时需要辩证地认识到,艺术的灵感来源技巧,技巧源于精湛的技术,应当强化学生对“工匠精神”在当代的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技术型创意人才”一词中既包含“技术”也包含“创意”,要以辩证的目标去看待两者的关系。在该教学改革的目标设定下,需要明确技术只是手段和路径,而并非最终目的。“技术型创意人才”的最终目的和目标是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技术,创作出关于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的优秀超高清影视作品,而并非仅仅掌握技术。

第二点核心理念即是采用“科研引领,多方融合”的协同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影视传媒单位、政府部门和高校间的多位互动,打通学界、业界与政府资源渠道,将超高清的创作理念贯穿于改革的整个流程中。“科研引领,多方融合”的协同创新教育模式是改革的基本方针和贯穿理念,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校企协同已经逐步贯彻,但不够彻底,且无法迎合超高清时代的要求。在下一代超高清技术的探索中,政府部门、业界和学界应当协同彼此资源,打破技术壁垒,在教育的过程中争取引入政府宣传部门、行业企业资源,将未来技术的应用、理念与教育接轨,使多方在合作中摸索并总结经验,以提升对超高清技术研发、应用与内容生产的综合能力。

在“技术型创意人才”和“科研引领,多方融合”的核心理念指挥下,本教学改革旨在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将最新的尖端科技融入教学与科研中,将严谨的技术学习融入艺术与创意专业课程实践中,从而实现从被动的技术手段学习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创作参与型教学的转化。

三、改革的对策与方案设想

艺术革命起源于技术革命,纵观影视发展的历史,从“无声”到“有声”,“黑白”到“彩色”,“胶片”到“数字”,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促成了影视艺术的样式革新、美学升级与观念进化,解放了电影艺术蕴含的潜力。如今,在互联网思维和高新技术的引领下,国内外的影视专业院校都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如美国的南加州大学和纽约大学等国际顶级影视院校都纷纷增加了针对最新技术的创作课程,传授最尖端的技术手段和制作思维,让学生们与时俱进地与业界接轨。在课程资源建设和校企协同平台创新方面,美国院校也积极同业界公司合作,通过实习和定向培养等模式,源源不断地為美国影视剧产业输送人才。

在粤港澳大湾区全媒体战略的发展下,高速发展的超高清技术平台呼唤教育进入拐点。本教学改革将围绕粤港澳大湾区超高清产业人才的发展需求,着力于突出学生的主动性,打破高校与企业脱节的现状并优化管理体制。

本教育改革的创新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首先是影视教育的创新。在影视创作类课程的技术教学上,突出学生在学习掌握高新技术创作手段过程中的主动性。通过影视媒体人进课堂、训练营,参与课程案例资源建设等方式,积极调动学生对技术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将技术理论和创作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更主动、更深入理解超高清影视技术对创作产生的变革性影响。

其次是授课形式的创新。本教学改革旨在打破高校、政府有关部门、企业机构等单位彼此脱节、各自为政的局限,以高校与传媒机构合作,开设各种工作坊,将邀请行业和政府专家单独授课、合作授课、开设讲座等列入教学计划,打造一批内容鲜活、贴近实践、学生喜爱的品牌课程。

最后是管理制度的创新。在管理机制体制上,建立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管理机制,凸显人才培养的社会效益。协调在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与服务等方面产生的问题,实现管理机制体制的创新。在实现超高清技术理念、技术手段与创意内容的有机融合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创作出与新技术载体相匹配的影视创意内容与形式,引导学生创作出反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果和广东文化强省风范的超高清影视作品。

本教学改革将聚焦在影视创作及理论类的课程建设。在课程准备阶段,本教育改革将进行前期的超高清技术与应用课程团队建设,扩充师资团队,建立超高清影视创作教学团队。同时,进行课程设置的前期调研,进行知识更新,面向专业教师进行超高清技术理念和观念教育,派遣教师去超高清企业内部观摩学习,增强教师的4K超高清制作与内容研发能力。

在课程设置方面,本教学改革将围绕两个层面进行设计:一是开设“超高清技术内容创新生产”课程;二是为已有的课程体系增加超高清模块。在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探索、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本改革将融合华为、中科、大洋等业界知名高清技术制作厂商,协同研发4K超高清内容的制作生产,挖掘新的众创模式。

首先是新开设“超高清技术内容创新生产”课程。“超高清技术内容创新生产”是针对超高清影视技术运用和产业发展要求的一门创新课程。课程将从超高清科技发展入手,强化超高清思维和观念的指挥棒作用;系统讲授超高清技术的内容研发技巧与创意方式。本课程将采用工作坊和前沿讲座形式,邀请华为或松下等知名厂商,依托本學院“超高清电视产业发展与应用基地”的平台优势,与厂商共建实验室,从厂商处获取设备支持,并将本课程的成果通过超高清影视作品的形式来呈现。

其次是为制作课程增加“超高清技术创作与内容研发”模块。在“电视摄像艺术”“影视后期制作”等课程中增加“超高清技术创作与内容研发”模块,强化对超高清技术核心技术的全面掌握。在实践课程上,本课程将率先采用超高清技术制作的行业标准,运用超高清设备进行教学示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教师方面,本课程体系将邀请业界一线的超高清技术制作导师、电视台或影视剧一线创作人员,针对前期制作中的超高清摄影摄像、航拍和声音采录、后期制作中的剪辑、调色、音频处理进行实践教学,同时打造超高清创意工作坊,在学生中孵化出有代表性的4K超高清作品。

最后是知名4K公司/厂商制作流程实践实验课程改革。在本改革的方案中,课程将采用校企协同合作模式,不仅将学生作品推广至企业,更与知名的4K厂商进行深度合作,在课程体系进行时,推荐学生进入知名的行业公司、厂商或剧组观摩实习,以此促进学生就业。借助知名4K公司/厂商的最新技术标准和行业资讯,迅速将学生的课堂所学与业界实践对接,搭建课堂教学与产业实践之间的桥梁。

在实践目标和效果的评定上,本教学改革主要有以下诉求:其一,在影视创作引导方法与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上,整合学科专业创新资源,革新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资源体系;其二,在培训的期间,协同行业技术厂商指导学生创作实践,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超高清技术水平和解决具体问题、完成创作构想的能力;其三在学校课堂之中,通过举办超高清影视技术系列讲座,在影视创作类课程中加入超高清技术观念的视角,邀请知名影视技术专家和媒体人授课,将行业技术前沿实践融入影视创作教学中,使学生形成超高清思维,提升动手能力。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考核与测评,让学生根据专业,针对超高清创作与制作撰写专题论文,以进行改革成果总结。本教学改革不仅适用于戏剧与影视类专业学生,也适用于其他开设相关专业课程的院校与专业。目前,本改革计划首先针对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校企协同实验班等专业班级开设试点,通过不断地观测和修正完善课程体系,随后推广并拓展至其他专业领域的学生。

结语

广东省政府提出,打造全国超高清试点是一项颇有远见的战略,此举不仅能够提升观众和消费者的审美体验,更将带动超高清技术乃至产业升级:通过超高清的普及带动下游制造业生产超高清液晶面板,并带动上游的超高清内容制作与创作,逐步拓展广东全省超高清覆盖,使广东省成为全国第一个超高清示范区。

产业模式的更新呼唤教育创新。在超高清时代,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超高清影视创作思维,较强的技术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才能与时俱进地与业界接轨,适应粤港澳大湾区超高清产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通过和传媒行业的合作,播出学生作品,扩大教学改革成果的影响范围,培养粤港澳大湾区超高清产业战略的亟须人才,使学生具备引领超高清时代潮流的技术制作能力、内容创意能力与执行生产能力,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地方经济的发展。

2020年,由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影视行业互联网转型的步伐加速,也势必进一步使超高清技术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加快转型的步伐。本教学改革将继续遵循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课程导向把关、学科交叉融合、现代科技运用原则,修订完善戏剧与影视学科课程体系,提升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时代性、针对性,为广东省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与科技发展提供后备力量。

本文系2020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形象的电影传播策略研究》(批准号:GD20CYS0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注释:

[1]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推动广东省4K超高清电视应用与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网站,http://www.gd.gov.cn/gkmlpt/content/0/146/post_146802.html#7,2020年7月8日。

[2] 广东省广播电视局:《广东省推进4K/8K超高清视频产业建设》,国家广播电视局官网,http://www.nrta.gov.cn/art/2019/9/17/art_114_47499.html,2020年7月10日。

[3] 科技部:《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xinwen/2019-08/27/content_5424912.html,2020年7月5日。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Android的一键智能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