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思政探索

2021-08-06 05:48楼天灵卢培苗叶剑尔叶丹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25期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程思政

楼天灵 卢培苗 叶剑尔 叶丹玲

[摘 要] 在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正在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展开;同时,课程思政也在近几年成为各大高校对专业课课程建设的要求。在专业课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越来越成熟的基础上,如何将课程思政巧妙地融入专业课程,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贯穿大学生的整个学习体系,是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以“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为例,初步探索和实践了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为载体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和评价的方法,为推动其他专业课课程思政在新教学模式下顺利开展建立模板。

[关键词] 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食品微生物学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项目(XJJK2020005)

[作者简介] 楼天灵(1985—),女,浙江宁波人,硕士,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制药工程学院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职业教育课堂改革研究;卢培苗(1972—),女,浙江宁波人,学士,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制药工程学院讲师,学院党总支书记,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研究;叶剑尔(1979—),女,浙江宁波人,硕士,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制药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微生物学课程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5-0185-04   [收稿日期] 2021-04-24

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指出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意味着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扩展到全部课程。在2017年,课程思政理念被纳入《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此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更是在全国高校掀起了课程思政的改革大潮[2]。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改革机遇,尤其在2020年的疫情期间,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更是掀起了“全民网课潮”,也进一步推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发展。我校“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正是在这次教学改革大潮中,成功实践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程思政是我们在此基础上的又一次改革实践。本文将以“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为例,将课程思政建立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专业课教学进行思政教学。

一、“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目标重构

课程目标规定了学生在学习课程后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可以说是指导整个教学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因此,要实施课程思政,首先就要重构课程目标,形成专业目标与思政目标相统一的新课程目标。

课程专业目标仍延续传统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而课程思政目标是基于课程思政的新事物。课程思政并非简单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纳入专业课程中,而是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延伸出有关个人价值取向、职业道德、民族情怀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其核心目标是立德树人[3,4]。

在“食品微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将追求真理、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职业道德;树立民族自豪感,实现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和关爱社会的人文精神等综合素养作为课程思政目标,从而在课程目标层面体现出明显的“思政属性”。

二、“食品微生物学”思想政治元素挖掘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与食品生产、食品储运、食品检测及食品安全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学科研究、发展和实践进程中有许多事件和人物具有良好的育人价值,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在专业教学中发挥育人作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严谨的科学精神、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一)培养家国情怀,实现文化自信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微生物学发展的经验时期,中国古人已经在农业、酿造业、免疫学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例如古籍《齐民要术》中就十分详细地描述了食醋的酿造,并指出醋坛应放于高处,远离潮湿,以防止霉菌滋生[5];在农业方面,中国古代民间早已实行瓜豆轮作。此外,免疫学的起源也在我国。唐朝时期,古代中医就开始用“人痘”预防天花,后流传至俄罗斯、英国、日本、美国等地,直至18世纪“牛痘”发明,沿用了1000多年。在现代微生物学史上,我国学者汤飞凡放弃在哈佛的研究工作,毅然决然回到祖国,在极端困难和简陋的实验条件下,为祖国生产抗战急需的抗生素、血清等,并研发了防治鼠天花、麻疹、脊髓灰质炎等疾病的疫苗,为我国微生物学、免疫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严谨治学、勇于奉献的科學精神

许多微生物学家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更有科学家愿意为了科学事业奉献一切。如我国微生物学家汤飞凡冒着失明的危险,给自己接种致病菌,成功分离出沙眼病原菌衣原体,推翻了当时流行的沙眼“细菌病原说”和“病毒病原说”[6];王二涛研究员更是在研究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关系时发现,脂肪酸才是二者间碳水化合物传递的主要形式,这推翻了传统认知并改写了教科书[7];澳大利亚医生巴里·马歇尔,为研究胃炎致病菌,不惜以身试菌,发现幽门螺杆菌。科学家的这些事迹不仅使学生扩大了视野,更是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奉献的科学精神。

(三)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在病毒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围绕新冠病毒展开学习,如2020年春节前夕,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挤高铁紧急从广州赶赴武汉,夜以继日奋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前线。“糖丸爷爷”顾方舟教授为保护婴幼儿免受脊髓灰质炎感染,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不惧生命危险,亲身进行临床试验,他发明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拯救了千千万万的儿童。无论是钟南山院士还是顾方舟教授,他们无怨无悔地为公共卫生事业无私奉献,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猜你喜欢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程思政
中高职衔接背景下《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高职英语口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实践和思考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