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内涵、意蕴与方略

2021-08-09 02:15彬彬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根本任务树人立德

彬彬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度实施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表明:在育人过程中,以教材为主体,综合利用各类课程资源,对于有效教学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同时,随着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提出,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需要寻求符合时代要求和内涵的着力点。

一、新时代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时代内涵

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務的意见》深入分析了新时代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从总体上看,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强调“要开发优质资源”“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等。可见,国家对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高度重视是一以贯之的。

华东师范大学周彬教授认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提出,不但明晰了课堂教学的育人目的,还将进一步引领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以及课堂教学资源重组。新时代的中小学教师要继承和创新已有相关经验和成果,做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积极行动者。

二、新时代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实践意蕴

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提出,不但使课程与教学的育人目标更加清晰,而且为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实践指明了方向。

1.进一步拓展教师理解、认识课程资源的广度

教师理解、认识课程资源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质量和水平。新时代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重视将学科知识内容、学科思维、学科方法等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因此,立德树人应成为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自觉意识。

对中小学教师而言,首先要深入研究并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等上位材料所体现的立德树人的理念和目标,在此基础上认真研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教材之外的各类课程资源。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从家国情怀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价值导向及品德养成等多个维度拓展课程资源的广度,凸显学科课程的思政功能。

2.进一步提高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深度

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深度,指教师选择、利用课程资源的思维深刻程度及实践高度和适切度。单纯从考试评价或教学内容出发的思考,相对于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的思考,在高度上是不一样的,后者显然要高于前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方面要求教师深入研究学科知识,寻找落实立德树人的具体着力点;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超越具体的学科知识,通过提升课堂教学目标的层次、提高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评价水平等,从育智与育人有机融合、开展项目学习、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等方面,思考和审视落实立德树人的具体举措。

3.进一步提升教师评估评判课程资源的精度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既有内在层面的教育性质量,又有外在层面的有效利用质量。教师需要从质量评估和促进的视角进行课程资源内在质量与外在质量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以整体性和发展性思维提升课程资源评估、评判的精度。在课程资源内在质量方面,可以结合拜尔(Beyer,C J.)等人通过对教育性课程材料的文本研究提炼出的三条标准(相关性、教学有用性、深度)拟订关键维度;在课程资源外在质量方面,可以参考泰勒(Tyler,R.)关于有效组织经验的标准(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拟订关键维度,评估、改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质量。

三、新时代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主要方略

1.以“教材—课程资源”形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化方略

教材使用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之间具有密切的学理关系。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从立德树人的视角深入探寻教材资源的育人意蕴,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学生实际,以教材资源为主体开发利用各类课程资源,凸显教材内容和情境素材中融入的育人素材,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等,是新时代基于“教材—课程资源”途径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化路径。东北师范大学吕立杰教授认为,“可以将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不同时期的中国文学成就以教材内容主体之一的形式贯穿始终,形成文化元素的线状呈现形态”,以此帮助学生在获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2.以“教师—课程资源”形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促进方略

立德树人视域下,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性、教育性和示范性资源。有效利用教师“四个引路人”的形象,培育和塑造立德树人的榜样资源,是新时代基于“教师—课程资源”途径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促进方略。

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积极挖掘并有效利用相关素材,把握关键教学内容与环节,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3.以“学生—课程资源”形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培育方略

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教师和学生身上主体化的资源,促进课程资源与学生经验的转化和动态整合,是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培育方略。

立德树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主体化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优化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东北师范大学吕立杰教授等人的相关研究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立德树人,将培育点引向学生的感悟、情感体验与思维发展等具有深远意义的层面。

中小学教师应结合相关学科特征,挖掘立德树人的课程资源,如反映知识起源的课程资源,蕴含学科思想、学科思维的课程资源,体现学科知识对学生实际生活的意义及对自然与社会发展的意义方面的课程资源等,多维度、多层次地利用这些资源,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全面发展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学院教育学院)

[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立德树人视域下教师‘四个引路人的理论意蕴及实践路径研究”(NJSY19356)、呼伦贝尔学院博士基金项目(2019BS04)、呼伦贝尔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后期资助项目(2021HQPT011,2021HQPT144,2021HXPT009)、呼伦贝尔学院学科建设专项(2021XKPT031)的研究成果]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拥有立德树人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眼光、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的方法和能力,以及广泛发掘其他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行动,为课堂教学引入更加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基。本期,我们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键、多样化课程资源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及自主开发课程对提升学生素养的作用等角度,阐述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前沿视角与实践策略。

猜你喜欢
根本任务树人立德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振兴发展是老区根本任务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