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笃行中创新

2021-08-09 02:15吴锋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资源库学情学校

“生本教学固然是成熟的教学理念,但绝不意味着我们只能循规蹈矩、墨守成规。要让生本教学行稳致远,必须在笃行生本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生本教学方式。经过六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对生本教学进行了多维创新:生本教学必须从‘根抓起,这个‘根不仅是教材、知识,更是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接受状况、理解能力;教师备课,备学情要先于备教材;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生本教学与分层教学、特长教学有机结合;开发生本云课堂资源库,让学习突破时空限制;不但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还要适时把讲台让给学生;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在某些方面或教学环节,可以大胆地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

这段话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第十九中学校长蒋文荣在该校经过六年的实践与探索后,对生本教学理念创新的解读。

实践呼唤理论,理论指导实践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第十九中学(以下简称“十九中”)的前身是铁路子弟中学,是一所包括初中和高中的普通完全中学,按照桂林市相关政策,学校只能从全市四类生源中招生;又兼学校地处桂林市城乡接合部,农村留守学生居多,家庭教育缺失;特别是高中部学生,因为学习难度增大,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听不懂,进而产生厌学情绪。这些因素导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长期徘徊不前。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十九中领导没有从客观上找原因,而是从主观上进行反思:把生源质量不高的教育对象的综合能力提升起来,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学校教育是主阵地,家庭教育起辅助作用,学校要加大教育力度,给学生以家的温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短板;学生厌学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课堂教学是主要原因。试想,学生处在“一言堂”“填鸭式”“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怎会有主动学习的兴趣呢?又怎会有积极学习的热情呢?

2016年,十九中邀请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为学校把脉问诊。郭教授针对学校生源和教学实际,从宏观上给学校开具了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良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指导思想,以“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不教而教”为课堂教学旨归,全面实现由“师本教学”“本本教学”向“生本教学”的转变,坚决杜绝“一言堂”“填鸭式”“满堂灌”现象,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切实把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郭思乐教授不仅从宏观上进行了方向性指导,而且依据学情、校情,在微观上也给予了细化建议:以“五让”“五不”为课堂教学原则,“五让”即文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疑点让学生议、方法让学生说、规律让学生找;“五不”即学生能看懂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点明,学生能探究的,教师不点拨,学生能做到的,教师不示范,学生能说到的,教师不说话。“五让”“五不”的课堂教学原则完美地诠释了生本课堂教学理念。

实践已经证明,也将不断证明:教学理念只有根植于课堂实践这片土壤中,才能焕发其鲜活的生命力,也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经过一年的生本教学实践,在十九中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课堂学习形式逐渐多元,厌学情绪得到遏止,学生的总体素质和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尊重个体差异,推进“生本+分层+特长”教育

任何科学理论都是在实践中完善、发展的,生本教学理念也是如此。十九中全体师生并没有墨守生本教学的成规,而是在笃行郭思乐生本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生本课堂模式,不断创新生本教学艺术,不断完善生本教学理念。

正如郭思乐教授所说:“生本教学的核心是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这个核心犹如大树之根,根深方可叶茂,根固才能枝繁。”十九中师生在笃行生本教学的实践中拓展了“根”的范畴:“根”不仅是教材内容和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能力,更应该是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接受状况和理解能力,即学情。脱离了学情的教学必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有鉴于此,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任一环节都必须处理好学情与教学的关系:先备好学情,再备教材;先备好学情,再设计前置性学习即导学案;先备好学情,再预设相应的教学流程;即使是设置反馈性练习,也必须在充分掌握本节课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因为对学情的高度重视,教师的教更有针对性,学生的学更有目的性,各学科的教学效果也逐渐提高了。

在综合各学科教师对学情掌握的基础上,校领导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影响学生总体成绩的重要因素,但个体差异也能表现出学生的特长和优势。于是,学校针对个体差异再次创新生本教学理念,将生本教学与分层教学、特长教學有机结合,形成独具十九中特色的“生本+分层+特长”教育理念:各班各学科根据学情,据“根”教学,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按照递减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比如高中地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为例》一课,蒋谊芳老师依据学情,要求A层学生分析荒漠化的分布、形成及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害,感悟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B层学生理解我国荒漠化的分布情况,以及荒漠化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C层学生掌握我国西北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及治理措施。这样的生本分层教学,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从课堂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热情。

生本教学强调尊重学生,十九中在充分掌握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特长等学情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分别设置了艺术班、舞蹈班、声乐班、体育班和书法班,并积极向上级申请配备相应的专职教师。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现已配足配齐体、音、美、舞、书法等学科专职教师,仅在编书法专职教师就有3名。以生为本,才能尊重学生选择。尊重学生选择,也就为学生拓宽了通往成功的道路。近3年来,已有数十名书法班学生考入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

突破时空限制,开发生本云课堂教学资源库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为了全面落实生本教学,十九中开发了生本云课堂教学资源库。这一创新举措为十九中师生提供了突破时空限制的教、学平台。

在生本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科教师发现:学生当堂所学效果很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所学效果逐渐不佳。校领导和教导处经过分析,认为这是符合记忆规律的正常现象。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无法改变规律,但可以顺应规律。基于此,校领导决定打造生本云课堂教学资源库,努力让学生的短期记忆变为长期记忆乃至永久记忆,变课堂学习为随时随地学习。

学校要求各学科教师开展同课异构,以“一课(同一节课)两教(两次教学)三评价(评教案、评课堂、评效果)”为原则,以“前置学习—以学定教—合作探究—整合点拨—检测反馈”为教学流程,甄选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全程录像,备份到百度网盘,再上传至十九中的“微站”网络平台,每一节课都会生成一个二维码。教导处则根据年级、学科编制二维码目录,分发到各班级,各班级可根据需要在教室里点击二维码集体学习,也可以通过网络终端自主扫码学习。经过三年的录制,十九中已经完成391节优秀课堂教学案例的上传,学生累计扫码万余次。

温故才能让学生知新,反思则可促进教师成长。生本云课堂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不仅让学生可以跨时空学习、温习,把即时学习效果转化为长期学习效果,从温故中发现新知,而且,也让授课教师能从教学案例中反思教学,优化教学设计。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从生本云课堂资源库中能够看到自己和其他学生的表现,在客观上也促进了学生见不足而内自省的反思心和见贤思齐的进取心,更加努力学习,更加努力完善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

在采访中,蒋文荣校长满怀豪情地憧憬着生本云课堂教学资源库的前景:“我们现在的生本云课堂教学资源库建设还局限于本校和部分兄弟学校,假以时日,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打造出2.0版、3.0版,争取让我们的生本云课堂教学资源库为全市、全自治区乃至全国的师生服务。”

把课堂还给学生,更要适时把讲台让给学生

“同学们,我认为《师说》这篇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使作者的观点更为突出。具体如下:1.因果论证,第一段中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紧承上文,用一‘是故表明前后因果关系,第三段中的师生关系也是因果论证的结论,也有‘是故标志;2.对比论证,文章分别将‘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对比,强化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这个分论点;3.举例论证,文章列举了孔子拜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的事例,极具说服力;4.引用论证,文章引用了孔子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这个引用既典型,又权威。还有同学能补充吗?”

这段话是记者实录文雯老师执教的《师说》一课的教学片段。当然,这段话不是教师课堂所授,而是一名学生走上讲台所讲。从这个教学实录中,记者深切体会到十九中“不仅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还要适时把讲台让给学生”的内涵和意义,也切实体会到蒋文荣校长所倡导的“生本教学理念的创新,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必须落实到课堂中去,要在实践中完善、优化、创新”的深意。

当记者问及学生走上讲台讲课的原因时,十九中分管教学的姚培鉴副校长这样解释:“生本教学要发展,要完善,必须不断创新。我们认为,只要有利于生本教学,任何方式都应该尝试;只要有利于以生为本,我们都应该创新。生本教学的要件是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因为学生的思维活跃,往往能想教师所未想,虑教师所未虑,所以,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讲的,教师就不必讲;能让学生解决的,教师就不必越俎代庖。如此,才能体现生本教学的真谛,才能不断创新生本教学理念,也才能让生本教学行稳致远。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動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适时把讲台让给学生,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和思维创新。”

六年的实践与尝试,六年的坚守与奋进,六年的探索与创新,让十九中及其师生收获颇丰:2016级学生莫芳芳以中考时的三等成绩入校,以考入211名校的成绩毕业;学校13名教师执教的课被评为教育部“一师一优课”;黄幸灵老师执教的Wildlife Protection一课于2019年12月17日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收录;校长蒋文荣多次被桂林教科院聘请作专题报告;自2016年起,学校已经连续5年被评为“桂林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先进学校”;2021年,学校成功入列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高中立项学校。

采访结束,记者遥望着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桂林之山,俯视着那雍容平静的漓江之水,浮想联翩:十九中的生本教学创新不正像那桂林之山一样拔地而起、别出心裁吗?不也正像那漓江之水一样稳健从容地奔向远方吗?

责任编辑  吴锋

猜你喜欢
资源库学情学校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贵州●石斛种质资源库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福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以福建基础教育网资源库为例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