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优化策略

2021-08-10 12:54谢果珍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现状信息技术

谢果珍

[摘   要]文章根据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之间的基础差异大等教学之困,分析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提出优化教学的策略:突出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自信心;打造“有趣、有得、有思”的课堂;以“项目任务+共同目标”构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明确“探究生疑—交流讨论—深度析疑—释疑”步骤,突破重难点,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1-0026-02

新课程的理念是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拓展思维。

对照新课程的要求,现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效果令人担忧。

一、教学之困

(一)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一些学生很希望能来电脑室上课,但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上网、玩游戏、聊天等。

(二)学生之间的基础差异大

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遗忘速度很快,甚至对本应该理解、掌握的知识点毫无印象。部分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面非常窄,综合应用能力差。

二、问题的主要成因

首先,过于“宽松”的课堂导致学生不端正的学习态度。部分农村初中学校不重视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在“宽松”的环境下,一些教师没有认真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甚至放任自流,因此课堂教学质量低下,信息技术课堂形同虚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所习,无所得,无所获,学习基础差。久而久之,学生会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玩一玩就过了,学习态度不端正。

其次,信息技术课程是每周1个课时,两节课间隔一个星期,时间很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遗忘率高。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的传授,没有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进一步拓展,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和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难以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再次,在加快城乡结合的背景下,笔者所在学校落实积分入学政策,生源地分散,很多學生直接从外省迁来就读。由于各地的教材、教学目标存在差异,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三、优化教学的意义

优化教学有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助共进的精神;培养学生的信息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四、优化教学的策略

(一)突出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自信心

采用说教的方式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收效甚微的,一定要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自己学习生活的作用和重要性。首先,将前沿科技、生活实例引入课堂,突出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习生活的紧密联系。然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开发教学资源并引入课堂,让学生体验到信息技术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帮助。最后,增强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和自信心,让学生明确自己是有能力、有必要掌握好信息技术知识的。

(二)打造“有趣、有得、有思”的课堂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创造性地开发教学资源,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学习生活中,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造“有趣、有得、有思”的课堂。

(三)以“项目任务+共同目标”构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

1.合理分组。分组时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每组成员控制在4~6人,每个小组设立组长。教师要对小组长和成员进行培训,明确每一成员都是小组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组长和各组员的职责,组内要形成互相尊重、民主、共享的氛围,尊重组员的观点,积极讨论,安静倾听,争辩有序。成员之间应共享共议,认识到他人的优势,形成和谐氛围和共同愿景。为实现共同的目标,每一组员都要发挥各自的优势与智慧,分工明确,合作交流,共同成长。

2.以主题项目作为共同的学习任务。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符合学情的项目主题。为实现共同目标,学生会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创作。在学习中,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将知识“外化”迁移。教师应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与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等。

主题项目的设计原则:知识点和技能应该在教学目标范围之内,选取学生熟悉、感兴趣的主题。任务量要根据教学目标来定,并结合学生心理、知识面、生活经验等。先组织小组成员设计学习任务,最后师生共同确定。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设计想法及设计理念。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给予引导或帮助。

例如,在“图文排版——Word”教学中,笔者结合学校文化艺术节的安排,选定以学校50周年大庆为主题,师生共同确定项目小主题、内容和要求(如表1所示)。在这过程中,师生共同制定学习任务,学生对任务非常明确。通过完成任务,学生明白了:只有小组所有成员拧成一股绳,团结合作,分工明确,才能完胜;只有充分交流,集众成员的智慧,才能让作品有新意、高质量。通过参与主题项目,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除了课堂之外,学生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后的合作交流进行学习与创作。

(四)明确“探究生疑—交流讨论—深度析疑—释疑”步骤,突破重难点,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一定要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深入思考,讨论分析,解决疑难,内化形成正确的观点,才能发展思维。

1.确保“探究生疑”的时间。学生自学探究,会遇到困难,教师要预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渠道深入分析。

2.保障交流讨论的质量,提取核心难题。“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难问题,小组交流讨论,各抒己见,辨析疑难点,进一步深化重难点。通过小组分享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组内共议,加深学生对知识重点和难点的理解,提取核心難题。

3.精心创设情境,深度析疑,突破核心难题。组内讨论分析之后,也许还存在没能解决的难题。教师将难题汇总归类,引出更有思考价值的核心问题,充分创设情境,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解决疑难问题,突破难点。例如,在“图像合成”课堂教学中,对“蒙板”的理解是重难点之处,学生的疑惑很多:“蒙板”是如何起遮挡作用的,原理是什么?如何运用“蒙板”进行创作设计?“蒙板”与“橡皮擦”工具的区别是什么?……教师要提取最为核心的问题:“蒙板”的原理和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教具,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蒙板”的原理、“蒙板”的遮挡作用,通过实物教具,让学生理解在设计创作中如何利用“蒙板”。

4.综合实践,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之后,如何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如何才能学以致用,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如何才能培养创新能力?这需要学生开展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学生才能更好地融会贯通,提高综合能力和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刻不容缓。教师要运用正确、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拓展思维,学以致用,增强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任友群,李锋,王吉庆.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开发[J].课程·教材·教法,2016(7):56-61+9.

[2]  廖琦.初论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J].读与写(中旬),2016(10):337.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现状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