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2+2>4”帮扶模式初探

2021-08-10 12:54陈明炽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奖惩制度师傅学困生

陈明炽

[摘   要]随着初中数学知识内容难度的逐渐增大,有的初中学校数学学困生的数量逐渐增多,特别是农村初中,这成为制约其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研究初中数学“2+2>4”帮扶模式,探究该模式在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中的作用,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希望可以为减少班级学生数学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2+2>4”帮扶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1-0031-03

一、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课标中还提到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

然而在地理位置偏远的农村乡镇中学,有“数学学困生”这么一个群体,再加上初中数学学习内容难度较大,数学学困生的数量略有增加。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镇中学,大多数学生成绩并不太好。乡镇学校的学生多来自农村或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成绩参差不齐。学习成绩好或者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大多进了城市里的学校就读,留下的是家里贫困或学习较差的学生。学生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出现了两极分化。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笔者通过采用初中数学“2+2>4”帮扶模式开展实践研究,找出初中数学“2+2>4”帮扶模式的实施策略,以改变数学学困生成绩较差的现状,让学生全面发展,尽量解决两极分化的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发现问题,提出完善的建议,给在中学数学一线工作的教师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二、初中数学“2+2>4”帮扶模式

1.确立“2+2>4”帮扶小组

要科学合理地分配各小组的人数,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让每个成员都能展示自身独特的问题思考角度和方法,并形成一种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合作精神。

“2+2>4”帮扶小组以四人为一组,其中有两个师傅、两个徒弟,同时在两个师傅中确定一个为组长,全面负责本帮扶小组的学习,在帮扶小组内进行一对一辅导、一对多辅导等多种形式的帮扶,实现帮扶模式的效益最大化。如何选拔与确定师傅则基于考试成绩和责任心。第一,师傅需要具备较强的数学能力,挑选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第二,师傅需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如实开展帮扶,不能走形式或者是不按要求完成教师安排的工作。

2.制定“2+2>4”帮扶时间

班级成立“2+2>4”帮扶小组后,需要规定帮扶时间,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进去,选取的时段与规定的时间要合理,而且时间不宜太长,时间太长反而效果不好、效率不高。

笔者所在班级安排在每天晚修前的20分钟开展帮扶,因为经过白天一天的学习,有一些学生对当天学的知识可能会出现疑惑,此时安排师傅为徒弟解惑,更有利于晚修时完成作业。解决当天的疑问,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这样可以解决学困生数学学习中越积越多的问题,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落实一周一检测

学校教育测试主要包括日常教学检测、阶段性的诊断测试以及选拔淘汰性质的升学考试。这三种测试的功能和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日常教学检测的主要功能是检测一段时间内,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果,同时为后续的教学指明方向。测试的结果主要用于评价此段时间内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由于测试的内容局限于此阶段内的学习内容,测试的时间、形式和难易度可取决于这些内容的特点。

教师要坚持落实周测。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2+2>4”的帮扶模式,落实每周一检测。现笔者是规定每周周五最后一节课进行统一线上测验,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一份满分为100分的小测试卷,通过测验了解学生这段时间内采用“2+2>4”帮扶模式的效果,根据测验的成绩做出反馈,进一步调整模式。

4.制定“2+2>4”帮扶模式的奖惩制度

动机是指促使个体活动朝着一个方向前进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则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动力,一个学生是否能自学,学习的态度、积极性等都与学习动机有关。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做法是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奖惩制度一方面可以使优秀的学生、优秀的帮扶小组得到奖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热情;另一方面对待退步的学生和帮扶小组起到提醒与促进作用,让他们进一步提醒自己在往后的学习当中要更加努力,争取下一次不再受到惩罚而是获得奖励。教师可通过实施“2+2>4”帮扶模式的奖惩制度形成班级内的良好竞争,营造班级小组或学生争做领头羊的学习氛围。

5.阶段诊断,及时调整

笔者将一个周期定为一个月,经过一个月的线上学习后,对每一个帮扶小组的情况进行诊断,以镇、区组织的质量检测作为考核标准,发现在实施“2+2>4”帮扶模式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周测与统考的成绩,更进一步分析该模式的实效,同时也通过个别访谈,走进学生的学习圈子,从他们的反馈中了解该模式存在的问题。

进行阶段诊断,目的在于根据学生的成绩定期更换师傅,实现最优化配置,动态调整小组成员,不能一成不变,以尽可能地发挥该模式的最大作用。

三、“2+2>4”幫扶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1.“2+2>4”帮扶模式所取得的成效

线上学习已经开展接近两个月,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实施该模式后,学生的成绩有所提升,部分优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2.“2+2>4”帮扶模式动态调整实现最优配置

根据以上的周测成绩反馈可知,有一些组别的组长退步明显,不适宜再担任组长一职。这便需要教师重新调整分组。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全部组员重新分配,组成新的“2+2>4”帮扶小组;二是在原来帮扶小组的基础上重新调整师傅和徒弟,把原来是徒弟,但进步大、表现好的学生提拔为本组的师傅。笔者进行了及时调整,尽可能实现“2+2>4”帮扶模式的最优配置,发挥该模式的最大作用。

3.明确“2+2>4”帮扶模式的运作与奖惩制度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性运作,并通过阶段性诊断,笔者发现了原模式设计中的问题。笔者及时解决了问题,明确了“2+2>4”帮扶模式的运作,为学生进一步细化了帮扶工作要求,落实了每一项细节。

在选用“2+2>4”帮扶模式的过程中,笔者进一步明确了奖惩制度,细化了每一项内容,以切实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有根有据、可操作。

四、“2+2>4”帮扶模式存在的问题

1.讨论的内容与学习无关

笔者安排帮扶的时间是每天晚修前的20分钟,在这段帮扶时间里,有部分小组讨论的内容有时可能与学习无关,有的学生趁机聊天,没有把帮扶落到实处,部分学生的自觉性不够。这个问题也是目前“2+2>4”帮扶模式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2.班级小组长人数不足

笔者所在的是一所农村学校,班上学生的数学成绩也较差,很难选拔出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担任数学小组长,也难以进行大面积的精准师徒结对。所以,培养小组长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3.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不强,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没有积极参与帮扶,导致该模式发挥不了最大效能,从而对学困生本身帮助不大。还有一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较为内向,不愿意与别人交流或是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便难以真正做到帮扶小组成员全员参与。

五、总结

本文讲述“2+2>4”帮扶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阐述该模式在教学中的运作、要进一步改善的问题。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教师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例如,研究该模式的有效实施策略等。

[   参   考   文   献   ]

[1]  方龙珠.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2]  叶庆根.测试适时反馈对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和数学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3]  王娟华.教育知识与能力[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  张菲菲.“1+1”互助法转化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实验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6.

(责任编辑    黃诺依)

猜你喜欢
奖惩制度师傅学困生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论高效发挥奖惩制度的积极作用
浅谈如何做好事业单位人事劳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