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红花散对抗肿瘤药物相关静脉炎的预防效果

2021-08-12 00:56韩芳芳韩辰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1年13期
关键词:黄柏静脉炎红花

韩芳芳, 董 昀, 朱 渊, 韩辰燕

(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1. 中西医结合科, 2. 护理部, 上海, 200030)

目前中药针剂注射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1]。解毒抗癌类中药制剂对血管内膜有明显刺激,极易产生静脉炎,引起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2-4]。中药敷药法作为传统中医护理技术,主要通过将药物敷于患处或穴位达到活络经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5]。本研究根据静脉炎的中医机理,结合科室病例及用药特点,自制黄柏红花散协定方,具有清热解毒、止痛化瘀作用。尤卓尔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外用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止痒及减少渗出的作用。本研究观察黄柏红花散预防抗肿瘤药物相关静脉炎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5月—2020年12月某三甲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经外周静脉使用抗肿瘤药物的患者27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参加试验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 ① 年龄≥18岁者; ② 经病理学或影像学医生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 ③ 双上肢无外周血管病变的患者; ④ 需要经外周静脉使用抗肿瘤药物患者; ⑤ 患者沟通理解及表达能力正常。排除标准: ① 局部皮肤有皮疹者; ② 对本散剂中药成分过敏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7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90例。患者年龄(57.50±17.50)岁,一半以上患者均有家属陪同,化疗次数以3~4次居多, 3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情况[n(%)]

1.2 方法

选用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生产的一次性使用精细输液皮条,所有患者均采用同一批号静脉留置针,留置针放置时间为2 d/次。3组患者遵医嘱均使用抗肿瘤药物,参芪250 mL联合康莱特100 mL静脉滴注, 7 d为一个疗程,输注时间约3~5 h。所有静脉穿刺的操作均由课题组工作年限5年以上的2名培训护士完成,穿刺部位均选择双上肢。所有患者给药结束后予以中药制剂进行干预。

A组采用黄柏红花散湿敷注射静脉部位。黄柏红花散由黄柏12 g、红花3 g、制大黄9 g、白芷12 g、甘草5 g组成,由中药房将上述中药研磨成粉溶于热水中,调成浆糊状后用纱布包裹。静脉注射中药抗肿瘤制剂当天开始湿敷,注射前20 min静脉湿敷药物15 min, 静脉滴注药物结束后再湿敷15 min, 2次/d, 7 d为1个疗程,药物湿敷温度应低于42 ℃, 以免烫伤。

B组采用尤卓尔软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10 g/支)外涂。静脉注射中药抗肿瘤制剂当天注射结束后涂抹尤卓尔药膏1次,涂抹范围为穿刺点上方静脉走向5 cm, 涂抹适量,按摩直至药膏吸收, 2次/d, 共涂抹7 d。

C组采用尤卓尔软膏外涂联合黄柏红花散湿敷。静脉注射中药抗肿瘤制剂当天,注射前20 min静脉湿敷黄柏红花散15 min, 静脉滴注药物结束后湿敷黄柏红花散15 min, 每日湿敷2次,每次15 min, 湿敷结束后按静脉走向穿刺点上方5 cm范围涂适量尤卓尔药膏,共涂抹和湿敷7 d。药物湿敷温度应低于42 ℃, 以免烫伤。

1.3 评价标准

静脉炎判定标准: 采用美国静脉输液协会(INC)静脉炎分级标准[6]进行评定。静脉炎共分为 5 级, 0级为无症状; 1级为输液部位发红; 2级为输液部位发红、水肿; 3级为输液部位发红、水肿,条索状静脉形成; 4级为输液部位发红、水肿,条索状静脉形成,有脓液渗出。≥1级即被视为发生静脉炎。疼痛判定标准: 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分[7]评估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 1~3分为轻度疼痛,睡眠不受影响; >3~6分为中度疼痛; >6~10分为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痛醒; >10分为剧痛。比较3组静脉炎发生率、疼痛程度及静脉炎发生的时点。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分类变量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计数资料采用方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3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比较

C组静脉炎总发生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A组和B组静脉炎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n(%)]

2.2 3组静脉炎发生时点比较

静脉注射过程中, A组20例患者出现静脉炎, B组26例, C组10例。随着用药时间的推移, 3组发生静脉炎的时间均为用药3 d后,其中A组和B组第4天开始出现静脉炎, C组第5天开始出现静脉炎, C组开始出现静脉炎的时间比A组和B组晚1 d。见表3。

表3 3组静脉炎发生时点比较[n(%)]

2.3 3组静脉炎疼痛程度比较

A组和B组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疼痛发生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3组静脉炎疼痛程度比较[n(%)]

3 讨 论

本研究中,康莱特、参芪联合常用于治疗食管癌。康莱特pH值为4.8~6.8, 渗透压为350 mosmol/kg, 主要不良表现为皮疹、过敏性反应、静脉炎,胸闷、胸痛、心悸、头晕较少见。研究[8]显示,康莱特能提高食管癌患者治疗效果,有效减轻癌性疼痛,缓解进食障碍。研究[9]还发现,康莱特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参芪扶正注射液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抗肿瘤中药制剂,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效果,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0], pH值为4.5~6.5, 渗透压为280~320 mosmol/kg, 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但由于正常人体血浆pH值7.35~7.45, 等渗压为285 mosmol/kg, 因此临床上这2种抗肿瘤药物的渗透压高,输液不溶性微粒大,发生血管栓塞、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概率升高,直接影响患者外周血管静脉炎的发生[11]。此外,抗肿瘤药物对血管的作用时间越长, pH值过酸或过碱对静脉炎的发生率也会呈正相关。

中医学认为,静脉炎以湿热蕴结、瘀血阻滞为病机。肝气郁结、肝失疏泄、脾失运化、湿热之邪易侵肝脾经,留滞经脉后发病[12]。因此临床治疗静脉炎多选择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行气止痛作用的药物。中医外治方法很多,如中药外敷法、艾灸法、针刺法等[13]。临床上经常将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止痛中药药物外敷以预防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发生[14]。因此,多数治疗周期为7 d的患者输注抗肿瘤药物应选择经外周静脉穿刺。简单的涂抹加湿敷法成为预防静脉炎的首选方式之一,临床采用尤卓尔联合黄柏红花散外敷取得了较好效果,明显降低了抗肿瘤药物相关静脉炎的发生率。

自制协定方黄柏红花散由黄柏、红花、制大黄、白芷、甘草组成。黄柏能清热解毒、燥湿泻火、消肿祛腐。小檗碱是黄柏的主要生物碱成分,具有抑菌、抗炎等药理活性[15]。红花味辛、温,可活血通经、化瘀止痛[16]。红花甘草散治疗注射引起的静脉炎效果显著。大黄与甘草配伍能够起到止痛、清热、解毒排脓的效果[17]。白芷具有抗炎、镇痛、抗菌、抗肿瘤、舒张血管、抗过敏等多种药理作用[18], 临床中多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具有药理活性和极高的药用价值,常用于各类炎症、溃疡病及皮肤疾病的治疗。甘草是中医临床各科中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炎、调节免疫等药理作用[19]。本研究经过1年多的临床实践发现,使用抗肿瘤中药制剂静滴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静脉炎,可能与本研究纳入患者大多联合应用康莱特和参芪静脉用药有关[20-21]。

本研究发现,随着用药时间的推移,3组发生静脉炎的时间均为用药3 d后,其中A组和B组第4天开始出现静脉炎, C组第5天开始出现静脉炎, C组开始出现静脉炎的时间比A组和B组晚1 d。A组和B组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疼痛发生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证明联合用药的效果优于单一用药,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研究表明,黄柏红花散湿敷联合尤卓尔外涂能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炎发生时点也晚于单一湿敷和药膏外涂。同时,联合用药能减轻患者发生静脉炎时的疼痛感,利于患者配合医生治疗。

猜你喜欢
黄柏静脉炎红花
基于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的关黄柏及川黄柏差异性研究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甬优1540再生栽培留桩高度试验总结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美丽的黄柏山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