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对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

2021-08-13 07:41宋海英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江苏常州213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4期
关键词:准确度血流新生儿

宋海英 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江苏 常州 213000)

内容提要:目的:研究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TTP)对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血流感染(BSI)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血培养分离菌为CoNS的新生儿病例共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CoNS感染组46例,CoNS污染组54例。对比两组的TTP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图,确定TTP对CoNS BSI或CoNS污染的诊断的最佳分界值,评价其在CoNS BSI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与污染组病例的TTP分别为(19.71±7.37)h与(24.95±11.89)h,两组TTP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94,P=0.011);100例血培养阳性病例中最佳临界值为17.67h,曲线下面积0.74,灵敏度71.00%,特异度85.10%,准确度中等。结论:TTP在新生儿CoNS血流感染诊断中准确度为中等,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作为一种CoNS血流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

血流感染(Blood Stream Infection,BSI)是住院患者死亡原因中最常见的一种,现有医疗水平下血培养是诊断该疾病的金标准,但由于血培养较容易被污染而对临床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1-4]。CoNS在人类的皮肤表面定制,其虽然是正常菌群,但能够导致住院患者发生BSI,同时其也可能作为污染菌而直接对BSI的诊断造成误诊[5]。对于住院患者的临床诊疗,有效准确地鉴别血培养结果阳性是因CoNS血流感染还是污染非常重要,尤其对于新生儿患者而言意义更加重大。现今国内外对TTP在成人CoNS BSI的诊断中研究较多,但在新生儿以及儿童患者群体中的相关研究数量仍不足,研究仍不够充分[6,7]。新生儿与普通患者不同,其具有独特的特殊性,其采血量与采血工具均不同于成人,因此本研究对本院CoNS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进行一回顾性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本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血培养分离菌为CoNS的新生儿患者合计100例纳入研究,同时对分离器其他菌群的新生儿予以排除。收集患儿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基础病、心率、体温、血压、白细胞计数等与本次研究相关的资料。

1.2 判断标准

参照参考文献[8]中所述判断方法进行血流感染与污染的鉴别判断。

1.3 方法

1.3.1 标本采集与血培养。将采集好的1~3mL患儿外周血注射到血培养瓶中,在规定时间内将培养瓶送至本院微生物室进行相关检查。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型号为BACTEC 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送检标本的培养,设定孵育温度为35°C,共孵育5d,仪器自动记录TTP值。

1.3.2 血培养病原菌的鉴别。当培养仪器发出警报信号时,将涂片革兰染色后放于显微镜下观察,并将其正确接种至血平板、中国蓝平板与沙保若平板进行培养,待菌落形成后分离出单个菌落,以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型号为VETAK-2的全自动微生物鉴别仪进行病原菌的鉴别与药敏试验。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中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计算血流感染组与污染TTP之间的差异,当双侧P<0.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依据数据绘制ROC曲线评价TTP水平对BSI与污染的鉴别效能,灵敏度以及特意度。当AUC>0.9时认为准确度高,0.7~0.9时认为准确度中等,0.5~0.7时认为准确度低。

2.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100例新生儿,其中CoNS感染组46例,CoNS污染组54例。感染组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16.59±4.3)d,污染组男性33例,女性21例,年龄(17.03±4.58)d。两组患儿在性别与年龄差异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CoNS血培养血流感染与污染的阳性报警时间差异

在100例新生儿病例中,血流感染组46例,污染组54例,两组的TTP分别为(19.71±7.37)h与(24.95±11.89)h,两组TTP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94,P=0.011)。

2.3 鉴别诊断

绘制ROC曲线进行数据分析可知,在100例血培养阳性病例中最佳临界值为17.67h,曲线下面积0.74,灵敏度71.00%,特异度为85.10%,准确度为中等,见图1。

图1.TTP鉴别诊断新生儿BSI与污染的ROC曲线图

3.讨论

CoNS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其能够产生独立因子并且形成自有的生物被膜,其在医院感染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卫生部2010年对全国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显示,CoNS是我国血培养中最常见的细菌,占比为36.2%[9]。该病菌在人体皮肤、黏膜等正常组织的表明广泛存在,因此在进行血样采集的过程中极易出现血标本污染情况,且血培养污染在临床十分常见,污染率在不同医院的血培养报告中不尽相同[10,11]。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须关注血培养中CoNS为感染菌与污染菌的鉴别问题。

阳性报警时间<48h以及多次血培养结果呈现阳性[12]是实验室判断患者菌血症的主要标准,但上述两个标准仍不完全准确。受到患者接受程度以及临床医生送检习惯的影响,双(多)瓶培养临床实际中较难实现。但现有报道[13]提示CoNS感染与污染组间的TTP存在差异,本研究显示感染组与污染组在年龄、性别、病区分布等方面差异无统计意义,但TTP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组与污染组两组的TTP分别为(19.71±7.37)h与(24.95±11.89)h,污染组的TTP明显晚于感染组。TTP与血培养瓶中的细菌浓度相关,细菌浓度越高则阳性报警时间越短。通常来说,污染时TTP的时间要较感染时TTP时间更长,因为患儿处于血流感染状态时血液中的细菌浓度大多处于较高水平,因此一起报告阳性的时间就相对较短,相反污染菌的细菌数量不足,因此报警时间便相对延长[14]。

鉴别血流感染与污染目前仍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TTP与血培养的接种量密切相关,因此被视为鉴别BSI或者污染的重要且经济便捷的临床指标。Kassis等学者[15]在其研究中提出TTP能够较好地对BSI(TTP≤16h)与污染(TTP≥20h)进行区分,而在程宏[16]的研究中提出TTP≤12h在新生儿CoNS BSI与污染鉴别中效能较好。本研究对患儿TTP结果绘制ROC曲线发现,最佳临界值为17.67h,灵敏度为71.00%,特异度为85.10%,准确度为中等。本研究得到的诊断切点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考虑可能因地区与新生儿病例具有特殊点有关,因此未来将对不同地区、医院以及不同的患病人群开展相应的实验来进行进一步的评价与验证。

TTP在新生儿CoNS BSI的诊断中具有中等敏感度与特异性,可作为新生儿CoNS BSI的辅助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且TTP能够直接通过血培养仪中记录时间获取,简单方便又经济。同时结合患儿的临床患病特征及其他辅助性实验室指标可实现CoNS BSI的临床诊断。但由于细菌浓度与TTP存在相关性,因此培养瓶中接种量会影响结果准确性。而采血时机也可对接种量产生一定影响,血培养瓶室温长时间放置也可影响结果,因此临床工作中务必统一规范并严格遵守实验室血培养操作步骤。

猜你喜欢
准确度血流新生儿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幕墙用挂件安装准确度控制技术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动态汽车衡准确度等级的现实意义
一款基于18位ADC的高准确度三相标准表的设计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研究进展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破裂性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