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直肌鞘神经阻滞应用于儿童单孔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2021-08-13 07:41张素红李宝龙于志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儿童医院辽宁大连116012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4期
关键词:镇痛药单孔阑尾炎

张素红 李宝龙 于志源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儿童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12)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腹直肌鞘神经阻滞应用于儿童单孔腹腔镜手术患儿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50例阑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局部浸润麻醉下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给予研究组患儿腹直肌鞘神经阻滞下单孔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患儿第一次补救镇痛时间、镇痛药用量、手术时间。结果:研究组患儿的FACE疼痛评分、首次镇痛补救时间以及24h镇痛药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直肌鞘神经阻滞应用于儿童单孔腹腔镜手术患儿术后镇痛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和降低镇痛药用量,提高治疗效果。

儿童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关键期,阑尾炎作为常见的儿童急诊疾病,通常需要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1]。临床研究发现,在部分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相比于传统三孔腹腔镜手术带给患儿的疼痛感更为强烈[2]。而手术后双侧腹横肌神经阻滞起效不确切,肚脐切口疼痛仍明显;此外,手术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的镇痛效果有限,虽然操作简单,但临床效果有待改善。静脉镇痛方法则需要给予儿童阿片类药物,临床诱发儿童出现呼吸急促、恶性呕吐等不良反应[3]。为此,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50例行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阑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神经阻滞在单孔腹腔镜手术麻醉镇痛中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接受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0例阑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患者,其中研究组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介于3~8岁,平均(5±1.2)岁,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介于3~7岁,平均(5±1.1)岁。纳入标准:50例患儿均经临床诊断需行单孔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患儿家属签署神经阻滞知情书。排除标准:穿孔或坏死的阑尾炎患儿;患有麻醉药过敏史患儿以及腹部手术史患儿。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资料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局部浸润麻醉下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阑尾炎,术后给予患儿0.2mL/kg的0.33%的盐酸罗哌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给予研究组患儿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神经阻滞单孔腹腔镜手术,具体手术治疗方法为:手术前给予患儿心电图、无创血压和脉搏氧饱和度监测。采取静脉诱导的方式,行2.5mg/kg丙泊酚,0.2μg/kg舒芬太尼以及0.6mg/kg罗库溴铵,待气管插管通气后,给予患儿七氟烷1.3MAC麻醉维持,确保患儿血压以及心率控制在手术切皮前的20%范围内。为防止患儿出现术后恶心呕吐症状,术前15min行50μg/kg的昂丹司琼用药。待手术结束后,患儿取仰卧位,给予患儿碘伏消毒处理,超声引导下在患儿脐周外侧2~3cm处进行超声定位,依次可见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腹直肌、腹直肌后鞘、腹膜和肠管,腹直肌后鞘和壁腹膜形成双层结构。采用平面内技术,平行于超声束行穿刺,穿刺针针尖到达腹直肌后鞘和壁腹膜形成双层结构上后,停止穿刺。在腹直肌和腹直肌后鞘部位注入0.2mL/kg的0.33%罗哌卡因注射液。观察两组患儿的手术效果。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采用脸谱疼痛评分(FACE疼痛评分)对清醒后的患儿拔管后0h、4h、12h、24h不同时间段的疼痛程度评价,其中0分表示无疼痛,1分表示微痛,2分表示有些痛,3分表示很痛,4分表示非常疼痛,5分表示无法忍受疼痛。若患儿FACE疼痛评分超过2分,则给予患儿镇痛补救措施,即静脉输入2mg/kg盐酸曲马多,并对比两组患儿首次镇痛补救时间、住院期间镇痛药用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借助χ2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以t检测。P<0.05代表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术后不同时间段FACE疼痛评分比较

根据表1统计结果,术后0h、4h、8h研究组患儿FACE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术后短期镇痛效果研究组优于对照组。

表1.两组患儿术后不同时间段FACE疼痛评分[分,M(rang)]

2.2 两组患儿首次镇痛补救时间、24h镇痛药用量以及手术时间对比

根据表2统计结果,研究组首次镇痛补救时间、24h镇痛药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

表2.两组患儿首次镇痛补救时间、24h镇痛药用量以及手术时间对比(±s)

表2.两组患儿首次镇痛补救时间、24h镇痛药用量以及手术时间对比(±s)

?

2.3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根据相应统计结果,对照组25例患儿,术后3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2.00%;研究组25例患儿,术后1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4.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儿童阑尾炎手术较为常见,但由于患儿受制于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影响,无法对手术疼痛感进行准确的表达,引入FACE脸部疼痛评分表能够有效地对患儿手术疼痛进行评价[4,5]。通过本文的研究不难发现,术后研究组患儿0h、4h和8h的FACE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且两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儿手术首次镇痛补救时间,24h镇痛药用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儿首次镇痛补救时间以及24h镇痛药用量,且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意义。研究组手术时间相比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腹直肌鞘神经阻滞应用于儿童单孔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和降低镇痛药用量,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镇痛药单孔阑尾炎
吃镇痛药还是要听医生的
服镇痛药六误区
服用镇痛药的六大误区
Meckle憩室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5例外科治疗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左位胆囊1例报告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急性阑尾炎92例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单纯急性阑尾炎40例
单孔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初步应用(附23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