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螺旋CT联合钼靶X线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1-08-13 07:41李哲铁岭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铁岭112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4期
关键词:腋窝符合率肿块

李哲 铁岭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辽宁 铁岭 112000)

内容提要:目的:研究螺旋CT联合钼靶X线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分别开展钼靶X线摄片诊断、螺旋CT技术诊断与钼靶X线联合螺旋CT诊断方式,结合手术病理资料,分析不同诊断技术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钼靶X线与螺旋CT诊断方式,腋窝淋巴结转移与钙化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钼靶X线与螺旋CT诊断方式,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钼靶X线与螺旋CT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各有优劣,联合诊断方式可提升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诊断符合率。

乳腺癌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临床肿瘤,发病率约占全部恶性肿瘤中的10%,多发于40~60岁年龄段的绝经期女性;加强乳腺癌的早期监控,尽早给予临床治疗十分关键。目前针对乳腺癌的诊断方式主要以乳腺钼靶X线片检测与螺旋CT诊断方式为主,为探究提升乳腺癌早期诊断效果的有效方法,本次研究抽取本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针对性研究,观察不同诊断方式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分别开展钼靶X线摄片诊断、螺旋CT技术诊断与钼靶X线联合螺旋CT诊断方式,100例乳腺癌患者年龄范围:35~68岁,平均(51.25±6.88)岁;包括左侧乳腺58例、右侧乳腺42例;乳头肿块38例、乳头凹陷36例、乳头溢液26例;所有患者诊断前均无明显症状,但合并有一定程度的乳腺局部不适、隐痛或经期胀痛,均在术前给予不同诊断措施,随后利用手术病理确诊。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其他恶性肿瘤、严重凝血功能疾病及运动、认知功能障碍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钼靶X线检测

选择仪器:Philips Mammo Diagnoost型X线钼靶摄影仪,检查时间选择患者经期后5~7d,选择内外斜位或双侧乳腺轴位进行检测,指导患者将乳腺置于支架上,促使其前胸暴露,于乳房外下方放置胶片,由内上方向下方进行摄片,摄片角度维持在43~45°,投射过程中需促使乳房间隙被完全包含,从而有效降低腋下淋巴结、副乳腺或尾部肿块漏诊的出现;选择手动曝光,在70~100mAs、25~32kV的条件下进行拍摄,随后将患者乳房平置于支架上,促使X线自上而下垂直照射,定位乳房各个象限,进行轴位检查。

1.2.2 螺旋CT检测

选择仪器:西门子Somatom Emotion型全身螺旋CT机,调整诊断参数信息:维持90~120kV,100~120mAs,层厚5mm,层距5mm,窗宽300~500Hu,窗位0~50,若诊断过程中,病灶形态不清,且病症大小较小,可调整层厚为2mm,层距为2mm,执行薄层螺旋扫描检测。优先执行平扫,指导患者选择俯卧位,以乳房下界至腋窝顶部为界,持续扫描,随后执行增强扫描,若诊断效果不佳,图像不清晰,可执行全肺扫描。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参考美国放射学会分类标准中的相关内容,钼靶X线检测标准为:检出微小钙化病灶,病灶边缘模糊,分叶征及毛刺现象明显,血管异常,局部结构紊乱等,符合上述征象2项以上即可确诊。同时,螺旋CT诊断标准为:检出伴或不伴钙化的边缘毛刺,病灶呈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腋窝淋巴结存在转移等。

1.4 统计学分析

根据本次研究统计数据,将其纳入SPSS22.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F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符合率对比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100例乳腺癌患者经钼靶X线诊断检出80例,经螺旋CT诊断检出81例(χ2=0.031,P=0.858),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经钼靶X线与螺旋CT联合诊断,检出98例,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两种单一诊断方式,(χ2=16.547,P=0.001;χ2=15.376,P=0.001),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符合率对比

2.2 腋窝淋巴转移及钙化病灶检出率对比

经病理检测确定,100例乳腺癌患者中,腋窝淋巴结转移者67例,钙化病灶45例;联合检测的腋窝淋巴转移检出率与钙化病灶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钼靶X线与螺旋CT单一诊断方式,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腋窝淋巴转移及钙化病灶检出率对比[n(%)]

3.讨论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安全的常见疾病,该症多见于中年围绝经期的女性,若未能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导致乳腺癌患者的身体器官发生浸润与转移,继而影响其他身体功能的正常运转,甚至威胁生命健康安全。

早期乳腺癌并无特异性表现,患者虽然在乳房部尚未能够触摸到明确的肿块,但常有局部不适感,可察觉一侧乳房轻度疼痛不适,或一侧肩背部发沉、酸胀不适,甚至牵及该侧的上臂;同时可触及蚕豆大小的肿块,较硬,活动性尚好,无明显疼痛,少数有阵发性隐痛、钝痛或刺痛[1]。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可见乳腺外形改变,肿块处皮肤逐渐隆起,呈橘皮状,持续发展为水肿、变色,甚至出现湿疹样改变;随后导致乳头近中央伴有乳头回缩,造成乳头糜烂、乳头不对称等后果,最终可发展为乳头溢液、区域淋巴结肿大,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目前针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钼靶X线、红外线、磁共振、超声、螺旋CT是较为常见的乳腺癌早期诊断措施,因钼靶X线与螺旋CT对于乳腺病灶的形态与大小等有较为理想的诊断效果,因此相较于其他方式具有更高的诊断选择性[2]。本次研究发现,钼靶X线、螺旋CT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各有优劣,X线属于软射线,针对致密组织的显示效果不佳,因此乳腺组织密度差异明显时,往往诊断效果并不理想;而CT诊断方式虽然对于乳腺深位、高位等特殊部位病灶的检出效果更佳,但针对无明显肿块或低于0.5cm的肿块时,容易造成漏诊[3,4]。可见,二者均存在一定的优势与局限性,选择联合诊断可有效弥补弊端,提升临床诊断效果。

综上所述,钼靶X线与螺旋CT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各有优劣,采用联合诊断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诊断符合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5,6]。

猜你喜欢
腋窝符合率肿块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常按腋窝强心又健体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常按腋窝 强心又健体
探讨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美学效果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和外科治疗
基于灵敏度和特异度任意赋权的广义标准化诊断符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