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 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1-08-13 07:41沈巍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阜新市妇产医院辽宁阜新123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4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心衰呼吸机

沈巍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阜新市妇产医院) (辽宁 阜新 123000)

内容提要:目的:剖析ICU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样本时间在2019年1月~2019年10月,抽选出本院展开治疗的ICU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6例纳入研究,以平均分组方式进行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各归入28例患者,其中治疗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收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动脉血气分析数据以及心率等数据并展开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6.42%(27/28);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67.85%(19/28);对照组数据低于治疗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对于治疗组而言,患者的心率、SaO2、PaO2等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呼吸和PaCO2等数据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对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无创呼吸机治疗后,能够帮助患者进一步对呼吸状况加以改善,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提升呼吸机的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

当今生活习惯和节奏加快的背景下,人们患病的几率也有所提升,其中心力衰竭便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病因素是因为心脏结构出现异常或者因为功能性疾病引发的,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2]。因此,本样本时间在2019年1月~2019年10月,抽选出本院展开治疗的ICU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6例纳入研究,剖析ICU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的研究内容作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样本时间在2019年1月~2019年10月,抽选出本院展开治疗的ICU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6例纳入研究,以平均分组方式进行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各归入28例患者,治疗组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各有19例、9例,年龄55~80岁,平均(62.8±4.5)岁,病程范围1.5~3年,平均(1.0±0.5)年。对照组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各有10例、18例,年龄57~82岁,平均(63.5±5.0)岁,病程范围2.1~4.2年,平均(1.2±0.7)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没有比较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治疗为主,主要展开强心、利尿以及吸氧和血管扩张的治疗,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治疗[3,4]。治疗组的患者展开常规治疗+无创呼吸机治疗,选择的呼吸机为美国纽邦E360型号,在展开治疗的时候需要患者处于半卧位,随后把呼吸机设置成S/T的模式,之后调节将面罩到患者舒适的位置,随后展开通气治疗;最初的呼气压设置为2cmH2O,之后逐渐添加到5cmH2O;初始吸气压则设定在8cmH2O,之后根据患者的病情逐渐添加到15cmH2O;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时候要仔细观察患者的情况,并且适当的对氧气浓度加以调整,通常情况下是从80%降低到35%左右,而通气压力、时间等是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实施调节,当病情稳定之后则利用导管进行吸氧[5,6]。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

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6.42%(27/28);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67.85%(19/28);对照组数据低于治疗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2.2 组间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分析

对于治疗组而言,患者的心率、SaO2、PaO2等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呼吸和PaCO2等数据则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组间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 (n=28,±s)

表2.组间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 (n=28,±s)

分组 呼吸(次/min)心率(次/min)SaO2(%)PaO2(mmHg)PaCO2(mmHg)治疗组 28.0±1.4 101.9±5.0 98.5±6.3 82.5±3.10 36.47±5.7对照组 31.3±3.0 128.2±6.3 84.7±2.9 71.3±2.49 47.90±2.9 t 5.0525 19.4551 13.2180 10.3006 9.6283 P 0.0034 0.0000 0.0003 0.0007 0.0004

3.讨论

临床上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多是因为心脏排血量降低,且患者的肺静脉压骤然升高导致的,一旦发病之后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低氧血症,若是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则会造成缺氧性脑病、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情况,显著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为此在急性心衰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中,对患者的缺氧状态及时加以修正,对患者的预后恢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7]。传统的低流量持续给氧和药物治疗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其低氧血症的纠正效果不显著;而实施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后,不但能够增加肺泡内压,进一步改善其肺部功能,大大的减轻了患者的心脏负荷,同时也可以增加患者的气道正压,有效地对患者肺泡内压、肺间质静水压加以改善,有助于肺泡和间质液进入血管腔,进而实现改善气体交换的目的[8]。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心衰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无创呼吸机治疗后,能够帮助患者进一步对呼吸状况加以改善,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提升呼吸机的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心衰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