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M-DSA 技术在介入放射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2021-08-13 07:41郑明贵曾德筠厦门市中医院放射科福建厦门361009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4期
关键词:造影剂造影下肢

郑明贵 曾德筠 厦门市中医院放射科 (福建 厦门 361009)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RSM-DSA技术介入放射下肢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疑诊为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患者70例,对比分析RSM-DSA技术和常规DSA技术的图像质量和对血管狭窄程度的判断。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图像质量的优良率分别为94.28%、8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查下肢动脉狭窄程度Kappa值为0.896,P<0.05,一致性好,两组判断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的总符合率为9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8,P>0.05)。结论:RSM-DSA技术对疾病的精确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DSA以其对血管显影的清晰性成为血管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广泛应用于介入治疗中,实时平滑蒙片法(RSM)不受运动伪影干扰。研究表明,RSM-DSA技术尤其适用于下肢动脉造影及对难以配合屏住呼吸的患者(如肺栓塞、大咯血患者)进行检查,与常规DSA相比,使用更少的造影剂,血管对比度更强,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清晰图像。现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疑诊为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RSM-DSA技术和常规DSA技术进行检查,探讨RSM-DSA技术的优越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疑诊为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患者70例,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龄48~77岁,平均64岁。所有患者均因存在不同程度的行走无力、下肢麻木、疼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症状而来本院就诊。进行相应的检查前已告知患者研究内容,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设备

SIEMENS ARTIS ZEE-DSA,高压注射器,碘克沙醇320。

1.3 方法

研究组行RSM-DSA技术检查,插管至左右髂总动脉和髂外动脉注入造影剂。在监视器下,观察造影剂流向,移动检查床,实时跟踪采集图像,获得下肢连续的减影图像。对照组行常规DSA技术检查。

1.4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4.1 图像质量。优:清楚显示血管,图像有层次感,可见伪影,能完整显示动脉阻塞及周围血管的状况,能准确诊断;良:图像显示较模糊,伪影不清晰,基本不影响诊断;差:不能清楚显示血管或只能显示血管的轮廓或位置,伪影不可见,影响诊断[1]。

1.4.2 血管狭窄程度分级。狭窄程度达100%为闭塞,75%~99%为重度狭窄,50%~74%为中度狭窄,1%~49%时为轻度狭窄,无狭窄则为正常。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检查技术的一致性用Kappa检验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图像质量比较

70例患者中,研究组检查结果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4.28%,DSA为82.96%,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图像质量对比

2.2 血管狭窄程度分级比较

本研究中70例患者,共选取420个动脉段。研究组和对照组显示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好(Kappa=0.896,P<0.05),见表2。

表2.血管狭窄程度分级比较

以对照组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研究组和对照组判断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符合的有396段,总符合率为9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8,P>0.05)。

3.讨论

诊断血管性疾病的检查方式很多,包括CTA、MRA、彩超等传统的下肢动脉造影技术和DSA,传统的下肢动脉造影技术易受器械的限制,只能分段造影,要想获得全面的影像,只能增加曝光次数,费时费力。DSA是将造影剂在血管内的成像进行数字化处理,消除骨组织和软组织成像,以达到更精确清晰的诊断的血管造影技术,可动态显示血管的充盈像,常用于血管性疾病的诊断,被认为是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脑血管疾病等诊断的金标准,为介入治疗提供的更安全可靠的保障[2]。但常规DSA技术,是在移动检查床拍摄蒙片后注入造影剂,在移动检查床进行摄影,两次摄像的时间间隔较长,易出现运动伪影,当有血管重叠时不能清楚的显示血管[3]。RSM-DSA技术是DSA的一种特殊功能,可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进行两次曝光,第一次曝光时获得一帧适当模糊的图像,间隔短时间后再采集一帧清晰的图像,两者进行减影可获得具有适当骨骼背景的血管图像。RSM-DSA技术的造影剂量明显比常规DSA更少,并可清晰地显示血管的影像,有较好地评价病变的效果[4],同时减少了造影剂对受检者的毒性作用。另外图像更新的时间间隔很短,且手术医生可在实时观察中根据情况调节曝光结束时间,成像不受运动的干扰,相比旋转DSA做两次运动采集图像更为简便快捷[5]。除此之外,常规DSA通常从正位、侧位、斜位观察病变,而RSM-DSA技术可运用C型臂的不同运动采集方式从多方位进行全面动态的采集图像,防止血管图像重叠,通过观看图像的回放,对发现微小、不典型、难发现的病变有极大价值,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对各种血管性疾病的治疗方案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6]。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的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检查下肢血管狭窄程度的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致性较好,说明研究组不受运动的干扰,造影剂剂量更小,对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运用RSM-DSA技术不仅有较好的图像清晰度,减少DSA的造影次数和造影剂的用量,也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在介入放射血管造影中是一种实用性好、准确性高、简便安全的方法,对临床上介入治疗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保证。

猜你喜欢
造影剂造影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