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资源融入初中思政教学的依据和实践研究

2021-08-14 20:25高一敏
关键词:党史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

高一敏

摘    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将党史资源融入初中思政教学,教师需要厘清党史教育和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把“顶层设计”作为党史融入思政教学的“指挥棒”。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优化思政教学,进行“微式实践”,找到党史教育的“落脚点”:史论结合,讲透理论之道;纵横比较,讲深自信之基;赓续传统,讲活精神之源;生动实践,讲出未来之问。以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落实思政课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党史素材;党史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1]而思政课是学校“修好”党史教育的主阵地,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将党史素材融入初中思政课的实践,是培养学生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对中学生进行党史教育的时代要求。

一、顶层设计——思政教学的“指挥棒”

(一)中央文件的精神导向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2020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好大中小学的思政课,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在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体系中,初中阶段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下简称“教材”)换言之,初中阶段的思政课目标将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来实现。

对于初中思政课的目标,《方案》也给出了精神导向,即初中阶段重点在于打好学生的思想基础,引导学生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力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就。这个课程目标与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的学科核心素养是相契合的。

(二)党史教育的使命指向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形成的奋斗史、探索史、创业史与发展史[2]。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宣传党史,进行党史教育,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这将是接下去党和国家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回顾百年党史,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经历了从摆脱屈辱、反抗压迫的艰苦斗争,到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再到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历程。这部历史,不管是今天还是未来,都需要人民的理解和支持。

由是观之,教师应善用思政课,要以党史学习为契机,用好用活“百年党史”,讲深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新境界。

(三)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简称“《课标》”)指出,初中学生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身心发展和参与社会生活的关键时期,急需学校、教师等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因此,教师更需要在思政课中融入党史教育,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和伟大成就鼓舞干劲、树立理想,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凝聚力量、坚定信念,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铸魂育人。

在课程性质要求上,初中阶段的思政课要想把党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就需要强化课程的实践环节,要运用党史素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党的伟大历史,感悟党的伟大力量,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发挥思政课实践育人的功能。

无论是中央文件的精神导向,还是党史教育的使命指向,抑或是《课标》的价值取向,都无一例外地证明了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可行性和重要性。这将是我们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执教最有力的“指挥棒”!

二、微式实践——党史教育的“落脚点”

党史是最具说服力的教科书,但如何将丰富的党史素材资源转化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最鲜活教材”呢?初中思政课教师该如何运用党史素材,更好地上好思政课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采用适合初中生特点的方式来阐释党的历史和理论,将党史教育和立德树人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教育战线的独特优势。

(一)史论结合,讲透理论之道

“史论结合”指的是把党史素材融入初中思政课的教学中,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教材中关于共产党的内容多为理论性语句,例如八年级下册第4页中讲到我国的国家性质、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党的根本宗旨等理论。

对于这些比较抽象的结论,教师可以用真实可感的历史故事进行讲解。比如:通过讲述一些老战士和老党员的真实经历,介绍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历史,让学生了解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历程,进而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等语句。也可以用史实来讲解,比如: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人发动群众,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一场持久战;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等等。无数史实证明,人心向背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得民心者得天下。赢得人民,党就能克服任何困难,反之,则将一事无成,甚至走向衰亡。通过深入歷史故事的情境,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这一理论的来源。

在思政课中融入党史素材、进行史实奠基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丰富的党史的基础上,理解中国人民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原因,领会我们国家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源。运用党史素材,以史阐释、以史导论、史论结合,能帮助学生从党史发展的脉络中,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理解政治语言的含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党史观,从而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二)纵横比较,讲深自信之基

思政课教师要帮助新时代的学生培养坚定的信念和信仰,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信念、信仰,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四个自信”,而“四个自信”最坚实的基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因此,要讲透自信,就要通过纵横比较,讲深党的奋斗史、建设史和发展史。

可以纵向比较,例如:经过一百年的征程,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最广泛的民主,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共产党带领人民在一贫如洗的局面下,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追上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共产党带领人民从整体上摆脱了贫困,实现了人民生活的全面小康,长期保持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人民的安居乐业。这样,就可以从历史演进的角度,让学生理解我们自信的来源。

也可以横向比较,如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自2020年初持续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团结起来,一方有难,多方援助,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最大的胜利。相比仍在疫情笼罩下的其他国家,我们国家的做法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势,也极大地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信心。当今世界,无疑是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最有理由自信!

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思想透视镜、历史变焦镜和时代反光镜,由远及近、由此及彼、由己及人地进行纵横比较,充分利用合适的党史素材,深入分析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得以自信的基础和根源,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增强身为中国人的底气,通过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用科学、辩证、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落实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赓续传统,讲活精神之源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为中华民族开辟了新面貌,虽然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进,但我们不能忘记曾经走过的路,即使未来再遥远、再悠久、再辉煌,我们也不能忘记初心。

教材九年级上册第68页有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的介绍,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时期的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代表着伟大的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民族精神。这些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师在分析这部分内容时,必须用好党史素材,帮助学生理解各种精神的来源和内涵。教师可以描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迹。也可以“结合当下讲当时”,例如,结合穿越时空的“同伴”教育,通过了解代表性的人物及其精神,讲好“每一代人有着每一代人的责任”“每一代人有着每一代人的担当”。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新局面,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接力赛,涌现出的精神财富又给当代的我们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经历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沧桑而生生不息,就是凭借这一股股强大的精神动力。由此可见,今天的党史成就,离不开每一代人的前赴后继和浴血拼搏。

利用党史素材进行思政课教学,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进而传承党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觀。这也是落实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核心素养的意义所在。

(四)生动实践,讲出未来之问

习近平总书记在“318”重要讲话中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传统的思政课堂往往缺乏学习体验和生动实践,这种以“教教材”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时代要求,也不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尝试多种方式的实践,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联系起来。

将党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必须做到因地制宜。教师要尝试挖掘当地丰富的党史素材,例如,笔者身居嘉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带领学生来到南湖红船旁,参观革命遗址、革命文物、纪念馆等。实践研学,用具体可感的历史故事、历史素材、历史阐释,使党史理论更加具体化、形象化。

将党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必须做到因时制宜。树立新的时代观,不仅要在课堂上讲好“小思政课”,也要在社会实践中讲好时事政治的“大思政课”。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疫情防控时政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在疫情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深刻体会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和理想信念。

将党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必须做到因材施教。我们所面对的是初中生,就要结合他们的发展实际,根据这个阶段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调整教学内容的层次和广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党史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让学生追寻英雄足迹,寻找、走访当地老党员、老战士,通过了解他们的故事,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责任,提高公共参与、政治认同素养。

思政课教学,不仅要用好党史资源,还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不仅要注重课堂上的知识,还要通过社会大课堂的洗礼和考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历练,感悟真理的力量,真正发挥思政课实践育人的功能。

综上,新时代的思政课,要用好用活“百年党史”这部最厚重的教科书,讲深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本“最厚重的教科书”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虽然初中思政课并不完全是党史教育课,但其对于开展党史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方法。随着国家对思政课和党史教育的高度重视,融党史入思政课,理应成为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诉求与应有之义,也理应成为落实思政课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的历史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EB/OL].(2014-07-08)[2021-06-17].http://theory.people.com.cn.

[2]张聪.党史教育: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使命[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1(22):1.

猜你喜欢
党史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实施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高校党史教育的必要性及做法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