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统一战线百年历程的主流与本质

2021-08-16 23:13杨松禄
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统一战线

杨松禄

[摘 要]坚持统一战线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的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十条宝贵历史经验之一。毛泽东早年提出“民众的大联合”,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探索历程。经过了1 0 0年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得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的科学结论。回顾统一战线百年历史,梳理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对统一战线的理论贡献,从“民众的大联合”到“中华儿女大团结”,虽然团结和联合的对象和范围扩大了、内涵更加丰富了,但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流没有变,统战工作“大团结大联合”的本质没有变。正确认识和把握统一战线百年历程的主流和本质,对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统一战线 大团结大联合 主流与本质

[中图分类号] D 6 1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2 8 0 3( 2 0 2 1) 0 6-0 0 0 8-1 1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边疆治理中的文化认同教育研究”( Y B 2 0 2 0 0 1 3)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 0 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进一步把坚持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十条宝贵经验之一,强调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 1] ( P 7 0)。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决议》的重要阐述,都深刻表明坚持统一战线是党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要把统一战线坚持下去,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从毛泽东早年提出“民众的大联合”,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儿女大团结”,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在统一战线一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根据党所处的内外环境、面临的政治形势不同,统一战线的内涵和外延有所变化,但党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流没有变,统战工作“大团结大联合”的本质没有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仍然要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

一、“民众的大联合”是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认识的开端

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策略和战略,根本是解决无产阶级的内部团结和同盟军的问题。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影响中国政治发展,统一战线开始成为一个对中国影响深远的政治术语。“UN I T E DF RON T”这个英文单词,从字面上来看就是联合战线的意思,中国共产党人一开始就是翻译成“联合战线”并加以使用。这种翻译也契合马克思、恩格斯的本意,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就是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所以,在统一战线历史研究中,一直把“联合战线”的提出作为党的统一战线的理论源头。实际上,在提出“联合战线”之前,我们党就有人提出了“劳工阶级的联合”“民众的大联合”等概念并加以阐述,如李大钊、毛泽东等人。从“劳工阶级的联合”“民众的大联合”到“联合战线”,再到“统一战线”,这是党基于中国革命的实际,对“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思想和主张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遭受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 1] ( P 3)。为了让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重新站立起来,无数仁人志士作出了各种努力和尝试,但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都没能完成实现中华民族重新站起来的历史使命。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社会革命(变革)的失败。孙中山在反思革命失败的原因时,敏锐地指出中国人“一盘散沙”,即没有国家意识,所以主张唤醒民众,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强调在今后的革命中要依靠民众的力量。在1 9 2 3年元旦发表的《中国国民党宣言》中,孙中山指出:“前代革命虽起于民众,及其成功则独夫取而代之,不复与民众为伍。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益,所抒发者民众之情感……故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 2] ( P 1-4)可见,孙中山已经非常重视民众的力量。但可惜的是,孙中山过早去逝,他的继任者们与他的主张渐行渐远,逐渐脱离了民众,甚至走向了民众的对立面,注定不能完成让中华民族重新站起来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始终重视民众的力量,善于引导和发动民众。所谓民众,实际上是人民群众的简称,所指代是一个国家占绝大多数的劳动者。民众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涵盖的范围是不一样的,但都是指代一个国家的绝大多数人。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因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3] ( P 7 3)。人民群众这个概念一经创造出来就具有浓郁的政治色彩。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民群众等同于无产阶级及其联盟,是与资产阶级相对应的。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一文中就明确指出,在德国,构成“人民”的正是“无产者、小农和小资产者”[ 4] ( P 6 6 1)。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由于人民群众总是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所以国家并没有真正体现人民的意志,只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所建立的国家才是体现人民意志的,因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根源在于广大人民群众”[ 5] ( P 1 4 2)。無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真正代表,“他们没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6] ( P 4 4)。马克思认为,过去的运动之所以失败,是因为那是少数人的运动,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人民群众要解放自己,就必须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以后,让中国的有识之士充分认识到民众的力量。李大钊称赞俄国十月革命是“庶民的胜利”,并预言将来的世界“必是赤旗的世界”。为此,李大钊积极倡导劳工阶级,即人民群众的联合。在1 9 1 9年1月,他撰文指出:“劳工阶级要联合他们全世界的同胞,作一个合理的生产者的结合,去打破国界,打倒全世界资本的阶级。”[ 7] ( P 6 0 8)毛泽东从小就对劳动者阶级的痛苦感同身受。从学生时代开始,毛泽东就苦寻救国救民的良方,立志要“研究一个拔本塞源的方法”。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毛泽东曾受无政府主义的影响。他自己也承认“我读了一些关于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很受影响。”[ 8] ( P 1 2 8)1 9 1 8年8月,毛泽东到了北京,经杨昌济先生的介绍进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毛泽东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进步书籍,同时在李大钊、陈独秀的影响下,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但这个时候的毛泽东,对“救国良方”还在苦苦求索,思想上还没有定型。1 9 1 9年4月,毛泽东回到长沙,不久“五四”运动爆发,毛泽东走在了领导湖南学生运动的前列,与同学组建新的湖南学生联合会,发动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运动并取得了成功。在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的实践中,毛泽东积累了斗争经验,认识到了民众的巨大力量。1 9 1 9年7月,毛泽东等先进青年创办了《湘江评论》。在《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上,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三篇文章,即《民众的大联合》(一) (二)(三)。这三篇文章分别论述了民众联合的迫切性、联合的方法和步骤、联合的可行性等。[ 9]文章指出,“较大的运动,必有较大的联合。最大的运动,必有最大的联合”“由许多小的联合,进为一个大的联合……由许多大的联合,进为一个最大的联合。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必须实现中华民族的大联合”“中华民族的大联合,将较任何地域任何民族而先告成功”[ 1 0]。这三篇文章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马克思主义的种子已经在毛泽东的头脑中萌芽。

《民众的大联合》发表以后,李大钊、陈独秀等马克思主义者给予了高度评价。文章的突出贡献是从不同角度对把民众联合起来进行了充分论述,解决了当时革命力量不足、迫切需要把民众组织起来的问题。文章对于联合的对象也作了详细论述。他列举了农夫、工人、学生、妇女、小学教师等各色人等的悲惨遭遇,认为这些群体的利益有共同之处,可以进行“大联合”。共同之处在哪里,就是这些群体都是被压迫的对象。民众的大联合就是以农民、工人为主体的所有被压迫者的联合。这三篇文章的论述表明,毛泽东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这个观点也是贯穿毛泽东一生实践和理论活动的一个基本观点。[ 1 1]毛泽东论及的联合对象,虽然都是被压迫的对象,但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行业,已经具有了统一战线的范围和内涵,毛泽东关于“民众大联合”的观点也成为他对统一战线的认识起点,同时也对中国共产党“联合战线”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借鉴。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1 9 2 1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是第一个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1 9 2 2年5月1日,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名义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大会宣言号召:“全国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削平行帮,消除隔阂,不分地域,不分党派,不分男女老少,联合成一个阶级战线,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1 2]会后,陈独秀发表了《共产党在目前劳动运动中应取的态度》,认为“在劳动运动的工作上,应该互相提携,结成一个联合战线(UN I T E DF R ON T) ,才免得互相冲突,才能指导劳动界作有力的战斗”[ 1 3] ( P 3)。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提出“联合战线”这个概念。基于革命斗争的需要,共产国际建议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合作,建立联合战线。1 9 2 2年6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阐明要“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向封建式的军阀继续战争”[ 1 4] ( P 9 8),这是党的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联合战线”的主张。1 9 2 2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大继续讨论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主张,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提出要“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 1 4] ( P 1 3 9)。同时提出要在全国各城市集合工、农、商、教、学、妇及律师、记者等团体,组织“民主主义大同盟”。1 9 2 3年6月召开的党的三大,讨论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同意与国民党进行合作,宣告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也宣告统一战线作为我们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的确立。之后,每一个历史阶段党根据形势任务的不同建立了不同的统一战线,但无论是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革命统一战线,还是今天的爱国统一战线,归根结底都是民众的大联合,因为统一战线团结的范围、对象都属于民众的范畴。所以,追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探索起点,还是要回到毛泽东提出的“民众的大联合”上来。

二、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百年历程的主流

建立统一战线的根本目的主要是解决无产阶级力量不足的问题。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单打独斗不行,就需要寻找同盟军,这就是毛泽东所说的革命的动力问题。1 9 2 5年1 2月1日,毛泽东发表《中国社會各阶级的分析》。文章开篇就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他认为“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 1 5] ( P 4)。通过认真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毛泽东最后得出结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些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 1 5] ( P 1 0)所以,毛泽东历来主张发展进步力量,团结中间力量,分化孤立敌对力量。第一次国共合作就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革命失败以后,面对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反动派,如何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自己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1 9 2 8年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六大通过的决议案指出,当前中国革命的中心任务是“巩固工人阶级与共产党在农民运动与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强调要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1 9 3 0年6月,瞿秋白、周恩来主持召开了扩大的六届三中全会,会议制定了下层统一战线的方针。广大的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作为一般的下层群众是党团结的对象,这个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是“反封建压迫、反国民党统治的工农民主的民族统一战线”[ 1 6] ( P 2 0 7)。

“九一八”事变以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党在继续强调建立下层统一战线之外,提出要“尽可能地造成全民族的(计算到特殊的环境)反帝统一战线来聚集和联合一切可能的、虽然是不可靠的动摇的力量,共同地与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斗争”,提出“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或能实行上层统一战线”[ 1 7] ( P 3 0-3 2)。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1 9 3 5年起草的“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号召一切不愿当亡国奴的同胞,爱国官兵,抗日的党派和团体,爱国的侨胞,被压迫民族(蒙、回、韩、藏、苗、傜瑶、黎、番等)的兄弟们,“组织全中国统一的抗日联军”[ 1 8] ( P 5 2 1-5 2 2)。这实际上扩大了统一战线的范围。1 9 3 5年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讨论了全国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毛泽东作了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报告中专门阐述了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指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什么呢?不是别的,就是建立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 1 5] ( P 7 6)。在分析关门主义的危害以后,毛泽东旗帜鲜明地指出,“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是今天革命向反革命进攻的需要”“因此只有统一战线的策略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关门主义的策略则是孤家寡人的策略”[ 1 5] ( P 7 6)。1 9 3 9年1 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专门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动力问题。毛泽东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认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中的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对象,而农民以外的各种类型的小资产阶级、农民阶级中的中农、贫农和无产阶级则是革命的动力,资产阶级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富农和游民可以成为革命的动力之一。毛泽东还得出结论:“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的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 1 5] ( P 3 3 7)根据抗日形势的变化,毛泽东认为,抗日战争要取得胜利,就需要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达到这个目的,“必须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 1 5] ( P 4 0 2)。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把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海外华侨、一部分地主买办阶级,都以不同形式团结起来共同抗日,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 1 9]

抗战胜利以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前途、两个命运的大决战。中国共产党本着争取和平的愿望同国民党在重庆进行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毫无和平、民主的诚意,撕毁停战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协议,悍然发动内战。面对国民党军队咄咄逼人的态势,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战略和策略,提出要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认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强调要“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就是人民解放军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基本的政治纲领”[ 2 0] ( P 1 2 5 6)。在中国共产党正确主张的指引下,中国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逐步认清了蒋介石假民主、真独裁的丑恶嘴脸,逐渐向中国共产党靠拢,共同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完成了让中华民族重新站起来的历史使命。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成为掌握全国政权、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执政党。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包括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广大华侨、各界民主人士和其他爱国分子,国民党统治集团的一部分地方实力派也脱离了反动营垒,转到了人民的一边,结成了以《共同纲领》为团结合作的共同政治基础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过程中,随着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好转,我们党内有部分干部出现忽视统一战线的倾向。为纠正这种倾向,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央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指示》,强调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特别是党同非党劳动人民的联盟,是党的一项根本政策。不仅是对于非党的劳动人民的代表人物,就是对于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和少数民族中的上层分子,对于在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斗争中,从反动统治集团和地主阶级营垒中分化而被我们争取过来的一部分人,都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只要他们拥护或者不反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我们就必须坚持地继续团结和改造他们,而不能采取抛弃和排斥的方针。[ 1 2]在这种正确方针的指导下,党内存在的关门主义倾向得到纠正,各民主党派成员、各民族上层人士等统战对象的顾虑被打消,有力推动了全国各地统战工作的深入发展,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为继续巩固、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广泛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中共中央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对统一战线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等进行了明确,实现了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团结,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春天,也开启了统一战线的春天。1 9 7 9年6月,邓小平作了《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的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我国社会阶级状况发生的根本变化,科学界定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认为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 2 1] ( P 1 8 7),将统一战线由阶级联盟转变为政治联盟。邓小平还从统一战线为统一祖國、振兴中华服务的新任务着眼,认为“统一战线的对象,清楚得很,顾名思义,是把一切能够联合的都联合起来,范围以宽为宜,宽有利,不是窄有利”[ 2 2] ( P 1 5 8-1 5 9),提出建立两个范围联盟的思想,使统一战线具有了空前的广泛性和巨大的包容性,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实现。[ 2 3] ( P 1 8 7)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统一战线内部构成及其相互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江泽民进一步强调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地位和作用,明确了新世纪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强调“只有坚持发展我们党领导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更有成功的把握”“我们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努力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使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达到新的团结和联合”[ 2 4] ( P 1 4 3)。胡锦涛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性质和特征,指出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已经进一步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巨大的包容性、鲜明的多样性和显著的社会性。同时,胡锦涛提出,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是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些重大关系,也是统一战线需要全面把握和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 2 5] ( P 5 4 8)2 0 0 7年1 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把促进“五大关系”和谐纳入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中统筹规划部署,使之成为党的总任务、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也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了统一战线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的地位。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时期需不需要统一战线、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如何巩固发展统一战线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新时代统一战线开拓创新、巩固发展。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 0 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并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这实际上指出了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百年奋斗的主流,即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这一点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得到了确认。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统一战线”作为党百年奋斗的一條历史经验,突出了统一战线在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坚持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坚持“大团结大联合”

在2 0 1 5年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统一战线就是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强调“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的问题”[ 2 6] ( P 5 5 6)。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一百年来,之所以能够战胜一个个艰难险阻、创造一个个人间奇迹,迎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

“人心向背、力量对比”这个最大的政治,在党的任何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都是必须花大力气处理好的战略问题。在革命战争年代,对什么是政治,毛泽东有个比较形象又比较深刻的解释。他说:“所谓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这个解释简单理解就是壮大自己、削弱敌人。壮大自己靠什么壮大,就是靠建立统一战线,去团结和联合有共同利益的人们,去实现共同的目标。

我们党成立之初非常的弱小,全国只有5 0多名党员。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党一经成立就集中力量开展工人运动。但通过开展工人运动,也让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单靠工人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是不现实的,“无产阶级倘还不能单独革命,扶助民主派对于封建革命也势必要的”[ 1 4] ( P 1 3 8-1 3 9),因此,提出应该联合民主派、援助民主派,建立民主联合战线。之后,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进一步让中国共产党警醒,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战胜这样的敌人单靠工人阶级孤军作战是不够的,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这也坚定了我们党与国民党进行合作的决心。正是因为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工人、农民、学生、妇女等群众运动的兴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这也使得党从原来比较狭小的圈子里走出来,登上更广阔的的政治舞台,为以后土地革命风暴的掀起创造了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党也得到不断壮大。据资料显示: 1 9 2 3年6月党的三大时,只有党员4 2 0人, 1 9 2 5年党的四大时党员发展到9 9 4人,到1 9 2 7年4月党的五大时党员发展到5 7 9 6 7人,青年团员也发展到3. 5万人。[ 1 2]

大革命失败以后,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之下。据不完全统计,仅1 9 2 7年3月至1 9 2 8年上半年,惨遭杀害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就达3 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 6万多人。[ 1 2]随着革命形势转入低潮,中国革命向何处走,党可以依靠的力量在哪里,是党必须回答好的问题,这个问题回答不好,中国革命将面临失败的危险。毛泽东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为农民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甚至可以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主要依靠力量。“八七会议”对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肯定了毛泽东的建议,强调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方针必须根本转变,即要把工作重心从以工人阶级为主,转移到发动工农群众上来,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发展壮大工农红军,开辟、建立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抗战爆发以后,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基于民族大义,毅然放下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强调一切真正愿意反对帝国主义的不甘做亡国奴的中国人,不分政治倾向,不分职业与性别,都联合起来,在反帝统一战线下,与日本帝国主义作战。中国共产党还提出,民族资产阶级在亡国灭种的关头有参加抗日的可能,甚至连大资产阶级营垒也有分化的可能。“党应该采取各种适当的方法与方式,争取这些力量到反日战线中来。”[ 2 7] ( P 5 3 4)毛泽东在分析了抗战爆发以后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思想变化以及地主买办营垒出现分化的情况后,指出,“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民族资产阶级有参加革命的可能,国民党统治营垒将进一步分化,英美买办集团在一定条件下也将被迫参加抗日。因此,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 2 8] ( P 1 5 5)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党开展了对国民党地方势力派的争取工作,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推动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和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各民主党派爱国民主运动的发展,人民革命力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巩固和壮大。

解放战争初期,敌我力量悬殊。为打倒蒋介石反动政府,党开辟了“第二战场”,坚持以学生运动为先导,推动国民党统治区工人、农民、市民斗争的发展,孤立了国民党反动派。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以后,党进一步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工农兵学商联合起来,组织反蒋统一战线”的号召,强调没有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革命不可能胜利。在这期间,各民主党派在经过血与火的考验之后,放弃一厢情愿的“第三条道路”或“中间路线”,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拥护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站到了人民革命阵营中来,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更加巩固和扩大。

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以后还需不需要统一战线,还需不需要坚持大团结、大联合?这个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不仅在党内有这样的疑问,在党外同样存在。为纠正党内存在的偏颇思想,打消党外同志的顾虑,中央统战部根据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指示,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明确了统一战线工作的任务,对民族资产阶级、民主党派、民族政策、各级人民政权机关和人民团体中的统一战线工作都作了明确,强调要在实行共同纲领、巩固工农联盟的基础上,密切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广大华侨、各界民主人士即爱国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人,为着稳步地实现新时期的历史任务而奋斗。[ 2 3] ( P 1 3 9-1 4 0)毛泽东还提出了“不要四面出击”的策略方针,强调“为了孤立和打击当前的敌人,就要把人民中间不满意我们的人变成拥护我们”[ 2 9] ( P 6 9 5)。在这一策略方针的指导下,推动形成了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大联合的良好局面,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不断巩固發展。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着眼于实现祖国统一和四个现代化,对统一战线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一方面,他明确了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把统一战线由阶级联盟转变为政治联盟;另一方面,肯定了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认为“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2 1] ( P 2 0 3)。以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的基本精神,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爱国统一战线。江泽民用“三个决不能”阐述了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即“统一战线作为我们党的一个重要法宝,决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决不能削弱;作为我们党的一项长期方针,决不能动摇”[ 2 4] ( P 1 4 3)。胡锦涛完整提出了“三个重要法宝”的思想,指出“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2 5] ( P 5 4 2)。由于党对统一战线的高度重视并不断推进统一战线的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推动统一战线形成了团结、稳定、开拓、活跃的良好局面,使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在当代中国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和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统战工作,把统一战线纳入国家治理总体方略,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对新时代的统一战线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总结了党百年奋斗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得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的结论,强调“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努力“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3 0]。

参考文献:

[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2 1.

[ 2]孙中山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1 5.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5.

[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0 9.

[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1 2.

[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0 9.

[ 7]李大钊文集: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8 4.

[ 8] [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北京:三联书店, 1 9 7 9.

[ 9]冰峰.〈民众的大联合〉是青年毛泽东世界观急剧转变的标志[ 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 9 8 5,( 0 1).

[ 1 0]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 2 0 0 8.

[ 1 1]方辉锦.民众的大联合———青年毛泽东社会历史观的转折点[ 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 9 9 6, ( 0 3).

[ 1 2]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2 0 2 1.

[ 1 3]陈独秀.共产党在目前劳动运动中应取的态度[ A].中央统战部研究室.统一战线1 0 0个由来[ C].北京:华文出版社, 2 0 1 0.

[ 1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 :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 0 1 1.

[ 1 5]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8 6.

[ 1 6]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8 0.

[ 1 7]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9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 9 9 1.

[ 1 8]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 0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 9 9 1.

[ 1 9]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 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 0 2 0-0 9-0 4( 0 0 2).

[ 2 0]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1.

[ 2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4.

[ 2 2]邓小平论统一战线[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 9 9 1.

[ 2 3]孙信,张树桐.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发展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 0 1 5.

[ 2 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0 6.

[ 2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 0 0 8.

[ 2 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 0 1 6.

[ 2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 :第1 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 0 1 1.

[ 2 8]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1.

[ 2 9]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8 6.

[ 3 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 0 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 2 0 2 1-0 7-0 2( 0 0 2).

责任编辑:李艳霞

猜你喜欢
统一战线
简述李维汉关于宗教统战的思想
论抗战时期毛泽东的反投降斗争
以“四个全面”为引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刍议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新时期高校党外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探析
统战理论及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中的战略智慧
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知联会建设的思考
运用统一战线法宝贯彻五大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