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热奄包联合温针灸疗法对膝痹病患者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1-08-19 03:38刘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3期
关键词:针灸疗法总分膝关节

刘艳

(河南省方城县中医院中医内科 方城473200)

膝痹病为膝骨性关节炎的中医病名,以膝关节软骨退变及骨质增生为特征,可引起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造成膝关节活动障碍,严重降低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1~2]。目前,临床治疗本病多以止痛、消炎为主,并配合必要的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疼痛,解除膝关节功能障碍。但常规护理措施干预效果有限,部分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缓慢。膝痹病在中医学早有记载,临床已积累较多干预经验,中医治疗有助于加快患者病情康复。中药热庵包与温针灸均为中医外治之法,其中中药热奄包属于热疗范围,结合物理与药理双重作用,在多种疾病防治中具有良好效果[3]。温针灸则为艾灸与针刺一体疗法,具有调和阴阳、温经散寒之效[4]。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中药热奄包联合温针灸疗法在膝痹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8例膝痹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5.36±4.18)岁;体质量指数18~27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14±1.16)kg/m2;发病部位:左膝24例,右膝20例;病程3~15个月,平均病程(8.89±1.04)个月。观察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55.38±4.21)岁;体质量指数18~26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12±1.13)kg/m2;发病部位:左膝25例,右膝19例;病程3~16个月,平均病程(8.92±1.07)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西医符合《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5]中诊断标准,近1个月存在膝关节疼痛,有骨摩擦音,晨僵时间30 min内,年龄38岁以上,存在骨性膨大;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肝肾亏虚证,主症为关节疼痛,肿胀肥厚感,痿弱少力,次症为骨节肥大,活动受限,舌质偏红,苔薄或薄腻,脉滑;精神状态正常;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伴有恶性肿瘤;存在出血性疾病;合并风湿类疾病;膝关节部位存在皮肤病。

1.3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塞来昔布口服、玻璃酸钠关节注射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心理辅导、疾病宣教、饮食与起居指导等,并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如踝关节屈伸、内收及外展训练等,叮嘱日常生活中坚持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观察组加用中药热庵包联合温针灸疗法干预:(1)中药热奄包。方剂组成为刘寄奴15 g、独活15 g、秦艽15 g、川断15 g、川乌10 g、草乌10 g、大黄10 g、花椒10 g、白附子10 g、干姜10 g、红花10 g、牛膝20 g、桑寄生20 g、当归20 g、艾叶20 g、伸筋草30 g、冰片3 g、樟脑3 g。上述药材研磨成粉后,加入200 g陈醋锅中蒸30 min,取出后以毛巾包裹置于患膝热敷,20 min/次,2次/d。(2)温针灸疗法。选取患者阳陵泉、足三里、膝阳关、血海、犊鼻等穴位,使用一次性无菌毫针进行针刺,深度15~25 mm,产生酸、胀、麻等感觉后,将2 cm长艾段置于针柄上点燃,待燃尽冷针后起针,每穴位灸2壮,1次/d。两组均持续干预14 d。

1.4 观察指标 (1)疼痛状况:干预前及干预14 d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评价两组疼痛状况,其中VAS评分总分10分,由患者主观判断,得分越低越好;PPI评分总分5分,得分越高越痛。(2)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干预前及干预14 d后,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价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量表包括疼痛、僵硬及日常生活难度3个维度,共计24个项目,总分96分,得分越低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状况对比 观察组干预后VAS评分、PP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状况对比(分, ±s)

表1 两组疼痛状况对比(分, ±s)

组别 n VA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PPI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 t P 44 44 6.38±1.14 6.41±1.16 0.122 0.903 1.89±0.23 2.57±0.31 14.779 0.000 3.82±0.51 3.84±0.54 0.179 0.859 1.13±0.21 1.79±0.28 12.508 0.000

2.2 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对比 观察组干预后疼痛、僵硬、日常生活难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对比(分, ±s)

表2 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对比(分, ±s)

总分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疼痛干预前 干预后 僵硬干预前 干预后 日常生活难度干预前 干预后44 44 t P 13.14±2.03 13.18±2.06 0.092 0.927 4.12±0.86 6.08±1.24 8.616 0.000 5.32±1.02 5.36±1.05 0.181 0.857 2.11±0.32 2.78±0.34 9.519 0.000 52.39±5.69 53.01±5.78 0.507 0.613 14.03±2.13 19.75±2.46 11.660 0.000 70.85±6.52 71.55±6.55 0.050 0.960 20.26±3.52 28.61±4.13 10.781 0.000

3 讨论

膝痹病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认为年龄增长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当年龄不断增长时,膝关节血供会逐渐减少,引起局部软组织退行性变化;加之体质量增加、长期过度劳动等因素影响,导致膝关节负荷过重,周围肌肉、筋膜等逐渐发生慢性炎症反应,进而诱发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7~8]。护理措施干预是缩短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的重要手段,及时进行心理辅导、疾病宣教等有助于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同时依据情况进行康复训练,可增强关节稳定性,恢复关节活动度。但康复训练等措施受患者依从性影响较大,部分患者功能恢复欠佳。

中医学认为膝痹病多由肝肾亏虚所致,肝主筋,肾主骨,年老体虚,肝之阴血不足,气血运行不畅,难以濡养筋脉,致筋痿挛缩,关节活动受限;肾主一身之阴阳,肾虚则会引起肌肤腠理防卫不固,易被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客于经脉,造成经脉痹阻,诱发疾病。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VAS评分、PP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疼痛、僵硬、日常生活难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中药热奄包联合温针灸疗法可减轻膝痹病患者关节疼痛感,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中药热奄包为中医外治之法,利用热气将包中的中药药性挥发作用于病变部位,不仅能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加速周围血液循环,还可加速药效渗透进入病变深处,以达到温经通络、祛湿散寒、调和气血的目的[9]。本研究中选取的刘寄奴能破瘀通经、止血消肿;独活能祛风湿、止痛;秦艽可舒筋通络、祛风湿;川断能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川乌、草乌能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大黄能活血祛瘀、凉血解毒;花椒能温中止痛;白附子可祛风止痉、解毒散结;干姜可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红花可活血化瘀;牛膝能补肝肾、活血祛瘀、引血下行;桑寄生可补肝肾、强筋骨;当归能活血止痛;艾叶散寒止痛、温经止血;伸筋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樟脑通关窍、利滞气;冰片清热止痛、加快诸药渗透。诸药合用,共奏补肝益肾、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散寒止痛之效,利于改善局部营养代谢,加快炎症物质吸收,减轻关节疼痛。温针灸疗法结合针刺与艾灸双重作用,在针刺对应穴位的同时于针柄上点燃艾条,可借助针体将热力传导至穴位,发挥温通经脉、活血行气之效[10]。本研究中选取阳陵泉为八会穴之筋会,能补益阳气、活血通络;足三里能补益气血、扶正培元、舒筋通络;膝阳关能舒筋、利膝、降逆;血海能补益精血、化气为血;犊鼻能通经活络、疏风散寒、理气止痛。中药热奄包联合温针灸疗法联用更可发挥协同之效,利于推动膝关节局部气血运行,濡养局部筋脉,进而改善营养代谢,促进受损组织修复,解除关节活动障碍。

综上所述,在膝痹病患者中采用中药热奄包联合温针灸疗法,可加快膝关节功能恢复,减轻膝关节疼痛,促进疾病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针灸疗法总分膝关节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网状Meta分析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优势探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针灸疗法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常见损伤及其致因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针灸疗法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