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腹腔液中尿皮质素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2021-08-19 03:39王宁禄郑玥张佳纯杨佳薛方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3期
关键词:异位症腹腔内膜

王宁禄 郑玥 张佳纯 杨佳 薛方

(1广东省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 深圳518067;2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 西安71004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频发的良性妇科疾病,是指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其主要表现是月经量增多、痛经、月经期延长和慢性盆腔痛等症状,严重会导致不孕不育[1~2]。子宫内膜异位症虽然在组织学上属于良性疾病,但却具有增生、浸润、种植、复发、恶变等恶性生物学潜能,严重威胁女性健康[3]。临床主要以早发现、早治疗来减少对女性的伤害,但因该病发病位置较为隐匿,早期诊断难度较大,且诊断时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4]。故急需寻求可靠的生物标记物实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高灵敏监测。糖类抗原(CA)125、CA15-3等指标虽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但该类抗原缺乏特异性,因此极易出现误诊[5]。故探寻新的可靠指标仍是临床难点和重点。近年研究结果表明,血清尿皮质素1(Urocortin1)水平会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可能性[6]。但关于血清和腹腔液中Urocortin1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鲜少有文献报道。本研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腹腔液中Urocortin1水平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检查的健康女性76例为对照组。研究组年龄32~48岁,平均(40.15±4.01)岁;Ⅰ期25例,Ⅱ期21例,Ⅲ期18例,Ⅳ期12例;痛经37例,不孕19例。对照组年龄33~49岁,平均(41.03±4.07)岁;痛经35例。两组年龄、痛经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组纳入标准:(1)经腹腔镜检查或病理诊断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2)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研究组及对照组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良性或恶性妇科疾病者;(2)近期有妊娠、哺乳、流产史者;(3)近期服用激素类药物者。两组均知晓本研究并同意。

1.2 检测方法 抽取两组月经后7~14 d空腹静脉血5 ml,腹腔液于腹腔镜下吸取患者子宫膀胱陷凹区4 ml液体,所有液体均静置30 min后离心,取澄清液低温保存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两组血清及腹腔液中Urocortin1水平。ELISA试剂盒购于武汉云克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SEA231Hu),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导入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均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血清及腹腔液中Urocortin1水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效能,以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及腹腔液中Urocortin1水平比较 研究组血清及腹腔液中Urocortin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及腹腔液中Urocortin1水平比较(pg/ml, ±s)

表1 两组血清及腹腔液中Urocortin1水平比较(pg/ml, ±s)

组别 n 血清 腹腔液研究组对照组76 76 t P 54.33±11.11 39.82±11.01 8.087 0.000 50.67±9.26 37.56±5.74 10.490 0.000

2.2 血清及腹腔液中Urocortin1水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效能 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及腹腔液中Urocortin1在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8、0.871, 敏感度分别为76.00%、78.00%,特异度分别为68.00%、82.00%。见表2和图1。

表2 Urocortin1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ROC曲线下面积

图1 血清及腹腔液中Urocortin1水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ROC曲线

2.3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分期与血清及腹腔液中Urocortin1水平比较 子宫内膜异位症Ⅰ~Ⅱ期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Urocortin1水平均明显低于Ⅲ~Ⅳ期患者(P<0.05)。见表3。

表3 不同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血清及腹腔液中Urocortin1水平比较(pg/ml, ±s)

表3 不同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血清及腹腔液中Urocortin1水平比较(pg/ml, ±s)

组别 n 血清 腹腔液Ⅰ~Ⅱ期Ⅲ~Ⅳ期46 30 t P 50.14±10.59 60.75±11.01 4.278 0.000 47.65±9.12 55.30±9.38 3.602 0.000

2.4 痛经情况与血清及腹腔液中Urocortin1水平比较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痛经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Urocortin1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痛经患者(P<0.05)。见表4。

表4 痛经情况与血清及腹腔液中Urocortin1水平比较(pg/ml, ±s)

表4 痛经情况与血清及腹腔液中Urocortin1水平比较(pg/ml, ±s)

组别 n 血清 腹腔液 痛经患者非痛经患者 t P 37 39 57.39±11.28 51.43±11.09 2.322 0.023 53.18±9.16 48.27±9.28 2.320 0.023

2.5 不孕情况与血清及腹腔液中Urocortin1水平比较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Urocortin1水平与非不孕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Urocortin1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5。

表5 不孕情况与血清及腹腔液中Urocortin1水平比较(pg/ml, ±s)

表5 不孕情况与血清及腹腔液中Urocortin1水平比较(pg/ml, ±s)

组别 n 血清 腹腔液 不孕患者非不孕患者 t P 19 57 53.28±11.69 54.68±11.06 0.471 0.639 49.23±9.36 51.15±9.13 0.789 0.433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活性的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以外位置而形成的一种女性常见妇科疾病[7]。该病发病位置较为为隐匿,早期诊断难度较大,发现时往往已经发展为Ⅱ期或Ⅲ期。因此,亟待寻求可靠的指标以实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诊断。Urocortin1是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家族(CRH)的神经肽成员之一,可以高亲和力结合1型和2型CRH受体。既往研究显示,Urocortin1在月经周期子宫内膜的管腔和腺上皮细胞分泌增多,且与非子宫内膜异位良性卵巢囊肿患者相比,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浆Urocortin1水平升高,提示Urocortin1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但关于血清及腹腔液中Urocortin1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鲜少有文献报道。本研究对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正常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Urocortin1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同分期及痛经、不孕情况下血清及腹腔液中Urocortin1水平变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者血清、腹腔液中Urocortin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Urocortin1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有关。且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及腹腔液中Urocortin1在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敏感度分别为76.00%、78.00%,特异度分别为68.00%、82.00%,表明血清及腹腔液中Urocortin1水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研究组中Ⅲ~Ⅳ期患者血清、腹腔液中Urocortin1水平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提示Urocortin1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展有关,可以反映疾病严重程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痛经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Urocortin1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痛经患者(P<0.05),提示Urocortin1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的发生。可能由于痛经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部位、深浅及粘连程度等有关,Urocortin1可通过反映子宫内膜异位症严重程度间接反映痛经情况。研究结果还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Urocortin1水平与非不孕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Urocortin1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Urocortin1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无明显关系。

综上所述,血清及腹腔液中Urocortin1表达水平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以初步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指标,但具体作用机制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且为尽可能地提升诊断的准确性,保证最佳治疗时机,Urocortin1应结合其他生化指标对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综合评估。

猜你喜欢
异位症腹腔内膜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体外高频热疗仪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腰椎椎管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miRNA-145负向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OCT4的表达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惹的祸吗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腹腔镜联合GnRH-a治疗Ⅰ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