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临床特征及防治对策

2021-08-20 03:34王钟慧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0期
关键词:收缩压血压高血压

王钟慧

(柳州市社会福利院,广西 柳州 545005)

0 引言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深,老年高血压患者数量逐年增长[1]。临床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的弹性与伸缩性能逐渐衰弱,且血管壁的脆性提高,加上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管壁损伤后的修复速度减慢,导致血管容易出现退行性病变[2]。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升高不明显,会导致内外压差增大,使得患者的器官功能受到较大的影响,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3],此外老年人动脉硬化,调节功能变差,导致血压波动大,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表现在夜间血压下降幅度过小或者过大,反勺型高血压较多,体位性低血压也较常见,为了进一步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预后情况,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至2020年10月200例我院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男108例,女92例;年龄62~79岁,平均(65.3±10.6)岁。入选标准:①符合WHO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认知障碍以及无法配合临床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分析入选患者临床特征以及防治策略。防治方法:

(1)预防措施:合理膳食,限盐少脂,戒烟戒酒,控制体重,根据患者的年龄以及身体状况制定有效的运动方式,推荐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在运动时若有不适需要立即停止。告知患者高血压并发症的各种表现,叮嘱患者注意观察身体变化,警惕高血压并发症的出现,例如冠心病、高血压肾病等。同时发挥我院养老服务工作的优势,加强社工介入,开展多项活动,及时对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慰藉。护理人员定期监测老年人血压并做好记录,以便复诊时医生评价病情。除了常规的卫生知识宣教讲座、健康手册之外,还采用院内板报定期更新,LED屏幕循环播放高血压相关健康知识的方式宣传高血压健康知识。

(2)治疗措施:本次研究入选患者主要服用药物,是依据老年人高血压症状及预后一般具有各自不同特点,因此治疗上采取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因人而异,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推荐的五大类药物包括CCB(硝苯地平缓释片)、ACEI(马来酸依那普利、卡托普利)、B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利尿剂(螺内酯、氢氯噻嗪),ARB(厄贝沙坦)作为治疗方案,按照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治疗以小剂量开始,尽量选择长效药物,若单种药物治疗疗效不满意,可考虑联合治疗,降压幅度需适度,对合并有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注意把握不同的降压范围,并在用药期间加强药物指导,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积极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计量值采用t值检验,P<0.05时为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临床特征分析。本组200例患者中有125例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75例为舒张压、收缩压高血压,且患者无论是在休息还是在活动时,均处在明显的血压波动;本组患者中有65例存在体位性低血压,56例患者无发现典型高血压症状,79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78例患者因心功能或肾功能损伤、糖尿病、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脑出血等因素确诊,见表1。

表1 本组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2.2 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的变化。在经过系统干预措施之后,患者的血压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5),见表2。

表2 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的变化(±s,mmHg)

表2 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的变化(±s,mmHg)

组别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脑卒中合并高血压 其他收缩压 舒张压 收缩压 舒张压 收缩压 舒张压 收缩压 舒张压干预前 153±22 102±12 155±26 106±15 152±19 108±13 160.5±12.3 98.6±10.4干预后 128±8 79±8 136±10 88±9 133±11 85±9 113.5±10.2 82.3±6.5 t 5.365 5.321 5.325 5.134 5.284 5.21 5.487 5.352 P 0.043 0.043 0.043 0.041 0.042 0.042 0.044 0.043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临床对高血压研究的不断深入,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不断完善。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长,高血压的发生率不断升高,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与新陈代谢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慢性病[4]。老年高血压发生原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遗传因素:高血压具有家族遗传特征,父母存在高血压那么子女高血压发生率超过40%[5];②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功能以及新陈代谢下降,且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与年龄存在正相关性;③肥胖:血压水平与脂肪含量存在正相关性,腹部脂肪越高那么血压升高越明显,肥胖患者高血压发病率是体重正常人群的3~5倍[6];④饮食因素:高脂高钠饮食均可导致高血压发病率升高,同时过量饮酒也可导致高血压升高。此外,滥用药物、长期心理压力过大也可导致该病的发生。

目前随着高血压分类的细化,需要在标准措施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本组200例患者中有125例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75例为舒张压、收缩压高血压,且患者无论是在休息还是在活动时,均处在明显的血压波动,由此可见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为主;本组患者中有65例存在体位性低血压,56例患者无发现典型高血压症状,79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由此可见多数患者存在高血压症状,但是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导致患者无法早期接受有效的治疗措施。本组患者中有78例患者因心功能或肾功能损伤、糖尿病、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脑出血等因素确诊,这主要是由于高血压引起血压波动主要特征为收缩压升高,但是由于老年人的压力感受能力差,加上身体机能衰弱,各器官功能下降,各种慢性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例如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导致有很多患者是因为其他疾病才被发现。本次研究入选在经过系统干预措施之后,在经过系统干预措施之后,患者的血压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5),由此可见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

高血压的出现导致老年人的健康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在确诊之后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①合理用药:老年患者由于自身感觉敏感度下降,加上血压调节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各种高血压并发症。同时随着年龄的升高,药物代谢速度减慢,很多老年人在患病之后喜欢自行购药服用,且没有严格按照用药规范服药,容易发生药物积蓄造成的药物重度情况。因此需要加强老年患者的临床用药指导,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并且治疗期间需要做好血压测量,记录血压变化。②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新闻报纸以及微信传播高血压相关防治知识,定期在社区内开展60岁以上人群的免费血压测量活动,从而尽早发现和治疗,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③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高血压发生机制复杂,除了常规的治疗措施之外,还需要加强生活干预,指导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限盐少油少脂饮食,并加强运动锻炼,合理控制自身的体重并保持良好的心态。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发生率较高,且临床症状多样化,很多患者因为其他因素确诊,需要重视高血压健康知识宣教,并指导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与生活干预,从而控制患者的血压状况。

猜你喜欢
收缩压血压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最怕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