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麻-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及对VAS评分的影响

2021-08-20 02:57刘万超庞立瑛高敏刘继鑫孙志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0期
关键词:腰麻硬膜外股骨颈

刘万超,庞立瑛,高敏,刘继鑫,孙志博

(1武警吉林省总队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2;2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 长春 130012;3吉林省一汽总医院,吉林 长春 130011)

0 引言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好发于老年人群,以患肢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并发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及时早期的治疗十分重要[1]。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而麻醉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老年患者由于合并基础疾病较多、器官功能减退、抵抗力下降等原因,对手术耐受性较差,导致麻醉风险增加,因此,选择合理安全的麻醉方式十分重要[2]。目前临床上用于该手术的麻醉方式有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等,安全性更不相同。研究发现,腰麻-硬膜外麻醉在该类手术患者的麻醉中具有镇痛效果显著、安全性高等优点[3]。基于此,本研究即分析探讨了腰麻-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及对VAS评分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武警吉林省总队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12例,男6例,女6例,年龄65~89岁,平均(77.45±8.26)岁和研究组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65~88岁,平均(77.34±8.29)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②无其他系统严重脏器疾病者;③符合手术指征者;④可耐受麻醉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股骨骨折者;②既往有股骨颈手术史者;③存在手术禁忌证者;④凝血异常者;⑤合并恶性肿瘤者。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两组术前均常规禁食8 h,禁水4 h,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给予4μg/kg芬太尼诱导麻醉,0.25 mg/kg依托咪酯、0.8 mg/kg阿曲库胺镇静,0.08 mg/kg咪达唑仑维持麻醉,观察麻醉效果并间歇性注射芬太尼;研究组实施腰麻-硬膜外麻醉,于患者L3~L4椎间隙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导管,向导管内注入7.5 mg+0.75%布比卡因,注射完毕后退出腰麻针,头段部位置入3 cm硬膜外导管,经导管注入5 mL+2%利多卡因,将麻醉平面调整在T10以下。期间加强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数据作以分析。VAS评分于术后10 min评价,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疼痛程度越为严重。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寒战、呼吸抑制等。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2.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采用χ2检验,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VAS评分的对比采用t检验,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和VAS评分对比。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和VAS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和VAS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麻醉起效时间(min)苏醒时间(min) VAS评分(分)对照组 12 10.25±3.63 22.48±6.32 4.12±0.51研究组 13 6.34±2.84 14.08±7.12 2.42±0.39 t - 3.013 3.109 9.408 P - 0.006 0.005 0.00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30.77%,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详细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骨科常见病,是指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老年人群高发,据数据统计,股骨颈骨折约占髋部骨折的53.0%左右,约占全身骨折的3.58%左右[4]。该骨折常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所致,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导致该损伤发生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股骨颈解剖结构较为特殊,血运较差,若不采取及时早期的治疗可创伤性关节炎、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对其采取及时早期的治疗十分重要[5]。

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该骨折的常用方法,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心血管代偿能力较弱、合并基础疾病较多等原因,加之手术创伤较大,导致患者对麻醉耐受性较低,术中易出现心脑血管意外,严重者甚至可直接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选择合理安全的麻醉方式十分重要[6]。目前常见麻醉方式有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等,全身麻醉虽具有显著效果,但对老年患者而言,其安全性较差,显著增加了机体负担,对患者循环、呼吸、消化系统等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增加了患者手术风险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全麻需从患者口腔行气管插管,可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呛咳等不适,也可损伤气道,且全麻术后患者苏醒较为缓慢,易产生烦躁、躁动等情绪,故选择一种更为安全的麻醉方式十分重要[7]。

椎管内麻醉是指将局麻药注入患者椎管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根,使脊神经根所支配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的一种麻醉方式,该麻醉方式可最大限度地维持老年患者术中生理功能稳定,麻醉可控性高,主要分为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等,均具有操作简便、作用持久、安全性高等特点,可有效避免全麻气管插管对患者造成的刺激,更适用于老年患者[8]。腰麻-硬膜外麻醉将两种麻醉方式联合使用,可有效控制麻醉平面,不仅可有效发挥良好的麻醉效果,同时可在最大程度上减轻对患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影响,维持老年患者术中生理功能的稳定,并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提高麻醉的可控性和安全性,同时该麻醉方式无需气管插管,患者术后苏醒、恢复更快,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具有麻醉起效时间短、镇痛肌松效果显著、阻滞完全等优点。

本研究选取了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2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组,分别采取不同麻醉方式,对比了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显示,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腰麻-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麻醉中是切实有效的,不仅麻醉起效快、术后苏醒时间短,同时镇痛作用持久,这主要与该麻醉方式发挥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共同优点,麻醉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麻醉平面有关。同时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30.77%,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腰麻-硬膜外麻醉不良反应更少,相比全身麻醉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这主要与该麻醉方式对患者呼吸、消化、循环等系统影响更小有关。

综上所述,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麻醉中,采用腰麻-硬膜外麻醉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降低VAS评分,且该麻醉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使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腰麻硬膜外股骨颈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腰麻后发生低血压的影响因素及下腔静脉内径变异度对其预测价值
剖宫产产妇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临床麻醉效果研究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改良硬膜外导管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根据雾气现象判断硬膜外腔导管位置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