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

2021-08-20 03:31严武王梦璇赵吉星朱铭李勇生通信作者魏崴杨剑填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0期
关键词:保护套肋骨胸腔镜

严武,王梦璇,赵吉星,朱铭,李勇生*(通信作者),魏崴,杨剑填

(1.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1;2.惠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广东 惠州 516001)

0 引言

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肺恶性肿瘤性疾病[1-2]。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人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对身体进行检查,早发现早治疗,避免耽误病情。本文即分析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和采用多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具体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将选取2021年2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胸外科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肺叶切除+系统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的患者共68例,观察组患者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范围40~69岁,平均(48.46±8.12)岁。对照组患者34例,其中男17例,女17例;年龄40~69岁,平均(48.36±8.02)岁。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通过相关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②无明显肺叶切除禁忌。排除标准:①肺部感染;②活动性肺结核;③胸膜腔严重粘连;④远处转移;⑤术前合并胸腔积液;⑥小细胞肺癌。对两组文化程度、年龄、身高等基础性疾病分析后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完全知晓,同意研究。

1.2 方法。观察组应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对照组应用多操作孔胸腔镜手术。两组均应用复合静脉麻醉、双腔气管插管,手术中进行单肺通气,在腋下放置棉垫。观察组单操作孔组在病人腋前端4肋骨部位进行切口,并放置保护套,术后器械则通过此操作孔进入。在腋中部7肋骨间进行切口,用于观察,切口处同样设置保护套,胸腔镜通过此孔进入,手术后放置引流管,便于观察。对照组则在腋前端3肋骨间进行切口,放置保护套,将此孔用于主要操作孔,在腋中部7肋骨部位进行切口作为观察孔,在腋后部位5肋骨处作切口,为次要操作孔。

1.3 疗效标准。两组患者治疗后围手术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去除术中冰冻等待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枚数、切口长度。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并发症:(胸腔积液、皮下气肿、肺漏气、心律失常、肺不张、肺部感染)等。根据术后疼痛评分VAS对两组患者治疗后1、3 d疼痛评分进行对比分析。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说明疼痛较强烈。

1.4 统计学分析。将数据纳入SPSS 20.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进行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进行多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对比(±s)

切口长度(cm)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淋巴结清扫枚数(枚)观察组 34 127.34±7.12 118.33±7.11 12.12±3.24 3.25±0.23对照组 34 139.56±8.12 132.12±8.55 14.25±4.23 9.06±1.12 t - 6.598 7.231 2.331 29.630 P - 0.001 0.001 0.023 0.00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进行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进行多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3 两组疼痛评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进行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进行多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疼痛评分对比(±s)

表3 两组疼痛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术后第1天 第3天观察组 34 6.34±1.25 4.12±1.10对照组 34 7.43±1.56 6.12±1.19 χ2 - 3.179 7.196 P-0.002 0.001

3 讨论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由于肿瘤大小一般在2 cm左右,没有出现肺门和纵膈淋巴转移现象,临床症状不明显,因此极难发现[3-4]。因此人们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医治疗。

单孔作孔胸腔镜技术是全新技术,在原有的胸腔技术上有进一步提高。与传统胸腔镜技术相比较,单孔作孔胸腔镜技术对患者损伤较小,并且能够加速患者康复[5-6]。传统胸腔镜技术一般采用2~3个操作孔,而单孔作孔技术是胸腔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只需要采用2~4 cm操作孔,便可以进行原发性肺癌根治手术、胸膜肿瘤、肺部转移瘤或者良性肿瘤的楔形切除手术。单孔作孔胸腔镜技术进一步减轻了因为操作孔硬气的肋间之间的损伤,减少患者疼痛感,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患者恢复,速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临床效果十分明显[7-8]。本文将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和多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应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均应用复合静脉麻醉、双腔气管插管,手术中进行单肺通气,在腋下放置棉垫。观察组单操作孔组在病人腋前端4肋骨部位进行切口,并放置保护套,术后器械则通过此操作孔进入。在腋中部7肋骨间进行切口,用于观察,切口处同样设置保护套,胸腔镜通过此孔进入,手术后放置引流管,便于观察。对照组则在腋前端3肋骨间进行切口,放置保护套,将此孔用于主要操作孔,在腋中部7肋骨部位进行切口作为观察孔,在腋后部位5肋骨处作切口,为次要操作孔。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和多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均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微创手术,但是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明显较少,并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手术后疼痛感较弱[9-10]。本文即分析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和多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进行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进行多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各指标,观察组进行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进行多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进行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进行多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后疼痛评分,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早期非小细肺癌采用单孔胸腔镜治疗后临床各指标恢复情况较优,并且并发症发生率较小,术后疼痛感较弱。

猜你喜欢
保护套肋骨胸腔镜
59例交通事故致肋骨骨折伤残鉴定的分析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苹果将推内置触控板的 iPad键盘套
笔记本电脑
安全指甲绀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迷人肋骨
日安,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