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泊芬净治疗重症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效果与安全性

2021-08-20 02:58刘昶乔智灏李嘉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0期
关键词:曲霉菌念珠菌真菌

刘昶,乔智灏,李嘉莹

(广东同江医院,广东 佛山 528300)

0 引言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基础是由宿主、临床特征及微生物检查等三部分构成,是指真菌侵入人体的组织和血液中,并在体内不断繁殖导致体内正常细胞组织死亡而引起人体组织、器官出现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目前临床上诊断IFI的“金标准”主要是依靠患者的组织病理学[1]。重症医学科(ICU)患者由于自身抵抗力很差,在使用各类抗生素及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时更易发生真菌感染,此类患者也是IFI的高发人群,其IFI的发病率在所有医院获得性感染中占比约为8%~15%,主要感染的病原菌为念珠菌和曲霉菌[2]。有研究指出,IFI还是ICU患者发生死亡的高危因素,其中念珠菌感染致死率高达30%~60%,虽然曲霉菌的感染率较低,但其致死率很高,很多免疫功能抑制患者的死亡都是由曲霉菌感染所致[3]。ICU患者一旦发生IFI,其导致的后果往往较为严重,因此,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此类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临床上对重症合并IFI的患者常用的是卡泊芬净静脉滴注治疗,本研究主要探讨卡泊芬净对重症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广东同江医院重症医学科70例重症伴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设置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40~75岁,平均(47.53±4.16)岁;肺部感染19例,腹腔感染16例。研究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42~76岁,平均(47.49±4.25)岁;肺部感染20例,腹腔感染15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年龄、感染部位、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4]中重症伴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②年龄大于18岁;③患者或其家属自愿签署本研究知情告知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原发性粒细胞缺乏;②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损伤或严重代谢异常、凝血功能异常;③存在严重情感障碍或精神病史。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氟康唑(山东齐都药业,国药准字H20023086,100 mL∶0.2 g)进行静脉滴注治疗,首次为0.4 g,以后一次0.2 g,一日1次,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通过口服氟康唑胶囊继续治疗。治疗持续7~14 d,治疗期间对患者痰涂片、痰培养及肝功能定期进行复查。观察组给予卡泊芬净(江苏恒瑞医药,国药准字H20173019,50 mg)进行静脉滴注治疗,首次滴注剂量为70 mg,一天后将剂量减少为50 mg,每天进行一次滴注治疗,每次滴注约持续一小时以上,治疗持续7~14 d,期间不可使用任何含有葡萄糖的稀释液。

1.4 观察指标。临床指标观察两组体温、白细胞计数(WBC)恢复至正常的平均时间,抗感染治疗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平均时间,判定标准[3]:腋温<37.0℃且维持48 h以上即为体温恢复正常;白细胞计数≤10×109/L即为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式下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参考卫生部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对IFI患者的判定标准,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病理及组织病原学检查四项指标均恢复正常时判定为痊愈;以上四项指标有一项未恢复但病情有好转时判定为显效;病情有缓解但没有明显改善时判定为好转;以上四项指标均未恢复且病情未改善并恶化时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痊愈+显效)/总例数×100%。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案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有头痛、乏力、发热、低钾血症等几方面,总发生率=(头痛+乏力+发热+低钾血症)/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资料均以SPSS统计学软件(22.0版)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分别以平均数±标准差(±s)、例(百分比)n(%)表示,分别行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观察组体温、WBC恢复正常时间及抗感染治疗、ICU住院、总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s,d)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s,d)

组别 n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ICU住院时间 WBC恢复正常时间 抗感染治疗时间 总住院时间观察组 35 4.79±1.26 10.41±1.58 9.58±1.53 10.34±1.73 22.16±3.13对照组 35 6.28±1.73 16.29±2.46 11.25±2.35 12.49±2.46 30.75±4.31 t-5.189 15.021 9.489 5.231 12.021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治疗效果。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中痊愈的有9例,显效的有16例,好转的有5例,无效的有5例,总有效率为71.43%(25/35);对照组中痊愈的有5例,显效的有14例,好转的有7例,无效的有9例,总有效率为54.29%(19/3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3 不良反应。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3 讨论

ICU患者大多病情严重且病况复杂,通常会合并有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对此类患者会经常使用到一些侵入性的检测治疗手段,并且会予以服用广谱抗生药物,患者治疗过程中,免疫抑制剂和皮质激素的应用也较为广泛;通常ICU患者还需要进行化疗和放疗;随着ICU诊治手段的提高,重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得以延长,但同时其住院时间也相应会延长,以上几方面都是ICU患者发生IFI的高危因素,多种因素共同导致了ICU患者成为IFI的高发人群[6]。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原菌常见的为念珠菌和曲霉菌,念珠菌在自然界中是广泛存在的,通常在人体内都是正常且无致病性的菌群,但如果人体的防御机制受损,该菌群就容易引发疾病,而曲霉菌的致病性种群主要包括烟曲霉、黄曲霉和土曲霉三种,通常人体吸入这三类菌孢后就会引起曲霉病,对于自身免疫功能受损严重的患者,其肺部和鼻窦处容易生出大量致病性曲霉,后会散播至身体的其他组织与器官。相比之下,念珠菌的感染率占比较高,虽然曲霉菌的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也逐渐呈上涨趋势,在所有IFI中,曲霉菌感染率约为5.9%~12%,曲霉菌通常会存在于阴暗潮湿且通风不良的地方,在此环境下曲霉菌孢在空气中飘浮很容易被患者吸入而导致发生真菌感染[7]。

卡泊芬净是一种棘白菌素化合物,是由Glarea Lozoyensis发酵产物合成,其主要作用在于抗真菌,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真菌和酵母细胞中β(1,3)-D-葡聚糖的合成[8]。临床上常将其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重症患者,据相关研究表明,卡泊芬净对ICU患者发生IFI常见的念珠菌和曲霉菌均有抗菌活性的作用[9]。对此类患者使用卡泊芬净静脉滴注后,其血浆浓度会下降并呈多相性,随后会出现短暂的α相,紧接着会出现β相,其半衰期约为0.9~1 h,除此之外,还会出现一个γ相,其半衰期约为40~50 h,给药后30 h内一般不会被排出或出现生物转化,在此期间,卡泊芬净与患者体内的白蛋白结合率高达97%[10],可有效缓解患者IFI的感染情况。本研究中对ICU合并IFI的患者采用卡泊芬净静脉滴注治疗的有效率(71.43%)比使用氟康唑治疗的对照组患者(54.29%)高(P<0.05),其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8.57%)也比对照组(20.00%)低(P<0.05)。

综上所述,对重症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采用卡泊芬净静脉滴注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其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经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有所下降,且所有不良反应均为可耐受,此药的安全性较高,不会给患者造成太大痛苦,同时也可改善患者不良预后,其临床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曲霉菌念珠菌真菌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论少见念珠菌在口腔念珠菌感染病例中的分布及其致病性
广州地区生殖系统念珠菌病的菌型及其体外药敏结果分析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临床非呼吸道标本中念珠菌的菌株分布及药敏分析
无菌部位的念珠菌属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胸椎真菌感染误诊结核一例
千奇百怪的真菌
肺曲霉菌感染患者的微生物检验与临床诊治研究
“角落生物”
——曲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