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8-20 02:58夏燃史方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0期
关键词:室性胺碘酮心肌梗死

夏燃,史方舟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老年病科,吉林 长春 130000)

0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疾病堵塞使部分心肌产生缺血、坏死等情况导致的,集中发生于老年群体,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逐渐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1]。在发病过程中,患者普遍存在胸部疼痛感、烦躁、呼吸困难以及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在疾病不断发展过程中,患者将会产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休克等并发症,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1周左右往往伴有室性心律失常,使其血液动力学产生障碍,从而引发心功能不全,进一步加大临床治疗难度[2]。本次研究内容以探究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为目的对6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6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18年5月至2020年9月,并通过奇偶分组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n=30)中女12例,男18例;年龄65~83岁,平均(73.64±2.48)岁。实验组(n=30)中15例,男15例;年龄67~81岁,平均(73.89±2.5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本次研究内容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核实后进行;患者符合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诊断标准;患者年龄超过60岁;患者及家属在全面掌握本次研究内容及意义后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具有意识障碍、语言障碍以及精神障碍;对本次实验用药产生不良反应或过敏者;患有重大器官疾病以及器质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实验依从性偏低。

1.2 方法。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以利多卡因予以静脉注射,推送剂量在50~100 mg,时间在1~4 mL/min。若临床效果并不明显,医护人员需要在治疗20 min后给予患者50 mg利多卡因进行静脉推注,1 h内药物使用剂量需要控制在300 mg左右,而24 h内药物使用剂量需要控制1200 mg。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应用胺碘酮,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150~300 mg胺碘酮与20 mL生理盐水相融,生理盐水浓度为0.9%,时间在15 min内。同时,医护人员需要每分钟给予患者1.0~1.5 mg胺碘酮进行静脉滴注,并密切观察其具体表现,若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医护人员需要将使用剂量调整到0.5~0.75 mg/min,若患者出现室性前期收缩,需立即停止给药。

1.3 观察指标。①由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24 h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情况进行记录总结,并予以评价分析。②对两组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查,并总结其PR间期、QRS波时限、矫正QT间期(QTc)。③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显效表示患者经治疗后室性期前收缩减少至90%以上,且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表示患者经治疗后室性期前收缩减少至50%以上,且临床症状逐渐改善;无效表示患者经治疗后室性期收缩以及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计算公式: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予以分析处理,临床指标以及临床疗效分别以(±s)、(%)表示,组间数据行t、χ2检验,P<0.05提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指标情况予以分析对比。数据显示,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QRS波时限明显高于实验组,且PR间期以及QTc显著低于实验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临床指标情况对比(±s)

表1 临床指标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 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次)QRS波时限(s)PR间期(s) QTc(s)实验组 30 796.12±101.12 0.05±0.11 0.17±0.02 0.45±0.12对照组 30 1103.29±134.31 0.13±0.09 0.09±0.01 0.34±0.09 t - 10.0073 3.0830 19.5959 4.0166 P - 0.0001 0.0031 0.0001 0.0002

2.2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予以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将会对患者心肌产生严重损伤,并且在原有疾病基础上增加心肌梗死面积,使患者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从而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同时,在各种不良因素影响下,患者将会产生心功能恶化,导致发病率以及病死率持续升高,进一步加大临床治疗难度[3]。通过对以往临床经验的总结可以发现,常规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临床效果并不理想。在传统治疗过程中,临床上以利多卡因作为首选药物,该药属于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在应用过程中不仅能够促进心肌细胞内K+外流,而且有助于降低心肌自律性,但该药持续时间比较短,且患者存在多种潜在性心律失常情况,进一步增加各种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从而降低临床治疗有效率[4-5]。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上逐渐将胺碘酮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治疗过程中,并且获得显著临床效果。胺碘酮属于III类心律失常药物,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心肌耗氧量,并且有助于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从而改善其心动过速情况[6]。同时,胺碘酮能够使患者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得到显著扩张,改善其心肌单向传导阻滞,充分发挥自身负性肌力作用,具有安全性高、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少等优势,对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胺碘酮可以有效抑制患者心房及心肌传导纤维钙离子内流,降低传导速度,与利多卡因相比,胺碘酮对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7]。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指标以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具备比较分析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治疗过程中应用胺碘酮具有显著临床效果,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其治疗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较高。

猜你喜欢
室性胺碘酮心肌梗死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