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
(湖北省监利大垸医院 内一科,湖北 荆州 433321)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主要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该疾病发生率也具有明显上升趋势,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1]。溶栓是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方法,但是具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且危险性较大,不容易被患者所接受。丁苯酞注射液可改善脑代代谢,使脑组织血流量增加,从而对细胞凋亡起到抑制作用。醒脑静可促进脑循环改善,对脑细胞起到保护作用,为了解丁苯酞、丹参以及醒脑静三种药物联合用于该疾病治疗的效果,本研究选取了88例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临床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纳入急性脑梗死病例88例,均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湖北省监利大垸医院接受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各44例。研究组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53~79岁,平均(68.74±5.29)岁,病程1~24 h,平均(12.37±2.76)h。对照组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52~78岁,平均(68.72±5.31)岁,病程1~23 h,平均(12.41±2.74)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价值。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疾病相关诊断标准[2];②临床资料完整;③知晓本研究并自愿配合。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损伤;②伴有出血症状;③本研究药物过敏;④不配合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常规予以降压、降脂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复方丹参注射液(四川三精升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1021303),将8 mL的该药物加入到100 mL葡萄糖溶液中,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每天1次;给予丁苯酞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00041)静脉滴注,100 mL/次,每天1次。连续治疗2周。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大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53021640)治疗,静脉滴注,将2 mL的该药物,每天1次,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①采用NIHSS量表评定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总分42分,得分越低越好。日常生活能力用Barthel指数评定,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越好。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血浆粘度、全血低切和高切黏度。③疗效评定,根据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改善情况评定其疗效,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75%及以上为显效;NIHSS评分减少25%~75%为有效,NIHSS评分减少不足25%为无效,统计两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将数据录入SPSS 23.0处理,计量数据用(±s)表示,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1 两组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比较。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8.71±1.95)分,低于对照组的(14.85±2.63),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评分比较(±s,分)
表1 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评分比较(±s,分)
分组 例数 NIHSS评分 Barthel指数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44 17.59±3.62 8.71±1.95 50.72±3.83 76.93±5.18对照组 44 17.62±3.57 14.85±2.63 51.06±3.79 64.75±3.82 t - 0.037 11.861 0.399 11.969 P - 0.970 0.000 0.691 0.000
2.2 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比较两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状况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s,mpa·s)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s,mpa·s)
分组 例数 血浆黏度 全血黏度(高切) 全血黏度(低切)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4 1.69±0.23 1.37±0.18 6.47±0.38 5.17±0.25 10.25±0.64 7.14±0.59对照组 44 1.68±0.25 1.54±0.21 6.45±0.41 5.85±0.34 10.21±0.59 8.56±0.64 t-0.195 4.077 0.237 10.688 0.305 10.821 P-0.846 0.000 0.813 0.000 0.761 0.000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达到了95.45%(42/44)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45%,(χ2=9.724,P=0.002<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主要因脑部血液供应突然中断,使得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导致神经功能受损所致,该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需及时予以有效治疗,以降低患者病死风险。临床对于该疾病治疗的关键在于快速恢复脑组织血液供应,改善局部组织的微血管内循环状况,有效修复患者已经受损的神经细胞,尤其是处于缺血半暗带的神经细胞挽救极为重要[3]。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大量缺血半暗带的神经细胞出现去极化、炎性反应以及凋亡等继发性损害。所以应及时降低患者的血液黏稠度,加速血管舒张和脑灌注,减轻炎性反应和神经功能损害。
有研究报道,对于急性脑梗死,神经保护类药物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干扰其缺血性反应,可使患者的受损神经元存活时间延长,进一步缩小患者的梗死面积,且不会增加患者的脑出血风险[4]。其中丁苯酞就是一种较为常用的神经保护类药物,该药物可通过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从而降低患者的血液黏稠度,改善患者病情[5]。另外,该药物可对脑部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促进受损神经修复,减轻其神经功能损害程度。丹参联合丁苯酞是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手段,通过总结多年临床实践发现,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当患者急性脑梗死后,闭塞的血管所对应的脑组织将缺血,这时微小的侧枝循环会机体生理应急而自动开放而对缺血脑组织供血,但24 h后侧枝循环会自动闭塞。而丁苯酞可以改善侧枝血液循环,加醒脑静,丹参可以改善脑部微循环,对丁苯酞改善侧枝循环起促进作用,加用醒脑静治疗能够获得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2周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较低,且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组治疗方案更有助于改善局部脑血流状况,减轻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害,降低患者的血液黏稠度,从而增强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由此可见,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降压降脂等治疗基础上,将丁苯酞、丹参、醒脑静3种药物联用,有利于改善侧枝循环,促进脑细胞血液供应,神经功能康复效果较好,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联合应用丁苯酞和丹参及醒脑静,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况,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和疗效提升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