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汤干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人群的临床研究

2021-08-20 02:58万贝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0期
关键词:舌体参苓中西药

万贝

(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0 引言

据我国2000年~2014年的流行病数据调查表明,有13.3%的人群有高尿酸血症,有1.1%的人群有痛风,而在2013年痛风患病率增长至0.83%~1.98%。目前治疗用药以降尿酸为主,但不良反应较多;随着中医药学的日渐发展,其辨证分型、对症施治的疗法,被广大临床医师公认为在该病中具备确切的临床疗效[1]。为探究参苓白术汤干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人群的临床效果,选择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90例在我院体检时被查出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开展本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组对象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90例在我院体检时查出有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分为三组:中药组(30例,采用参苓白术方),西药组(30例,采用苯溴马隆片)和中西药组(30例,采用参苓白术方+苯溴马隆片)。西药组:男27例,女3例,年龄27~58岁,平均(42.36±5.62)岁。中药组:男22例,女8例,年龄21~59岁,平均(40.26±4.62)岁。中西药组:男28例,女2例,年龄26~59岁,平均(42.48±5.62)。三组患者治疗前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18岁以上,60岁以下。③开展研究前,与患者及家属充分协商,患者及家属在知晓研究内容后自愿参与研究。④遵从医嘱、具有良好用药依从性。排除标准:①年龄在18岁以下,60岁以上。②肾功能不全、药物恶性肿瘤等引起的高尿血酸症。③伴有严重的原发疾病者。④哺乳期或妊娠女性。⑤无法配合临床治疗。

1.3 方法。中药组:中药组采用参苓白术方治疗:①药方为:白术10 g,甘草6 g,白扁豆12 g,茯苓10 g,薏苡仁15 g,砂仁12 g,桔梗10 g,陈皮12 g,柴胡10 g,枳实10 g,党参12 g,山药15 g,莲子肉12 g。②用量用法:日一剂,水煎服,日2次,共8周。西药组:西药组采用苯溴马隆片(国药准字J20180056,昆山龙灯瑞迪制药有限公司)用量用法:一次50 mg,一天一次,共8周。中西药组:合并使用两组药物,共8周。

1.4 观察指标。比较三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体重、舌苔、舌体和大便性状改变情况。血尿酸:显效:血尿酸≤360 umol/L,或血尿酸降低>35%,有效:血尿酸≤440 umol/L,但>380 umol/L,或降低>20%且<35%,无效:血尿酸>440 umol/L或下降<20%。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中和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对比。治疗中1~2周,三组的血尿酸水平没有显著变化,P>0.05,治疗中4~8周和治疗后3个月,三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均显著降低,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组显著低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治疗中和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对比(±s,umol/L)

表1 三组患者治疗中和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对比(±s,umol/L)

组别 例数 治疗中1周 治疗中2周 治疗中4周 治疗中8周 治疗后3个月中药组 30 538.40±40.65 528.27±40.25 467.61±36.54 422.65±38.22 395.65±36.45西药组 30 539.44±41.25 529.35±40.68 482.75±39.36 430.45±38.65 397.23±36.28中西药组 30 538.23±40.12 523.36±40.03 429.36±35.45 403.23±37.45 355.29±36.23

2.2 三组患者治疗中的治疗后的体重、舌苔和舌体变化对比。本组研究患者在接受治疗的1~8周及治疗后3个月调查显示,体重变化无较大差异,治疗前期舌体以胖大为主,后逐渐恢复正常,舌苔逐渐变薄,治疗后3个月均趋向于正常,本组研究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治疗中和治疗后体重、舌苔和舌体变化(±s)

表2 三组患者治疗中和治疗后体重、舌苔和舌体变化(±s)

注:BMI:体重指数,TC-perAII舌苔面积/全舌面积,TB-S:舌质饱和度。

组别 类别 治疗中1~2周治疗中4~8周治疗后3个月西药组BMI(kg/m2) 23.60±2.46 22.06±2.24 20.67±2.10 TC-perAII 0.86±0.62 0.56±0.32 0.43±0.20 TB-S 0.30±0.04 0.28±0.05 0.22±0.07中药组BMI(kg/m2) 23.65±2.50 22.22±2.32 20.85±2.22 TC-perAII 0.85±0.56 0.50±0.22 0.40±0.15 TB-S 0.30±0.08 0.24±0.73 0.20±0.06中西药组BMI(kg/m2) 23.55±2.50 22.26±2.28 20.78±2.35 TC-perAII 0.87±0.75 0.42±0.34 0.35±0.16 TB-S 0.32±0.03 0.20±0.05 0.17±0.02

2.3 三组大便性状改善情况对比。治疗后,西药组对大便性状改变不明显,而中药组在治疗后第2周就均已转为成形大便,中西药组则在第1周就有少数患者转为成形大便;研究表明中西药组疗效最佳,中药组次之,西药组疗效较差,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治疗中和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对比

3 讨论

中医关于痛风的病机分析有三个方面:六淫杂感、脾肾不足和痰浊淤血,三者常常互为因果。西医治疗长期服用会有胃肠道反应和肾功能损害等毒副作用,而且停药后,容易病情反复,远期疗效较差[2]。

目前西药治疗以降低血尿酸水平为主要治疗原则,而且临床上尚缺乏平稳的降尿酸药物,血尿酸水平容易反复。而中医根据患者的现况开具经方在血尿酸的控制和疗效确切,且毒副作用少,复发率低,是临床一大特色治疗[3]。中医看HUA患者脾胃多虚,常采用健脾利湿的对症治疗具有针对性效果[4]。《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中的参苓白术方,是在四君子汤上加味而成,人参和白扁豆属于甘温类药品,甘草、薏苡仁、莲子、山药等均为食材,陈皮具有健脾燥湿和调畅肺脾的作用[5]。

本研究中,我院将参苓白术方与苯溴马隆片合用,血尿酸水平更为平稳地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在HUA患者中,选择参苓白术汤+苯溴马隆片进行治疗,可更为平稳地降低血尿酸水平,提高中医证候评分。

猜你喜欢
舌体参苓中西药
骨性II类错牙合畸形青少年Twin-blcok治疗前后舌位及上气道变化
参苓白术散在消化和呼吸系统疾病运用中的研究进展※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基于一种局部图像增强和改进分水岭的舌体分割算法
肉牛口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中西药治疗和预防措施
母羊产后瘫痪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中西药疗法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肉牛前胃弛缓的临床症状、中西药疗法和预防措施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舌体胖瘦精细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