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通达方治疗慢性贫血9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8-20 02:58孙东月李云王春艳张婧武京学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0期
关键词:通达三焦肌酐

孙东月,李云,王春艳,张婧,武京学

(河北省馆陶县人民医院,河北 邯郸 057750)

0 引言

慢性贫血是由慢性感染性疾病、慢性炎症、恶性肿瘤疾病等因素引起的贫血,也称为炎症性贫血[1]。该病是以介导免疫或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产生增多为主要特征,比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干扰素等水平异常增高。慢性贫血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仅次于缺铁性贫血。慢性贫血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慢性贫血发病率逐渐增高。临床上对于慢性贫血的治疗主要采用西医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补充铁剂等方式治疗,但通常治疗疗效较差,停药后容易复发[2]。中医药对慢性贫血症有着独到的认识,其临床治疗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疗效颇佳。而中医治疗慢性疾病也有不同的理论依据,以通达三焦而治慢性贫血,是中医治疗该病的一项常见方法。本研究将主要探讨中药三焦通达方治疗慢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经三焦通达方治疗的慢性贫血患者90例。所选患者均有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慢性感染性疾病、慢性炎症或恶性肿瘤等相关疾病。所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选患者中男37例,女53例;年龄47~92岁,平均(62.29±10.18)岁;患者病程1~6年,平均(3.37±1.32)年。纳入标准:①男性血红蛋白水平低于120 g/L,女性血红蛋白水平低于110 g/L;②患者伴有慢性感染、炎症、肿瘤性疾病等相关合并症;③患者持续贫血超过3个月;④患者年龄为18周岁以上,具有完全行为能力;⑤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⑥愿意配合完成本研究,具有随访、返院复查条件等。病例排除标准:①无法确定是否为慢性贫血患者;②合并有较为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患者;③具有精神病史、精神疾病发作期患者;④智力障碍、失语、听力底下等由先天或疾病因素引起的无法正常沟通交流的患者;⑤近1个月内有应用其他治疗方案的患者;⑥患者病历资料不全、书写质量低,无法正常阅读、参考的患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应用三焦通达方治疗,方组如下:杏仁15 g、白通草6 g、白蔻仁6 g、竹叶6 g、生薏仁15 g、半夏15 g、何首乌20 g、熟地20 g、黄芪25 g、枸杞子25 g、当归15 g、阿胶15 g、大枣20 g。以上药材先加入凉水,水面没过药材3 cm,浸泡1 h。大火煮沸后文火慢煎,约30 min后,取药业200 mL左右。再加入清水,反复煎煮3次,取药液600 mL,分早中晚三次服用。每日一剂,连续服用30 d。

1.3 观察指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评分,以血红蛋白、红细胞、血肌酐为主症,正常水平为0分,±偏差10%以内为2分,±偏差10%~20%以内为4分,±偏差30%以上为6分,共计18分;以头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皮肤苍白、心率异常、食欲减退为次症,次症无症状为0分,轻微症状为1分、中度症状为2分,重度症状为3分,次症共计30分。主症评分与次症评分之和为总体中医症候评分。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记录患者主、次症以及总体中医证候评分情况。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血肌酐水平。观察记录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患者治疗后主症、次症以及总体中医症候平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s,分)

表1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s,分)

时间 例数 主症证候评分平均值次症证候评分平均值总体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 90 13.58±3.19 17.96±4.36 31.54±4.18治疗后 90 9.88±2.39 6.04±3.68 15.92±2.53 t - 8.8061 19.8202 30.3282 P - 0.0001 0.0001 0.0001

2.2 治疗前后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血肌酐水平情况。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血肌酐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比较(±s)

时间 例数 血红蛋白(g/L) 红细胞(g/L)血肌酐(μmol/L)治疗前 90 88.67±12.86 2.27±0.54 896.86±121.06治疗后 90 118.59±14.82 3.31±0.62 854.69±110.17 t - 14.4659 12.0000 2.4441 P - 0.0001 0.0001 0.0155

2.3 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仅包括2例患者发生轻微恶心症以及1例患者出现轻微腹泻症状,未见有其他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症状出现。以上3例出现不良反应症状患者均未进行特殊处理,停药后自动恢复。本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

3 讨论

慢性贫血不同于缺铁性贫血,而是因人体对铁的吸收、利用通道受阻,体内铁无法被正常吸收入血以及巨噬细胞铁释放障碍引起的铁代谢失衡进而引起的症状。中医学尚无贫血病名,现代中医学多以“虚劳”“血虚”“萎黄”“虚黄”“髓劳”等病证概括,枟素问调经论枠曰:“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血虚之中,以心、脾、肝血虚较为多见 ,血虚证是由失血过多,或脾胃虚弱,或血液生化之源不足,或因瘀血阻滞、新血不生等原因所导致的血液不足或血液营养功能低下,组织器官失养的病理状态[3]。临床常见面色淡白或萎黄,毛发不泽,唇舌、爪甲淡白,头昏,视物昏花,心悸,健忘,失眠,乏力等虚弱症候,由营气和津液组成,具有营养和滋润的作用,内注于五脏六腑,而以“虚(髓)劳”诊断则既可反映血虚、气虚血溢,又能提示“精极”“骨(髓)极”的本质。

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总称,为六腑之一。在人体脏腑中三焦最大,有名无实,从部位上来划分,膈肌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膈肌以下脐以上为中焦,包括脾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三焦的具体功能为主持诸气,总司人体的气化活动(元气是组织气化活动的原动力,而三焦通行元气又关系到全身气化功能的正常运行);为人体水液运行的通路[4]。三焦运行诸气,流通液体,气血不离,气可以生血,气可以带血。中焦顺利,脾之統血功能正常,则血不外浸,亦不外漏,固血养正,三焦功能运行亦可通达。所谓“三焦不通,多脏受累,虚实互现,病机杂从”。上焦不通者心肺虚弱,经络淤堵,气血凝滞;中焦不通者脾胃虚弱,消化不畅、气血不足;下焦不通肝肾受阻,肾虚血亏。所以中医治疗慢性贫血时不仅需要补肾健脾、益气生血,且更重要的是需要打通三焦,“三焦一通,诸症自消”。

本研究中为治疗慢性贫血,自拟三焦通达方治疗。方中杏仁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白通草利尿通淋,白蔻仁化石消痞、行气温中,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生薏仁利水消肿、健脾祛湿,半夏消痞散结、燥湿化痰,主要合用可润肠通便,利水消肿、消痞散结、燥湿化痰,从而可以帮助打通三焦[5]。何首乌润肠通便、补益精血,熟地滋阴补肾,黄芪补气固表、脱毒排脓,枸杞子溢精命门、滋肝补肾,当归补血活血、润燥通滑,阿胶滋阴补血,大枣健脾益血。诸药合用,在通焦同时达到补肾健脾,益气生血的功效。本研究所选患者通过服用上述方剂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有显著提高,血肌酐水平显著降低,同时治疗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有明显降低,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3.33%。本组所应用治疗方式治疗后患者贫血症状可得到明显好转,同时药物毒副反应轻微,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三焦通达方治疗慢性贫血在有效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的同时能有效提高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并降低血肌酐水平,且药物副反应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通达三焦肌酐
“三焦竭部”理论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
“神子”如何通达藏地——论格绒追美的长篇小说《隐蔽的脸》
亥时调“三焦”,养生效果好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通达青岛
血肌酐升高非小事,你的肾可能已“坏了一半”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尿蛋白正常了肌酐为何还是高
达业速度为则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