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临床检验在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诊断中的意义及价值

2021-08-20 02:58兰湖谢可亮周莉洁黄丽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0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入院心肌

兰湖,谢可亮,周莉洁,黄丽文

(百色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百色 533000)

0 引言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被定义为慢性的、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发病后会出现个人意识、感知觉、行为以及情绪等方面的异常表现,患者容易将现实和想象弄混淆,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活动[1]。精神分裂症按照疾病分类体系去定义,不是一种具体的疾病,而是一种精神障碍,在青年群体中比较常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心里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增长,再加上家庭因素、个人情感因素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2]。有研究表明[3]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时的AST、LDH、CK、CK-MB、α-HBDH等心肌酶检验数据会出现明显升高,但是心肌酶检验在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上的意义和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对比了300例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00例健康人的心肌酶检验结果,以及治疗前后患者心肌酶检验数据变化情况,探究了心肌酶临床检验在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诊断中的意义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300例百色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新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组成观察组,另取同期300例健康人组成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年龄10~80岁,平均(44.15±2.35)岁;男134例,女166例;病程1-5个月,平均(2.45±1.36)个月,均为初次入院患者,首次发病。对照组患者年龄10~80岁,平均(44.35±2.41)岁,男132例,女168例。两组患者年龄区间、平均年龄、男女比例等基本资料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纳入标准:①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4]中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家属以及健康人群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参加研究。③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①临床疾病或个人资料不全。②患有其它精神障碍性疾病。③不愿意参加本次研究。④患有心肌疾病患者。

1.2 方法。心肌酶检验前一天晚上,嘱咐患者家属以及健康人群在22点以后禁食、禁水,第二天晨起时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液4 mL作为心肌酶检验血液样本。使用专业离心设备对血液样本进行离心操作,时间为15 min,提取离心后血液样本上层血清,避免脂血以及溶血等被污染的血液样本。将血清置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中进行心肌酶检测,检测项目包括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准确记录检测数据,统计检测结果。

1.3 评价指标。对比两组心肌酶检验结果,检验项目包括五项,分别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检验数据。另对比研究组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的心肌酶检验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得到的数据全部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达,并进行t检验判定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使用数(率)的形式代表,用卡方检验判定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肌酶检验结果比较。两组心肌酶检验结果比较,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刚入院时的各项心肌酶检验结果数据与对照组相比,AST、LDH、CK、CK-MB、α-HBDH检验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心肌酶检验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心肌酶检验结果比较(±s)

组别 AST LDH CK CK-MB α-HBDH观察组 33.24±12.19 170.71±35.15 190.58±220.15 31.20±18.15 160.57±40.15对照组 20.29±7.05 140.14±30.32 87.43±32.32 18.70±5.12 112.35±25.78 T 5.151 8.162 12.351 4.156 8.612 P 0.015 0.012 0.000 0.018 0.016

2.2 观察组治疗前后心肌酶检验结果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心肌酶检验结果比较,治疗1个月后的AST、LDH、CK、CK-MB、α-HBDH心肌酶检验结果均优于刚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观察组治疗前后心肌酶检验结果比较(±s)

表2 观察组治疗前后心肌酶检验结果比较(±s)

组别 AST LDH CK CK-MB α-HBDH治疗前 33.24±12.19 170.71±35.15 190.58±220.15 31.20±18.15 160.57±40.15治疗后 24.15±8.15 150.23±30.25 132.15±30.25 19.58±14.32 120.63±26.15 T 4.512 7.681 8.681 5.612 7.781 P 0.026 0.023 0.018 0.024 0.026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精神障碍类疾病,发病年龄跨度很大,上到80岁老人,下到10岁儿童均可患病,发病机制与影响因素尚未明确[5]。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人体脑部组织结构、遗传因素、生活环境、心理承压能力以及妊娠问题等共同作用有关[6]。环境因素是引起精神分裂症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例如丧亲、情感挫折、离婚、滥用精神活性药物以及长期精神压力等,对人体神经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另外,精神分裂症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出现迁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巨大影响[7]。因此,临床上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诊断与鉴别十分重要,对疾病的临床用药治疗和情感干预控制效果起到关键作用。心肌酶是一种存在与人体心肌细胞中的特异性酶,包括AST、LDH、CK、CK-MB、α-HBDH五种,在发生人体器官组织受损时可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心肌酶活性增高[8]。临床上在诊断精神分裂症疾病时已经开始使用心肌酶检验,并且经过大量临床实验数据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时的心肌酶指标数值会出现明显升高,超出正常值范围,并且在接受系统化治疗后出现下降[9]。研究中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使的心肌酶检验数据高于健康人群,治疗后心肌酶检验数据相比于治疗前出现明显的下降,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心肌酶检验结果比较,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刚入院时的各项心肌酶检验结果数据与对照组相比,AST、LDH、CK、CK-MB、α-HBDH检验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心肌酶检验结果比较,治疗1个月后的AST、LDH、CK、CK-MB、α-HBDH心肌酶检验结果均优于刚入院时,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酶在诊断精神分裂症疾病中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可以将心肌酶检验数据是否超过正常值,作为疾病诊断依据。

综上所述,心肌酶临床检验在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和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准确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且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提供参考,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入院心肌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