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技术在诊断儿童腺样体肥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2021-08-20 02:58陆武陶磊李若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0期
关键词:腺样体鼻咽受检者

陆武,陶磊,李若梅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影像中心,安徽 合肥 230011)

0 引言

儿童腺样体肥大于小儿疾病中的发病率较高,对患儿的身体发育、心理健康均有影响,其发病原因多是由于腺样体出现异常增生,导致上呼吸道出现狭小症状[1]。病发后,患儿通常会出现流涕鼻塞、咳嗽打鼾等症状,病情较重时,患儿将会出现腺样体相貌。当前治疗此疾病的有效方案即手术疗法,病情诊断准确率高低将决定着手术治疗的有效性[2]。临床诊断此疾病的方法有多种,如MRI、CT及鼻内镜检查等。此次实验选择了本院就诊的怀疑儿童腺样体肥大患儿进行研究观察,即探讨螺旋CT技术于确诊此病症过程中产生的临床意义,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自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的前来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临床怀疑儿童腺样体肥大的42例患儿进行螺旋CT鼻咽部扫描;男22例,女20例;平均(4.7±1.63)岁;病程1~7个月,平均(3.54±2.01)个月。纳入标准:①咽喉有痛感,同时伴有呼吸困难、或头痛头晕症状的患儿;或伴有发育迟缓的患儿;②年龄不低于1周岁,不超过12周岁的患儿;③家长知情此研究,并同意此研究的患儿;③无心脏病、高血压等病史的患儿。排除要求:①年龄未及1周岁,超过且不包含12周岁的患儿;②意识不清晰,依从率不高的患儿;③心、肝等重要器官功能出现损伤的患儿;④有其他呼吸系统类病症的患儿;⑤精神系统功能方面有异常的患儿。

1.2 方法。所有受检者均行螺旋CT技术检查,检查时使用的CT仪器即型号为light speed VCT和optima 540螺旋CT,生产厂家为美国GE公司的CT扫描仪器,扫描时,将参数控制在所用医疗设备相关儿童扫描模式下的最低剂量,采取螺旋扫描方式。期间令受检者呈仰卧体位,做好患儿防护,并要求家长需穿戴防护衣于受检者身旁陪伴,以缓解儿童不安心理。扫描位置的起始点为颅底海绵窦平面,截止于受检者软腭的水平面,即受检者鼻咽的下缘位置。将层厚、层距均设定为2.5 mm,螺距0.984∶1,电压100千伏,设置自动管电流,并于CT仪器内实施重建并予以后处理,令重建后的层厚及层距为1.25 mm,并安排2名或以上医师进行阅片,以检测出鼻咽部的腺样体厚度及鼻咽腔的宽度,并计算出鼻咽顶部软组织厚度(A)与鼻咽腔上下径(N)之比A/N指标。

1.3 观察指标

(1)受检者CT检查指标比较,即腺样体A/N指标的均值低于0.6即腺样体为正常状态;其均值为0.6-0.7之间为腺样体中度肥大;当A/N指标的均值高于0.7时,即腺样体重度肥大。

(2)受检者阳性检出率比较,即以CT检查结果为标准,中度腺样体肥大的A/N值为高于0.6,低于0.7,重度腺样体肥大的A/N值为大于0.7;阳性检出率=(中度+重度)/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实验检查所得数据的整理均通过SPSS 21.0完成,(±s)表示检查指标,t值检验;n,%表示阳性检出率,χ2值检测,当P<0.05条件得到满足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受检者CT检查A/N指标。儿童腺样体肥大患者的腺样体厚度、腺样体A/N指标中40例大于正常均值(见图1),阳性检出率为95.23%,如表1所示。

图1 鼻咽顶部、两侧扁桃体CT图

表1 受检者CT检查A/N指标(±s)

表1 受检者CT检查A/N指标(±s)

结果 例数 腺样体厚度 腺样体A/N指标阴性 2 12.32±0.73 0.51±0.08阳性 40 14.63±2.53 0.71±0.05

图1:左图示鼻咽顶部软组织增厚,测其厚度为18 mm,鼻咽顶部软组织厚度(A)与鼻咽腔上下径(N)之比为0.67,大于0.6,中度肥大,右图示伴有两侧扁桃体肥大。

2.2 受检者CT表现其他病症。4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中有26例伴有并发症,占比65%,其中1例患儿出现中耳炎、5例患儿伴有鼻窦炎(见图2)、20例患儿并发扁桃体肥大,10例患儿同时伴有鼻窦炎及扁桃体肥大等病症的CT征象,如表2所示。

表2 受检者并发症CT病变征象(n,%)

图2:左图示鼻咽顶部软组织增厚,测其厚度为15.6mm,鼻咽顶部软组织厚度(A)与鼻咽腔上下径(N)之比为0.75,大于0.7,重度肥大。右图示两侧上颌窦及部分筛窦密度增高,伴鼻窦炎。

2.3 受检者CT检查指标。所有受检患儿阳性检出率为95.3.00%,所有受检儿童的腺样体厚度、腺样体A/N指标高于阴性检查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表3 受检者CT检查指标对比(±s,mm)

表3 受检者CT检查指标对比(±s,mm)

组别 例数 腺样体厚度 腺样体A/N指标阴性 2 12.79±1.64 0.52±0.07阳性 40 14.44±2.53 0.71±0.03 t-4.7512 11.1571 P-0.0001 0.0001

3 讨论

腺样体肥大为耳鼻喉科的常见病症,儿童于此疾病病发人群中占比较高,腺样体出现肥大病症后,对患儿的呼吸有很大负面影响,病情发展至后期时,会导致患儿发生缺氧、扁桃体肥大、中耳炎、鼻窦炎等病症,从而影响着患儿的身体发育及心理健康[3]。因而,当患儿出现腺样体肥大症状时,应给予快速确诊,并依据患儿的实际病况制定出合理治疗计划。以往临床较常用的诊断方法为纤维鼻咽镜检查,此检测方法的准确度较高,但检查过程为通过患儿鼻腔检查鼻腔内部,从而确定病况的方法,此方法需要患儿具备较高的配合度,否则将很容易造成鼻部损伤[4]。然而患儿的年龄普遍较幼小,临床检查依从率不高,并且仅能观察鼻咽腔表面情况,无法全面观察周围鼻窦和中耳情况,导致此种检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影像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中。鼻咽部X线侧位摄片检查简单方便,辐射剂量较低,但是不能观察到咽隐窝、咽鼓管咽口、圆枕、翼内外板(肌)、咽旁间隙等组或结构,不能进行腺样体肥大的分度,不能动态观察鼻咽气腔的变化情况等;MRI扫描可不受体位影响,可行任意角度断面扫描与图像重建,从而保证其正中矢状面图像的质量,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无X线辐射危害,但是MRI检查需要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而且检查时间较长,幼儿很难配合完成检查。

螺旋CT检查技术,其具有图像分辨率高,操作简单方便、检查安全性好等优势[5]。并且通过测量腺样体厚度、腺样体A/N指标,确诊患儿是否患有腺样体肥大病症,即A/N指标正常值小于0.6,超出0.6即腺样体肥大[6]。统计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有40例患儿的腺样体厚度、腺样体A/N指标均值皆高于正常均值;儿童腺样体肥大患儿的阳性检出率为95.23%。有65%伴有中耳炎、鼻窦炎、扁桃体肥大等并发症。由此可见,螺旋CT技术检查方法有很高的可参考性,能够为临床诊断儿童腺样体肥大疾病提供强有力的诊断依据,且此检查方法方便快捷,可以较好避免患儿配合度不高的问题[7]。另外CT检查技术可以显示并发症如鼻息肉和鼻窦炎的范围,鼻中隔偏曲以及其邻近组织的情况;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指导依据。除此之外,此种检查方式用时较短,能够便于临床医师为患儿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计划,是患儿接受度较高,家长较为首肯的检查手段[8]。

综上所述,螺旋CT技术应用于临床诊断儿童腺样体肥大疾病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对患儿的损伤率,加强检查安全性。此检查方法的运用,能够令患儿家长入检查室内陪同,使患儿的焦虑恐惧心理得到较好安抚,进而促使患儿的检查依从性得以提升,有效缩短了检查时间,能够帮助临床医师尽快掌握患儿病情的首选的检查方法,值得于临床诊断中应用并推广。但本组病例由于样本量较小,仅有42例病例,且未与其他相关检查进行横向比较,是其不到之处。

猜你喜欢
腺样体鼻咽受检者
幼儿罕见鼻咽部异物1例
健康体检的护理质量管理实践及体会
腺样体肥大如何用药
鼻咽癌的鉴别诊断:反复鼻出血VS鼻咽癌
儿童腺样体肥大合并慢性鼻窦炎对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的影响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鉴别早期鼻咽癌与鼻咽良性增生的价值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探讨体检受检者采血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
腺样体肥大,用药还是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