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缔组织病变肺血管损害的CT诊断分析

2021-08-20 02:58胡川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0期
关键词:平片红斑狼疮高分辨率

胡川

(重庆市铜梁区中医院,重庆 402560)

0 引言

结缔组织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一种,通常会牵及患者全身的血管系统与结缔组织,发展至后期阶段会牵及患者全身的众多器官,尤其是胸膜及肺脏等与呼吸系统相关的器官。当前的医学发展中,对于结缔组织病患者胸膜和肺部受损的发病机制依然不够明确,极有可能和循环免疫复合物局部出现的沉积存在一定关联,在部分患者中,对胸膜与肺部位置的侵犯甚至会发生在其它身体器官之前,而在结缔组织病对患者呼吸系统进行侵犯之后,普通的检查方案难以有效判断实际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1-2]。但高分辨率CT检查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尤其是针对患者胸膜与肺部位置的细微病变,有着更高的检出率,所以可以运用于普通X线平片无法检查的初期细微病变。此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结缔组织病患者加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对象为重庆市铜梁区中医院2016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60例结缔组织病患者,其中男22例男,女38例,年龄14~61岁,平均(38.43±4.25)岁。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其中包含2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3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10例系统性硬化患者,7例多发性肌炎患者,8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针对每个患者的诊断都是根据患者相应疾病的诊断标准为准。全部的患者都经过确诊没有肺结核和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且没有出现过胃食管反流和长时间的吸烟史,并对肝脏、肾脏、心脏等其它身体重要器官是否存在疾病进行了有效排除。

1.2 方法。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都进行了普通的X线平片检查,同时针对患者的肺部位置进行高分辨率CT扫描,一些患者在半年时间之后进行再一次的肺部位置高分辨率扫描。对于肺部实施高分辨率扫描的过程中,患者采用仰卧体位,叮嘱患者屏气,在这一状态下从患者肺尖逐渐向肺底进行扫描。第一步进行常规性的CT扫描,然后针对可疑区域实施高分辨率的CT扫描,层厚和间隔都设定为1.6~1.8 mm,全部影像学结果都交由三名影像胸部学组的放射医师进行会诊。

1.3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运用均数±标准差和%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运用t和χ2针对实验研究数据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X线平片检查。针对60例患者进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存在18例患者的X线平片表现异常。具体见表1所示。

表1 X线平片检查情况

2.2 高分辨率CT检查。针对60患者进行高分辨率CT检查,其中存在39例患者的高分辨率CT表现异常,具体见表2所示。

表2 高分辨率CT检查情况

研究中包含的2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通过普通X线平片检查,并没有发现患者出现病变的情况,但应用高分辨率CT进行检查,发现患者的胸膜发生一定病变,这些病变比较微小,极为不容易被发现,详细如下:5例磨玻璃影患者,在患者双肺的外围表现为弥散的分布状态。条索状影和蜂窝状影共计2例,分布在肺叶中下部位置的外侧。3例患者的细支气管出现扩张的情况,4例患者的双侧分布胸膜厚度变大。

本次研究的对象中有17例患者实施了两次高分辨率CT扫描,通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的治疗方式进行为期半年的治疗后实施第二次高分辨率CT扫描,在这其中9例患者的病变呈现出好转的表现,8例患者并没有出现比较显著的改变。而通过X线平片进行检查,仅有3例患者呈现出了好转的表现,剩余的14例患者并没有比较明显的改变。由此可见,相较于普通的X线平片而言,高分辨率CT扫描的敏感性要明显超过其很多,在患者治疗效果的判定和评估中更为适用。

3 结论

关于结缔组织病,其通常包含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和系统性硬化等,这些疾病的相同之处在于会对人类周身的结缔组织进行侵犯,发展至晚期阶段会牵及众多身体器官,尤其是那些结缔组织比较丰富的呼吸系统更是会受到牵累。胸膜与肺部位置存在大量的血管和胶原物质,也是常常受到结缔组织病牵累的位置,在部分患者的身体症状表现中会先于皮肤、骨关节和肌肉等位置的损伤[3-4]。对于较少数的患者而言,呼吸系统出现异常是最初的症状表现。北京协和医院曾对97例间质性肺疾病进行分析,在这其中包含25例的结缔组织的肺部表现患者。所以,呼吸系统导致的结缔组织病病变的初期诊断中,其对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均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曾有相关报道中指出,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约有75.34%的患者存在胸膜损害的情况,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而言,胸膜和肺部位置出现损伤的情况是较为常见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胸膜和肺部位置会受到轻重和形式各不相同的牵累。在患者胸膜和肺部受到的损伤不是十分严重的情况下,通过普通平片进行检查,很难发现存在的异常情况,然而通过高分辨率CT检查却可以观察到这部分比较微小的变化。所以,对于普通X线平片而言,高分辨率CT是比较有力的补充,可以针对细支气管的轻度扩张、点状影和纤细网状阴影等确诊初期结缔组织患者肺部位置比较细微的病变情况加以诊断[5-6]。对于结缔组织病患者而言,其机体中存在很多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结缔组织周边和肺部血管的周边位置,这些免疫复合物会导致肺实质与肺间质出现损伤的情况,造成结缔组织发生变性坏死,出现很多的白细胞浸润现象。最后造成患者双肺积液、瘢痕样变以及间质变厚情况的发生。患者的胸膜位置会呈现出条索状和玻璃影等改变,导致这样病理变化的出现通常是因为肺间质受到液体的浸润、变厚,白细胞的浸润和纤维增生造成肺泡的正常结构受到一定破坏,细支气管的扩张和变性等众多方面的原因。

近些年来的研究中,国内针对肺部纤维化和肺部炎症的认识方面已经获取了比较大的进步。通常情况下,对于肺胸膜疾病都是通过普通X线平片进行诊断。在普通X线平片中,肺胸膜病变通常呈现出间质病变、肺部浸润性片状阴影、胸膜变厚等多种不同的变化表现,但发病初期阶段胸膜病变较轻的磨玻璃样影及条索状影等表现通过X线平片是无法检查出来的。此次研究中的2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通过X线平片检查,并无法检查出患者肺部位置发生的病变,然而应用高分辨率CT可以看到患者肺部位置出现蜂窝状影、小叶变厚、条索状影和细支气管扩张等表现,这充分说明高分辨率CT检查针对患者肺部位置较为细微的病变具有比较高的敏感性。

总而言之,相较于普通X线片而言,高分辨率CT检查的识别率与敏感性都更高,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检查出结缔组织病患者肺胸膜发生的细微病变,同时也能够当作一项较好的指标,给治疗方案实际效果的评估提供主要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平片红斑狼疮高分辨率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探讨高分辨率CT在肺部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解译系统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关于为“一带一路”提供高分辨率遥感星座的设想
颈椎病病人应做哪些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