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影响研究

2021-08-20 02:58廖凤芹高丽娟罗炳锋黄飞兰罗广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0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家属病情

廖凤芹,高丽娟,罗炳锋,黄飞兰,罗广炜

(佛山市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广东 佛山 528226)

0 引言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复杂,临床上对其病因不十分明确,该疾病患者大脑功能和精神活动异于常人,使其意识、感知、行为、思维、情感出现障碍,认知功能受损,进而导致社会功能障碍[1]。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临床症状表现。对其治疗多采用药物治疗+情绪管理,但病程长,易反复,临床效果不佳。所以,只有对患者进行长期的健康教育干预,以纠正其行为,改善其认知及社会功能,促进疗效。本文就对互联网+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影响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佛山市罗村医院精神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0~38岁,平均(26.2±3.8)岁,病程2~6年,平均(3.4±1.3)年,干预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0~39岁,平均(26.5±4.1)岁,病程2~7年,平均(3.6±1.5)年,两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标准:①符合ICD-10诊断标准为精神分裂症患者;②患者年龄18~55岁;③初中以上文化程度;④出院后与家人同住;⑤获得患者和家属对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愿意配合完成调查者。排除标准:①患者伴有严重器质性疾病;②严重语言交流障碍;③不愿意配合者。

1.2 方法。对两组出院患者均给予阿立哌唑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剂量为20~30 mg/d。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即每个月定期回访,了解患者情况,指导其正确对待病情,如有情况及时回院。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互联网+健康教育干预,具体包括:①组建互联网 +健康教育小组,项目负责人任组长,副主任医师任顾问,组员:5名,要求大专学历,护师职称以上。成员负责对入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住院次数、病程和量表测评等。②对入组患者于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3个月作BPRS、MRSS、SDSS和SF-36测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康复状况、社会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差异。③每名护士负责10例患者,患者加入微信群,并教会患者或家属使用手机微信、视频、语音和短信功能,患者本人不会使用可由家属协助。④由1名护士编写共享的精神园地论坛教育内容,其他护士根据所分管、语音和短信功能有针对性地发送相关内容和提醒,引导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根据患者反馈的信息及时跟踪和指导。主要内容是:①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②康复之路:调适情绪,如何融入社会。课题组护士向患者介绍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引导患者与他人接触、交流及沟通。③自我管理:按时作息,形象卫生,协助家务劳动;④疾病复发先兆;⑤药物管理与副反应症状处置;⑥病友互助会或分享会。⑦家属如何监管患者,观察病情。两组均进行3个月的干预。

1.3 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3个月的BPRS、MRSS。BPRS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进行测评,包括18条目,5类因子: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分为1~7分分级评分,总分为18~126分,分数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MRSS采用康复状态量表,包含27个条目,有依赖量性、活动社交、社交能力、症状正常行为4部分,每条目1~7分,分数越低说明康复状态越好。②对比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3个月的SDSS和SF-36。SDSS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包含10个项目,0~2的3级评分,分数越低说明越好。SF-36采用健康调查表,包括生理机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8方面,计算平均分,分数越高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y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3个月的BPRS、MRSS。两组干预前的BPRS、MRSS评分无显著差异,经干预后,两组都有所改善,干预组干预1个月、3个月的BPRS、MR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3个月的BPRS、MRSS、比较(±s)

表1 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3个月的BPRS、MRSS、比较(±s)

组别 例数 BPRS MRSS干预前 干预1个月 干预个3月 干预前 干预1个月 干预个3月对照组 30 43.21±7.06 38.52±5.78 34.06±4.56 45.26±6.35 36.54±4.63 30.45±4.12干预组 30 43.25±7.11 32.61±5.56 29.11±4.49 45.56±6.76 30.21±4.52 21.19±4.03 t-0.022 4.036 4.237 0.177 5.358 8.800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3个月的SDSS和SF-36。两组干预前的SDSS和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两组都有所改善,干预组干预1个月、3个月的SDSS和SF-3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3个月的SDSS和SF-36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3个月的SDSS和SF-36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SDSS SF-36干预前 干预1个月 干预个3月 干预前 干预1个月 干预个3月对照组 30 10.01±1.11 9.53±1.78 9.09±1.25 35.45±4.02 38.65±4.23 40.52±4.03干预组 30 10.25±1.09 8.34±1.32 8.03±1.06 35.56±4.06 43.12±4.21 47.78±4.01 t-0.845 2.941 2.620 0.105 4.102 2.505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重症型精神病,其较难治愈,且复发性和危险性高[2]。目前临床上对其治疗多采用长期的药物治疗,虽然能控制病情,但对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效果不佳,尤其是患者出院后,缺乏约束,极易导致情绪失控、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所以,对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性健康教育干预非常重要。有相关研究显示,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继续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督促其用药和指导其情绪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巩固疗效[3]。

传统的门诊复查康复方式因门诊医生换班制度,易导致对患者的病情不了解,责任心不强,加之门诊就诊人数众多,难以实现个性化的康复指导,且患者来回医院费用较高[4]。所以,有效的院外延续干预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而常规的院外健康教育因时间定点限制,无法及时掌握用药情况、病情及心理变化,且家属参与度较少,健康教育内容无法有效传送,患者缺乏对疾病认识及情绪管理技巧,不利于病情恢复。

互联网+健康教育是通过微信或QQ建群,让出院患者在家庭中能继续获得医护人员连续性科学的有效健康指导[5]。护理人员以图文或短视频形式定期推送精神分裂症疾病相关知识,让患者及其家属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其治疗配合性。并随时进行疑问解答,消除其疑虑。收集信息以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用药情况及心理状态,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健康计划指导,消除其不良情绪,提高其服药依从性,进而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及社会适应能力。

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的BPRS、MRSS、SDSS和SF-36评分无显著差异,干预后均有所改善,且干预组干预1个月、3个月后的BPRS、MRSS、SDSS和SF-36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说明,互联网+健康教育不仅能让患者更加了解疾病,还鼓励家属参与,个性化指导情绪管理,控制病情,让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及工作。

综上所述,互联网+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影响较大,能有效促进患者的认知及社会功能恢复,帮助其更好地融入正常的生活工作中。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家属病情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