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除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2021-08-20 02:58蔡晓东许川月马世良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0期
关键词:鼻胃计划性约束

蔡晓东,许川月,马世良

(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 内二科,广东 汕头 515800)

0 引言

鼻胃管主要进行的是胃肠减压、肠内营养、洗胃等临床操作,因此对于疾病的治疗以及预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出现了非计划性鼻胃管拔除的情况,严重的话甚至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从而大大提高了医疗成本以及医患纠纷的发生[1]。所以一定要加强对非计划性鼻胃管拔除的评估,从而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住院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除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接收鼻胃管喂养的住院患者2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68例患者均出现非计划性拔除鼻胃管情况,进一步分析患者出现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所有患者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在18~79岁,平均(46.35±1.43)岁。

1.2 方法

第一,预防风险和并发症。鼻胃管留置的风险以及并发症是护理人员必须要准确掌握,同时还要对鼻胃管留置的放置目的、检查位置、鼻胃管护理、管灌饮食种类和技巧等知识和技巧进行学习,同时还要采取正确方式指导患者家属进行照料。

第二,评估意识形态。需要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评估,如果患者认知能力较强,可以通过沟通的方式将鼻胃管留置的相关知识告知他们,而且还要将移除的风险告知患者。另外还可采用无痛留置胃管的方式来提高一次性成功率,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对于留置胃管的恐惧心理。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来说,需要指导照顾患者的人员尽量留在患者身旁,如果患者出现躁动不安等拔管征兆的时候要及时通知医生,有效沟通之后,采取药物镇静的方式,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给患者穿戴保护性手套预防自拔。

第三,做好导管护理。护理人员在进行日常护理工作的时候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异常,都必须要仔细检查鼻胃管是否出现移位或者脱落的情况,一定要确认好导管的位置。在每日做完鼻胃管护理之后,还要选择胶布进行固定。传统的固定方式为Y字形固定法,但是该种固定方式经常存在心结不足以及易脱落的问题,所以可以通过垂直性固定法,该种方法能够使鼻位管转向不同的方向,而且鼻腔周围的皮肤也不会长时间受到压迫,大大降低了局部压疮的发生率。

第四,做好约束护理。医护人员必须要将保护性约束的重要性以及原因告知患者以及家属,并且得到同意,每天约束时间最少为15~30 min,同时在运输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如果根据实际情况必须要解除约束带的话,再重新固定的时候,也要按照约束的操作流程来进行操作。

第五,进行综合干预。要进行预防鼻胃管拔管的综合护理干预,制作好正确约束方式的图片以及警告标语,进一步加强对鼻胃管非计划性拔除的标准流程的明确,将约束带以及鼻胃管固定的操作规范和步骤进行严格的操作,并且将相关的操作过程拍好视频发放给每一位医护人员,以便随时学习查看。

第六,进行心理护理。由于住院患者治疗的时间往往比较长,如果出现了鼻胃管非计划性拔除的话,是很容易造成患者心理波动的。因此还要为意识清醒的患者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相比胃管非计划性拔除的原因,告知患者同时还要安抚患者的情绪,告知他们可以采用相应的措施来进行治疗,并不会给自己身体造成较大的创伤,以此来框为患者帮助患者稳定情绪,也是后续疾病治疗的必要过程。

1.3 观察指标。观察分析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发生率以及护理对策。

1.4 统计学分析。SPSS 20.0检验相关数据,对护理效果进行χ2值检验,对患者满意度、对护理人员知识水平的评分进行T值检验,P<0.05的时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发生率比较。最常见的拔管原因为约束方法错误34例,其次为患者的意识不清或者烦躁不安16例,翻身更换床单时脱落9例,自觉喉部不适6例,管路固定不当3例,详情见表1。

表1 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发生率比较

2.2 约束方法错误比较。34例约束方法错误中,其中约束距离管路未达20 cm以上16例,未固定于病床骨架上10例,未与床架呈垂直固定5例,约束带松紧未保持1~2指之间3例,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约束方法错误比较

3 讨论

非计划拔管主要指的是没有经过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将管道拔除,或者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插管意外脱落[2],其中也主要包括医护操作不当所导致的拔管。由于在临床上进行胃肠减压,肠内营养以及洗胃等操作的时候,最常使用的方式就是鼻胃管,因此鼻内管操作会直接影响到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效果,具有简单无创等优势,所以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接受鼻胃管治疗的过程当中,很容易出现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不仅会影响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同时还会影响患者的整体生命安全,大大降低了护理的整体质量。非计划性拔管不仅会增加患者再次插管的痛苦,同时也会增加患者整体的医疗费用以及医疗成本,大大提高了医患纠纷的发生率[3]。另外非计划拔管还会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由于护理人员每日的工作压力以及工作量都比较大,如果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话就会使原本的工作安排出现混乱,如果这个时候护理人员注意力不集中的话,还会导致再次插管失败,从而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4]。针对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分析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发生率最高的拔管原因为约束方法错误34例,其次为患者的意识不清或者烦躁不安16例,翻身更换床单时脱落9例,自觉喉部不适6例,管路固定不当3例。34例约束方法错误中,其中约束距离管路未达20 cm以上16例,未固定于病床骨架上10例,未与床架呈垂直固定5例,约束带松紧未保持1~2指之间3例。所以临床护理需要重点关注约束方法错误这一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猜你喜欢
鼻胃计划性约束
外科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预防工具应用的研究现状
“7”字型和“工”字型胶贴对鼻胃管固定效果的研究
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Diaphragm Rupture 膈肌破裂
改良鼻胃管固定装置对降低鼻胃管滑脱率、皮肤损伤发生率的临床效果评价
计划性护理干预结合放松疗法对焦虑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
“绝不能插鼻胃管”纯属误解
马和骑师
适当放手能让孩子更好地自我约束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