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管理模式在呼吸衰竭有创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08-20 02:58卢瑞华李少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0期
关键词:上机血气全程

卢瑞华,李少玲

(广州市中医医院 急诊科,广东 广州 510130)

0 引言

引起肺通气、换气障碍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肺部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急性创伤等,以氧气、二氧化碳潴留为主要表现[1],患者会出现神志恍惚和嗜睡的症状,严重点直接昏迷,符合上述表现的即为呼吸衰竭[2],早期机械通气治疗改善呼吸症状十分关键,有创通气模式无需切开气管,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同时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临床应用较多。本文旨在分析全程管理模式应用在呼吸衰竭有创通气患者护理中的效果,从不良事件、血气分析变化等指标来判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广州市中医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接受有创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出66例,采取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6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13例,年龄43~75岁,平均(62.32±5.31)岁。观察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41~76岁,平均(62.15±5.26)岁。组间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疾病诊断标准;②存在辅助通气指征,即呼吸频率在24次/ min以上,pH值低于7.35,二氧化碳分压高于45 mmHg。排除标准:①一天内出院的患者;②合并恶性肿瘤或者是严重心肝肾疾病的患者;③发病前精神状态就已异常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管理模式:按照规定流程和操作上机,上机期间注意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并上报处理,撤机后告知患者在各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

1.2.2 观察组 全程管理模式:上机前,大部分患者都是第一次接受有创通气治疗,结合患者受教育水平、年龄等因素开展最有效率的知识宣教方式,提高疾病以及治疗方案的认知度,在和患者接触的过程中,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以及心理承受能力,解除其困惑,列举临床大量的成功案例,邀请即将出院、身体恢复较好的同病种患者现身说教,减轻患者的担忧害怕情绪。此外,针对治疗方案层面,选择患者适合的呼吸治疗仪,由于治疗时间较长,若是治疗器械型号不适合,可能损害患者的面部皮肤,进而影响患者配合度,降低治疗效果。

上机中:持续监测患者心率、呼吸等生命指标,观察意识状态,教会患者如何正确呼吸,预防人机对抗,每隔两小时翻身扣背一次,教会患者正确咳嗽,实施雾化吸入等辅助治疗,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合理设置呼吸机的各参数,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呼吸治疗仪的松紧度要调节到患者舒适状态,根据病情判断是否可以每隔两小时或四小时暂停通气15 min,调节呼吸机压力,从低→高,发生胃肠胀气并为轻度患者,保持半坐卧位,重度患者,外敷芒硝,同时腹部按摩,咳嗽、咳痰时,体位改为半卧位,避免误吸,多补充水分,以免痰液堵塞呼吸道。

撤机后:呼吸机严格规范消毒,预防交叉感染,对患者的良好表现进行表扬,同时详细说明撤机后在体位、饮食、活动等方面需注意的事项,并告知后续治疗方案内容。

1.3 观察指标。①统计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例如腹胀、鼻面部损伤等。②检测通气前后患者血气分析情况。③记录有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文中计数(χ2检验)、计量(t检验)资料用SPSS 20.0软件处理,P<0.05表示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腹胀、呼吸抵抗以及鼻面部损伤的发生率都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见表1。

2.2 血气分析。两组患者通气前的三项血气分析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观察组患者PaCO2更低,PaO2、SpO2更高,P<0.05,见表2。

表2 血气分析(±s)

注:通气后2组对比结果,P<0.05。

组名 时间 PaO2(mmHg)PaCO2(mmHg) SpO2(%)通气前 50.26±10.34 69.56±15.20 81.23±2.31通气后 74.32±6.25 58.56±4.13 89.56±1.12观察组(n=33)对照组(n=33)通气前 50.18±10.12 68.48±15.11 81.18±2.56通气后 81.56±5.30 49.56±2.26 94.56±1.25 T/P 通气前 0.0318/0.9748 0.2895/0.7732 0.0833/0.9339 T/P 通气后 5.0753/0.0001 10.9817/0.0001 17.1136/0.0001

2.3 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都比对照组患者要短,P<0.05,见表3。

表3 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s)

表3 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s)

注:2组对比结果,P<0.05。

组名 例数 有创通气时间(h) 住院时间(d)对照组 33 37.52±4.15 16.56±7.25观察组 33 25.56±3.16 12.25±5.20 T - 13.1716 2.7751 P - 0.0001 0.0072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临床危重症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表现,需要及时治疗,改善呼吸状况,目前主要采取的有创通气治疗,不但容易操作,而且对患者的说话能力、吞咽功能都无负面影响,比较重视人机配合,尽量满足患者最大的舒适感[3],但是很多患者对有创通气治疗不够了解,加上第一次接受治疗,很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等心理,配合度不高[4],通气期间若是发生意外情况不知如何处理,因此在患者有创通气前、中、后都要采取规范化的护理干预。

全程管理模式是指从患者上机前就开始进行护理干预,首先是进行一定强度的知识宣教,疏导患者情绪,教会患者如何正确呼吸,选择型号适宜的呼吸治疗仪,上机前的干预,可以让患者了解一定的治疗知识,消除其恐惧感和紧张感,进而提高依从性[5],上机中,主要是密切关注患者的各种情况,预防意外事件发生,同时定期翻身扣背、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6],可以提前预防并发症,帮助患者按摩腹部,防止胀气,撤机后,将重点放在和身体恢复有关的问题上,例如在身体活动、饮食方面的问题上加强干预[7]。总之,全程管理模式有程序性、针对性,内容全面,效果显著。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发生焦虑抑郁、腹胀、呼吸抵抗以及鼻面部损伤的概率都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06%、3.03%、3.03%、0%,表明通过全程管理模式的实施,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舒适度,防止出现异常损伤情况;两组血气分析指标相比,通气前各数据无明显差异,经过一定的治疗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aCO2(81.56±5.30mmHg)低于对照组,PaO2(49.56±2.26mmHg)、SpO2(94.56±1.25%)高于对照组,各指标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状态好于对照组,通过全程管理模式,在上机前、上机中以及撤机后三个阶段分别予以对应的干预,使通气效果更为理想;两组有创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相比,观察组更短,尽量减短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更有利于患者身心的恢复[8],早日达到撤机和出院标准。

由此说明,全程管理模式应用在呼吸衰竭有创通气患者中可提高治疗效果,预防不良事件。

猜你喜欢
上机血气全程
周金应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补喂植物多酚对伊犁马1000m速步赛运动成绩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标准化护理程序对体外膜肺氧合术患者上机各阶段用时的影响
上机数控“可疑”的高毛利率
垃圾全程分类的上海模式
黑珍珠
手工制鞋全程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