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年脑梗死病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2021-08-20 02:58王颂琴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0期
关键词:肢体神经功能脑梗死

王颂琴

(武汉市第一医院,湖北 武汉 430050)

0 引言

脑梗死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该疾病具有发病率较高,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等特点,患者主要是因为脑部缺氧、缺血等引起脑组织坏死,对其认知、心理、运动等功能均会产生较大影响,部分患者即使抢救成功后还是会出现残疾等症状,对其身心健康、生活质量造成伤害[1]。随着现代医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得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2]。相关研究证实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帮助老年脑梗死患者重新建立神经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陷症状,并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从而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负担。本文中就针对本院收治的7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以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本科室(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接收的70例脑梗死患者展开研究,按照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62~78岁,平均(67.6±3.2)岁;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61~79岁,平均(67.8±3.4)岁;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带入统计学软件中处理(P>0.05)。70例患者均接受CT、MRI诊断确诊,患者自愿参与研究,患者入院就诊时间≤24 h。排除标准:排除患有精神障碍、缺氧性疾病、内分泌缺陷、合并肝肾功能损伤、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细胞毒性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患者合并肿瘤等疾病。

1.2 方法。对照组老年脑梗死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手段,具体护理内容为:指导患者合理用药,遵循医嘱对患者展开输液护理,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观察组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指导[3]:①早期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发病急促,因此容易出现失落、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这些不良情绪的存在会导致患者预后康复效果下降,因此需要做好患者早期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手段,积极安抚、开导患者,帮助患者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疾病,并保持良好的心态,让患者了解到良好的心理有利于治疗和身体康复[4]。②早期饮食干预:在日常饮食方面,需要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更加科学有效、合理的饮食方案,鼓励患者多食健康的水果蔬菜,提醒患者不可饮食刺激性食物,且不可暴饮暴食,根据患者病情具体情况可以适当调整饮食方案,强调阴阳调和,加强荤素搭配,均衡营养等[5]。③早期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病情康复情况,在不影响患者病情的前提下,指导患者开展床上被动运动,在患者可承受范围内,逐渐增加患者耐受程度,让让患者沿着床边,转移重心并协助患者站立。站立过程中注意帮助患者保持上肢向前伸展,躯干逐步向前倾并保持后仰,鼓励患者多多练习,逐渐尝试自己站立[6]。④肢体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按摩,注意按摩力度从轻到重,注意控制力度以满足患者舒适需要,并通过拿捏法进行按摩,下肢可从大腿根部至足背部,让患者自觉感受刺激,从而帮助患者重新恢复神经功能[7]。

1.3 观察指标。观察对比2组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前后神经缺损功能评分(NIHSS、CSS),并对比2组患者功能独立性评分量表(FIM)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NIHSS评分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总分42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CSS(中国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值范围:0~19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越严重。FIM评分量表:总分为126分,ADL总分为100分,两组指标分值越高代表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2 结果

2组老年脑梗死患者治疗前的NIHSS、CSS、FIM、ADL评分相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NIHSS、CSS评分小于对照组,FIM、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老年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功能指标(±s)

表1 对比两组老年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功能指标(±s)

组别 NIHSS CSS FIM AD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17.54±1.25 15.23±2.18 13.50±2.23 9.98±1.04 78.60±2.38 87.83±2.31 77.70±3.56 87.54±2.13观察组 17.50±1.29 11.03±2.10 13.45±2.29 7.65±1.02 78.79±2.37 97.51±2.18 77.68±3.45 90.48±2.19 t 0.132 8.209 0.093 9.463 0.335 18.030 0.024 5.693 P 0.896 0.000 0.927 0.000 0.739 0.000 0.981 0.000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年化程度不断加重,老年人口数目不断增加,脑梗死等脑部疾病发病率显著升高[8]。该疾病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偏瘫、语言功能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等,为了能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临床上不断探索更加合适的治疗、护理方式,以减少脑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9]。

早期康复护理服务通过给予患者早期心理护理,减少患者情绪波动,从而避免患者病情加重,导致不良后果发生。另外通过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能够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10]。其次,通过按摩方式促进患侧肢血流循环,从而改善肢体运动障碍,帮助患者提高生理功能。饮食方面护理注意合理膳食的同时,采取中医阴阳调节的手段,能够显著提升患者营养水平,促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并主动配合护理的措施,积极提升患者的生理健康,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复速率[11]。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后,患者神经缺损功能评分降低,日常生活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提示说明早期康复护理服务老年脑梗死患者中应用价值显著,有助于控制患者病情发展,并显著改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促进患者机体功能尽快康复,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

由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还能够调节骨钙素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猜你喜欢
肢体神经功能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