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改进措施

2021-08-23 10:02江木容
考试周刊 2021年56期
关键词:教学探究写作教学小学语文

江木容

摘 要: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学好语文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有帮助,还可以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而写作作为学生利用语文课堂获取语言知识,输出语言技巧的途径,不仅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难点。鉴于此,语文教师应积极优化写作教学,通过构建生活化场景,拉近学生与写作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了解写作,爱上写作。在利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手法,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也为写作素材的积累提供帮助。教师还应重视语文课堂中个性化教学元素的体现,使学生的文章可以彰显出个人风采,使学生“以我笔写我心”。教师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对写作兴趣的同时,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学生写作技能与水平,进而促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最终达成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教学探究

一、 引言

写作是学生表达自我观点、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过程,学生除了需要具备基础写作知识外,还需要具备观察能力和想象思维,

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拓展思维,创造出内容新颖、感情真挚的文章,然而从当前语文课堂中不难发现,写作仍是语文课堂讲解的重点,更是语文课堂中的难题。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对写作训练产生了恐惧心理。语文课堂中仍然存在“写作难,难写作”的问题,学生对写作有畏惧心理,这种情况下,学生所创作出的文章更缺乏创新性与真情实感。因此,就需要语文教师更新自己的写作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写作中去。

二、 生活化场景拉近学生与写作距离

新课改推行与素质教育的普及使社会各界都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越来越重视,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的彰显。因此,教师就可以引入生活化元素,将写作课堂的相关理论与生活具体实践相融合,将生活元素与科学教学相统一,以生活元素为写作课堂切入点,通过构建生活化的写作场景,拉近学生与写作的距离,使学生转变对写作的畏惧心理。以生活中的元素入手,将生活元素与微写作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写作兴趣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生活化元素对学生进行启蒙,帮助学生理解写作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将生活体验与写作课堂相结合,使写作的内容富有生活气息与真实性,而摒弃传统写作课堂中的假、大、空式泛泛而谈的写作。

微写作即在写作日常教学中,通过对某一细节或是某一技巧进行细致地、针对性地仿写或创写。有别于传统习作模式,微写作。并不需要学生完成整篇文章。而将生活化元素与写作课堂相结合,将生活与微写作相结合,就是将微写作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真正实现微写作的生活化。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练习文笔与训练写作技巧的热情,还可以使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提升。在传统写作课堂中,常常会出现学生惧怕庞大字数写作要求,而害怕写作的现象。这使学生认为自己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写出字数繁多的文章,这势必会导致学生消极情绪的产生,以及学生为了完成写作字数而进行的生搬硬套以及胡编乱造。然而,将微写作与生活化相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降低对写作的畏惧,还可以使学生在写作中从自己的生活出发,从自己的实践出发,使学生有话可写、有事可讲,真正实现小学课堂中的高效写作语文教学。

因此,教师在将微写作生活化时,就应从学生的实践生活入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灵感。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更为注重学生实践性活动的创设与安排,也更希望提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活动频率。而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都有利于学生找寻微写作的生活化素材,进一步深化微写作的生活化程度。例如,教师就可以在学校组织学生参观艺术馆、纪念馆、美术馆或者观看电影之后,引领学生将生活化的体验与微写作相结合,引导学生对所参观电影中所展现出的人物或者情节进行描述,或者是对纪念馆中某一英雄人物或是英烈事迹进行复述与概括。传统写作课堂中教师往往会引导学生撰写读后感或观后感,然而这种长篇大论式的固定字数的读后感往往类似于“流水账”。而通过将微写作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一来可以减少学生的写作字数,使学生的课业负担得到减轻,使学生减少自己对于写作的负面情绪。其次,还可以使写作重点集中于对人物的描写或是对场景的描写上,使写作更为集中,还帮助学生通过描写具体事物积累了相关素材。

三、 读写结合为写作提供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重要基础之一,只有通过大量阅读积累相关素材,才能使写作更为流畅,才能使写作有话可讲,进而实现语文知识的内化与输出。因此,教师也应利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写作技巧与写作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可以在对文本进行阅读的同时,也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与写作方法,为日后的写作训练奠定基础。教师用语文教材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本时,对其进行深入性的理解与分析,从而使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也掌握作者的写作灵感与写作技巧,促进学生语文课堂中读写能力的双重提升。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写结合依托于阅读,使学生避免了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现象,使学生阅读量得到提升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写作素材得到丰富积累。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首先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即通过对小兴安岭充满魅力的一年四季的描写,以及物产的丰富描述,表达出作者对大好河山的赞颂与对祖国的热爱。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也引导学生详细品味作者在描写不同景色时所采用的不同用词以及不同的写作手法。详细分析作者描绘出四季的不同景色的方法,以及作者是如何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蕴于细腻的景色描写之中的,通过结合相关教材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分析与理解,带领学生深入小兴安岭饱览美景的同时,跨越时空与作者共鸣,体会到作者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学习作者采用的景色描写手法与技巧,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

此外,运用读写结合方式,教师也应加强对课外阅读模块的设置,使学生获得课外阅读素材的拓展与积累。新课改背景下,不仅要求学生对课内文章进行详细阅读,更要求学生有极为丰富的课外阅读量,而写作也需要学生进行大批量的素材输入。丰富的阅读素材为写作训练中文章整体结构的构造,以及具体内容的填充提供了更为扎实的保障。在写作训练中不难发现,部分学生所采用的写作事例仍然是较为老套的,归根结底是学生没有充足的素材储备。因此,教师应以教材文本为基础,积极进行课外阅读素材的拓展,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摘抄以及标注的良好阅读习惯。

猜你喜欢
教学探究写作教学小学语文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