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兴趣,为孩子成长助力

2021-08-23 01:05吕红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22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家庭教育

吕红彦

摘要: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可以从培养子女的行为习惯养成着手,以兴趣志向为出发点,营造积极进取的家庭育人氛围。利用“霍兰德职业性向测试”量表对孩子的职业兴趣、爱好和能力特长,做出测定,围绕此数据对儿子进行系统性教育管理,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家庭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亲子互动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2-0076-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如何让家庭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助力,引起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我作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站在家长的角度上,以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为个案,在挖掘兴趣、坚定志趣及价值趋向上进行了探讨。人成长过程中,影响其成才的主要因素是发现兴趣,挖掘潜能,根据其性格特征,能力状况、职业价值趋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寻找发展方向,寻找适合个性特征的学习方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成才。

一、明确对象特征,确定研究问题

要解决家庭教育中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必须思考家庭教育,找出孩子问题所在。为真正发挥家庭育人功能,我先阅读相关理论著作,提高理论水平,提升家庭教育素养。同时,充分运用质的研究法,把儿子确定为研究对象,对儿子成长环境、兴趣挖掘、志趣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

儿子今年12岁,性格较腼腆,不愿与人交往,更不愿与人竞争。自上小学后,学习任务日渐增多,学习唯成绩衡量。我不是一名唯分数论的母亲,认为学习成绩不应该是学习的唯一,孩子应该是全面发展的。鉴于此,我引导儿子背古诗词、阅读英语绘本;在“喜马拉雅”平台上朗诵;弹钢琴、画画、下棋、打乒乓球;阅读科普著作、文学作品、名人传记……但在任务落实上,儿子疲于应付,尤其是他每天弹半小时的钢琴,非常抵触。对此我产生了迷茫、困惑。决定进行认真分析,对他的兴趣、爱好,通过测量,进行数据分析,再结合其行为表现、思想动向、心理变化状态,进行连续性地观察。通过不同途径与班主任、科任老师沟通,咨询儿子在校的状况和表现出来的内在潜质。

二、测试评估分析

美国职业管理学家舒伯提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接着“霍兰德职业性向测试”问世,此表帮助发现和确定被测试者的职业兴趣、爱好和能力特长,从而更好地做出求职决策。借助此表,可以寻找测试者生命周期与年龄阶段相合的生涯认知,明确每个年龄段的具体发展任务。

我运用“霍兰德职业性向测试”调查问卷,对儿子进行了测试。该测试分测试一“判断自己所感兴趣的活动”和测试二“快速判断自己所擅长或胜任的活动”两个部分。两个测试分别根据六大职业类型设置了60个测试题,每种职业类型有10项活动,儿子每选一项得1分,每种职业类型的满分是10分。得分越高,越能表明他将来更适合于哪种类型的职业。通过测试结果,评估儿子的兴趣爱好偏向于艺术型、社会型、研究型。

结合执业类型代号,ASI职业类型所包括的职业有:广告公司经理、音乐教师、乐器教师、美术教师、管弦乐指挥、合唱团指挥、歌星、时装模特、演奏家、作家、哲学家等。借此数据分析来看儿子发展方向应该在这个范围之内。当然,随着时间推移,年龄变化,知识量增加,认知能力提高,数据也会跟着变化。我在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都进行了测试,所取得数据基本一致,均是ASI。经过综合分析之后,我尝试对儿子的兴趣爱好、志趣方向进行引导,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其健康快乐成长。

三、培养兴趣爱好,为志趣能力做铺垫

结合如上测量结果,我们夫妻俩多方搜集资料,对ASI型代号下的职业,为儿子加以介绍,让儿子知道这十几种职业的性质、工作特征、工作环境,以及每一项工作所需要的专长和技能。接下来,就从培养儿子的兴趣爱好入手进行教育。

(一)培养书写的好习惯

一家人每天坚持练字,耳濡目染地带动儿子行动。从握笔姿势起步,一笔一画,笔顺、用笔,字体间架结构的认知,逐步深入。起初拿的是凹槽版本的字帖,当他有了基本功夫后,字帖就换成立米字格硬笔书法。每天坚持练习一百个字左右。只要写出来,就立即上传到“正道书法群”分享。儿子书法“作品”一旦上传了,可以得到同仁的指导,同时,也可以欣赏其他人的大作。这样,既激励了儿子练字的信心和勇气,也给儿子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去年,儿子获得了本校“高年级书法竞赛一等奖”荣誉,更加坚定了他继续练字的信念。

(二)培养阅读兴趣,积淀素养

丈夫也是教师,一家人日常沉浸在书香之中,购书、读书、教书,变成了家庭的主旋律。在潜移默化中,儿子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把姐姐收藏了三年的期刊《少年大世界》《少儿文学》阅读一遍。为儿子购买的书籍都是他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进阶的过程所选择的。一天,在餐桌上,儿子开讲了:“我今天看了一本《色彩心理学》,对里面的颜色有了认识……”介绍了色彩原理后,他接着说:“通过对这些颜色的描述,对房间布置,我按照这种理念来进行设计:墙壁要设计成米色,书房要设计为黄色,或者绿色,床铺要设计为蓝色的。大家说我的想法好不好?”

趁着吃饭的机会,我鼓励他把这些收获立刻写下来,灵感稍纵即逝,不抓住就成了过眼烟云。借此机会,引导他培养起对阅读内容加以反思的好习惯,这对思维训练也有启发。

(三)感受休闲娱乐的乐趣

为不让儿子感到学习生活的单调,减轻学习的压力,为他下一阶段的学习生活赋能,遇到周末或者节假日,全家出动,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感受一下自然界的清新,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学校文体娱乐活动较少,放学我就陪儿子打羽毛球,挑战几局乒乓球,再回家写作业。餐桌上,他就会把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摆出来,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一家人最开心的就是对弈,棋盘摆开,兵炮出击,布防设阵。经过多次象棋较量,儿子领悟出人生哲理:走棋路,要顾及眼前,为所当为;还要考虑全盘,犹如人生,要学会生涯规划,明确相应年龄段的具体发展任务。一盘象棋较量,是亲子互动的见证,联络感情,培养思维,更主要的是儿子可以避免沉迷网络,有了真正的生活乐趣。

(四)把兴趣爱好发展成志趣能力

儿子空间想象力比较丰富,我就给他订阅了《神奇校车》,带他把宇宙间各个星球间关系做了系统的了解。他喜欢画画,就给他报了常年美术班,一有空闲,他就会一头扎到绘画中。丈夫上课讲到印象画派这一美术流派时,把儿子的习作带到了课堂,赢得了学生的掌声,激发了儿子进一步学习绘画的动力和信心。随后,我把儿子的绘画作品通过网络上传到专业老师的空间,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建议。同时,还上传到他们的班级交流群,增进师生的沟通和交流,激发儿子不断努力。

我也遇到过一些棘手的问题,及时和班主任、各位科任老师探讨,希望借助老师的力量,解决具体问题。例如,作业量过大,我就和老师商量,儿子完全掌握的习题可以少做一部分,让儿子把节约出来的时间用于阅读和绘画。

爱好有三种境界:兴趣、乐趣、志趣。把人的兴趣发展到志趣需要长期持续的努力。孩子的任务是日趋繁重。只有家校联合,找到学生的真正兴趣爱好所在,孩子才会幸福地学习,愉悦地接受所學习的内容。

编辑/卫 虹 终校/张 旗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家庭教育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背景下的高职新生适应力培养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