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对年龄>6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影响

2021-08-24 10:02周锐钢李安超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丙泊酚股骨芬太尼

周锐钢,李安超

[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麻醉科,河南 鹤壁 45800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年龄>6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手术为临床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年龄>60岁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且身体功能减退,耐受力差,患者骨折手术难度加大[1]。因此,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为临床常见的麻醉方式,但在手术过程中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会受到影响,且老年患者多合并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会增加手术风险。本研究选取112例年龄>6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112例年龄>60岁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女25例,男31例;年龄62~78岁,平均(70.13±3.49)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麻醉分级Ⅰ级9例,Ⅱ级27例,Ⅲ级20例。观察组女20例,男36例;年龄62~80岁,平均(71.05±4.13)岁;ASA麻醉分级Ⅰ级11例,Ⅱ级24例,Ⅲ级21例。两组性别、年龄、ASA麻醉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X线等影像学检查确诊;②单侧新鲜骨折;③免疫功能正常;④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术前认知障碍;②合并神经系统疾病;③研究药物禁忌证;④肝、肾功能异常;⑤术前长期镇痛药物使用史;⑥合并血液系统疾病;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⑧合并代谢系统疾病。

1.3 治疗方法

1.3.1根据骨折情况,两组均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治疗。

1.3.2对照组 接受丙泊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14)-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97)静脉麻醉。患者入手术室后,建立外周静脉通道,并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麻醉前给予鼻导管吸氧,2~3 L·min-1;给予患者1.5 mg·kg-1丙泊酚,静脉注射,3 μg·kg-1瑞芬太尼,静脉注射,确认患者意识消失后行手术治疗。

1.3.3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复合局部浸润麻醉。行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确认患者意识消失后,对手术区域行局部浸润麻醉,单次静脉注射5 mL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454),缝合完成后在切口周围浸润注射50 mL混合液(6 g·L-1利多卡因和2 g·L-1罗哌卡因)。两组术后均经输注泵输注100 μg舒芬太尼(Eurocept BV,注册证号H20150125)及9 g·L-1的氯化钠溶液100 mL镇痛。

1.4 观察指标(1)麻醉效果。包括液体输注量、单位时间麻醉用药量、苏醒时间。(2)术前及术后1 d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2]评分评估,总分0~30分,得分越高表示认知水平越高。(3)麻醉前及麻醉后 2 h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1β。抽取患者5 mL静脉血,离心,转速3 000 r·min-1,时间10 min,半径10 cm,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配套试剂盒检测。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观察组液体输注量、单位时间麻醉用药量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2.2 MMSE评分术后1 d,两组MMSE评分均降低,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分)

2.3 应激反应相关指标麻醉后2 h,两组血清MDA、IL-2、IL-1β水平均升高,观察组血清MDA、IL-2、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比较

3 讨论

手术为治疗年龄>6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有效手段,但手术创伤可引起机体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且患者术后易出现认知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丙泊酚为短效静脉麻醉药物,静脉注射后,可使患者迅速进入睡眠状态,具有麻醉迅速、效果平稳等优点。丙泊酚通过作用于中枢γ-氨基丁酸受体来发挥麻醉作用,通常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维持。瑞芬太尼为镇痛药物,具有作用强、起效快等优势,与丙泊酚联合使用,能提高麻醉镇痛效果[3]。有研究指出,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效果较好,并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液体输注量、单位时间麻醉用药量较对照组少,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与上述研究结果类似。本研究在静脉麻醉同时给予患者局部浸润麻醉,能进一步增强麻醉效果。局部浸润麻醉沿手术切口分层注射局部麻醉药物,能有效阻滞神经末梢传递信号,从而增强麻醉效果。因此,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用于年龄>6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效果较好。

目前,临床尚未明确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机制,主要认为其发生可能与患者年龄、器官功能、手术类型、基础疾病、术中麻醉药物应用、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创伤应激等有关。且有研究发现,不同麻醉方式均可导致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早期认知障碍[5]。因此,改进年龄>6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中麻醉方式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发现,术后1 d,两组MMSE评分均降低,而观察组MMSE评分较对照组高。提示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用于年龄>6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能提高患者认知水平。

由于老年患者机体代谢功能下降,部分麻醉药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患者容易出现应激反应,而持续性的应激反应可影响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生活质量[6]。有研究报道,骨科手术患者受到刺激后,可出现炎症因子水平异常,且炎症因子水平与认知障碍的产生密切相关[7]。本研究结果发现,麻醉后2 h,两组均出现应激反应,但观察组血清MDA、IL-2、IL-1β水平较对照组低,表明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用于年龄>6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能减轻应激反应。

综上,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用于年龄>6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效果较好,且能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减轻应激反应。

猜你喜欢
丙泊酚股骨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观察七氟醚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类鸦片止痛药在英国泛滥成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