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角度下环卫基地的景观营造探究*——以上海市桃浦中央绿地北拓综合环境改造提升工程为例

2021-08-25 00:52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昝琳
区域治理 2021年19期
关键词:流线垃圾处理绿地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昝琳

一、项目规划建设背景

(一)项目建设背景

本工程基地位于上海市普陀区西北部,占地面积约为41641.5平方米,北临祁春路,南临沪嘉高速,东临祁连山路,西接南大及外环部分绿地(桃浦中央绿地北拓区),与桃浦中央绿地以沪嘉高速为界南北相隔。工程用地性质为市政设施用地,原为百玛士绿色能源有限公司位置所在地。自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湿垃圾分出量显著上升,且随着垃圾分类不断推进,湿垃圾分出量还将不断增加,根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关于本市湿垃圾处理规划调整方案的汇报》内容,经全市统筹,工程将建设满足800t/d的高水平湿垃圾中转及600t/d的装修垃圾处理的综合性环卫基地,在满足普陀区自身功能和环境需求的同时服从市内物流统筹调配。与此同时,因工程位置属于桃浦中央绿地的“补丁”地带,设计除满足环卫基地的主体建筑布局外,其外部景观设计将作为桃浦中央绿地及南大绿地的连接绿地,从多维角度使周边环境结合形成一个整体,通过提升景观公共艺术性转化人们对环卫基地不佳的印象,唤醒场地活力及精神[1],实现普陀桃浦中央绿地北拓区域的综合性环境品质跃升。

(二)基地条件分析及环卫基地特点

图1 项目效果图

本工程选址拟利用原百玛士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用地,基地四周环绕在南大及外环部分绿地之内。选址现状内有厂房、发酵罐、连接通道、污水处理池、烟囱等设施,需要拆除。周边道路北面为祁春路,东临祁连山路,南临沪嘉高速(S5),环卫基地主入口位于沪嘉高速及祁连山路交叉口,景观绿地主入口位于祁春路及祁连山路交叉口。现状为绿化面积较少,除厂房外以硬质地坪为主,场地较为平整,靠近沪嘉高速处有乔木林。用地范围内土壤为棕色土加改良基质,PH在6.5-6.9之间。环卫基地将湿垃圾中转脱水和建筑垃圾处理功能布置在一个方型单体内,主体建筑综合处理车间根据工艺需求呈现块状平铺在基地西部。环卫基地的综合处理车间和连接通道需满足车辆通行、设备作业以及检修等需要,为两层建筑,根据车间功能层高分别为9m、9.5m和13m(相对地面高度)不等,满足湿垃圾压榨脱水中转、建筑装修垃圾处理和配套设施用房的需要。

二、总体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1)整体风格灵动自然,将环卫基地建筑与周边环境完美融合,微地形起伏设计符合桃浦及南大地区特定环境的要求,建筑、景观、环境的艺术美感结合在一起,共同提升区域的环境品质;(2)分区布局清晰,定位为“运动天地”,弥补本地区缺少“体育公园”的服务功能;(3)覆土景观结合现状地形,贴合建筑外形特点,利用较大的竖向高差形成独特的城市山地风貌特色;(4)硬质小品与软景一致采用流畅曲线造型,植物单一成片种植,景观户外设施及建筑小品形态相协调。

三、景观规划设计布局

设计方案承袭桃浦中央绿地设计理念,紧扣“行云流水”风格,灵感源于中国山水人文意象,如泼墨、行云、水袖等,以新颖灵动的构图创造出一个优雅起伏的绿地景观。规划以旖旎的自由曲线为构图方式,创造富有特色、流线清晰、环保生态的绿地,并以运动天地为功能特色。景观工程合理利用环卫基地上部及周边空间,垂直沟通与建筑间的竖向关系,打造集足球场、儿童游戏、健身休闲、观景休息、游客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多层次综合性空间绿地。结合地形布置有运动休闲、儿童游乐、静谧山林等多种功能区域,并设置不同的趣味景观节点供游客休闲、健身、休憩,随地形山势和步道走向营造独特的观景体验。景观营造手法可将基地空间从多角度上进行有效组织与合理利用,在美化环卫基地园区的同时,与周边已建及待建公共绿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处主题明确、功能完善的开放式绿地,远期将通过地景桥跨过沪嘉高速与南侧桃浦中央绿地联通。

四、多维角度的景观联结特色

(一)功能联结

桃浦地区作为一个生态新城,其“低碳、环保、生态”的理念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体现,而北拓区块的综合环境提升成为了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根据规划,本项目的建设可有效解决普陀区湿垃圾处理出路和建筑垃圾处理资源化问题,将贯彻低碳生态设计理念,减少环卫基地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与中央绿地及南大绿地共同构筑生态绿地核心。项目将以生态营建为基础,模拟自然并营造符合周边环境的和谐景观。根据方案资料收集,周边绿地分为四个主题功能区:绿色生态区、邻里互动区、城市休闲区、商业活力区。地面景观从功能上将联结桃浦中央绿地,以“户外运动”“社区活动”“生态栖息”为主,补充缺少的“体育公园”功能,为青少年户外游乐、足球运动等提供场地,使区域整体绿地从南至北完成从城市到生态的过渡及延续。

(二)流线联结

总体交通流线的组织以安全为最大原则,实现人车分流及环卫基地流线与绿地流线的分离,并联结于周边市政路网。进出环卫基地的车辆不会影响到绿地及周围单位的出入口,保证转运站内部车辆运行有序,人员流动和车辆进出分离。作业车辆到达路线可从各区域或处理厂→祁连山路→S5沪嘉高速转盘→内部专用道路→综合处理车间;作业车辆离开路线可从出综合处理车间由内部专用道路→S5沪嘉高速转盘→向外发散。绿地内部流线遵循总体规划布局,道路铺装呈现代、生态、休闲的时尚景观气息。2米及1.5米宽三级园路材质为陶瓷透水砖,融入海绵城市元素。4米及6米园路铺装采用花岗岩黑白灰渐变样式,风格与桃浦中央绿地一致,新颖大方具有流线动感。交通流线东侧与祁连山路连通,西侧通过绿地园路接入桃浦中央绿地北拓区,南侧通过跨沪嘉高速桥与桃浦中央绿地进行联结,北侧与祁春路接合。

(三)风貌联结

整个绿化风貌依照植物的外形、色彩、质地及比例的差异和变化进行整合与布局,采用桃浦中央绿地单一树种成片种植的风格,形成风貌联结的视觉效果。

绿化设计以坡地疏林草地、足球草地与开花地被相结合,疏密结合。以疏林草地为风格,两侧以色叶树银杏为主基调,入口孤植丛生乌桕、丛生朴树,引导人流,形成重要的入口景点。区域中片植樱花、垂丝海棠、红枫及乌桕、无患子等加以搭配,形成早春花开、盛夏葱郁、金秋赏叶四季有景的休闲景区。设计应用较多开花植物,结合地形打造多彩而野趣的景观花道,实现步履其间山花烂漫的意境。同时,选择对污染具有相应抗性并能改善环卫基地空气的树种,营造独特的山地密林风貌。浓密的乔木组团打造绿化隔离带形成净化绿肺,调节环卫基地微气候,并屏蔽沪嘉高速的景象和噪音。

(四)竖向联结

为使环卫基地的建筑很好地联结周围环境,采用独特的覆土景观处理方式。景观地形在建筑体块基础上采用堆坡处理,山包相对地面高度为10-15m,平均覆土1-2m厚,地势最高点15.2m,覆土较厚处采用轻质土处理,山体东南角及建筑入口设置挡土墙。基地总体以缓坡、微地形为主,并且将林带、草坪和坡地相互融合,将环卫基地隐于优美的绿化环境中,并结合地形布置坡道、活动区和观景平台等。外部景观贴合建筑厂房的高差自从西至东、从高到低分为“静谧山林”“童音乐园”“足球天地”三个片区,巧妙利用建筑屋顶的参差起伏带来不同的景观体验,打造一个立体的多功能户外空间。“静谧山林”区位于湿垃圾处理车间上部,是工程地势最高处。为使建筑通风,采光井隐于此片区的山顶密林中,并结合弧形坐凳提供给游人一处静谧休憩场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坐落在山腰的童音乐园位于建筑垃圾处理车间之上,以“鱼跃龙门海天阔”中的大鱼为抽象造型,结合流行的场景元素,以活泼的橙色为主打色,从点、线、面呈现了一系列流畅造型的儿童游乐设施,满足儿童及青少年攀爬、跳跃、沙坑、互动、滑梯等户外活动需求。“足球天地”则位于绿地最东侧,地势最低相对平整。足球场西侧结合山体地形设计有开敞的草阶看台,并设置有绿色屋顶的服务中心,提供卫生间、更衣等服务。

五、结语

通过城市公园景观化改造让环境负面状态转化为积极状态,使其为不断成长的城市提供推动力是每一个城市建设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2]。本案中环卫基地通过景观营造手法,可从功能、流线、风貌、竖向等多个维度实现景观、建筑、环境的一体化联结,使对环境影响不利的环卫基地转化为服务于民的运动绿地,并结合桃浦中央绿地及其北拓区绿地形成近百顷的生态绿肺,实现生态修复的同时大幅度改善环境品质,扩大了桃浦及南大区域环境的生态影响力,具有参考及探索意义。

猜你喜欢
流线垃圾处理绿地
基于厨余垃圾处理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探究
信息熵控制的流场动态间距流线放置算法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优化措施的研究
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以及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分析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几何映射
循环经济产业园,解码垃圾处理的“园区模式”
走进绿地
基于特征分布的三维流线相似性研究